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侯外庐先生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表现出对现实斗争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探索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方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浩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75-76,79
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书中,对于清代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力图客观地阐释各家学说,强调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吸纳西方有关思想,摆脱以往学案体的著述方式,开创了新的学术史著述模式,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史 ,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和学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 ;治学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并且对清代学者治学精神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史,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和学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治学主张中西文化结合,并且对清代学者治学精神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相似文献   

5.
王树民以考证为基础,对清代学术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编校整理了一些清代学者的文集,撰写了多篇有关清代学者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此外,王树民纵论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他认为清代学术是以经学为主而以史学为从的经史之学,肯定了乾嘉学者的研究方法。王树民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晚清今文学派在政治、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潜心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钱穆与梁启超在有关清代学术等问题评论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梁启超论述清代学术的观点而发难是钱穆写作此书的主要缘由。此外,钱穆写作时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夕,受国难忧患的激励,钱穆在书中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民族精神,表现了钱穆在民族危机时刻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潜心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钱穆与梁启超在有关清代学术等问题评论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梁启超论述清代学术的观点而发难是钱穆写作此书的主要缘由。此外,钱穆写作时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夕,受国难忧患的激励,钱穆在书中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民族精神,表现了钱穆在民族危机时刻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蔡信 《世界博览》2011,(8):23-23
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 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颗"为国家计,为百姓计"的民族心。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意思的人物。作为革命者,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建立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学大师,他更被胡适誉为"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中,以孙正聿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基于现实变革的需要,在“学术史”研究范式的自觉与反省中,在思想解放与解放思想、现实变革与变革现实、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术史”方法论自觉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构成学界的“集体共识”。在新时代,倡导“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出场和在场,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来路”、看到“正路”、探索“前路”,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为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富有生命力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经学繁盛,对整个清代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及钱穆同名作,按照近代人的观点,对包括经学在内的清代学术作了初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科学地总结这份文化遗产的工作,尚属空白。吴雁南教授数年前即已着手编写《清代经学史纲》,并作为历史系研究生、本科生选修课教材,多次使用,现又邀请何正清、罗永奎、陈奇、张恒平、陈茂昌、高申鹏等同志对该书作进一步修改,公开出版。全书计20万字,分五篇。第一篇《绪论》,介绍经学演变概略、清代经学的特点、研究清代经学的方法。第二、三、四篇分清代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依次介绍清代理学、汉学和今文经学。关于清代理学,作者没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是2003--2007年《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所发论文的汇集。一卷在手,读者不必再耗时费力查找,即可纵览近年学术史研究的代表观点。另外,它不仅仅是论文汇编,人选文章依据“学术史通论”、“学术现象”、“学者个案”、“学术批评”以及会议讨论等专题加以划分,除了便于阅读,更能让读者从具体文章以及专题分类来了解学术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所以,对有兴趣于学术史研究的人来说,它也堪作探索门径的专书。据主编余三定先生自言,此书的出版目的是“全面回顾‘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开办历程、系统检视该栏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深入地总结经验、教训,更好推动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重要学说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学术史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一方法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二是直接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在地域上的特点并以此进行学术分类。  相似文献   

14.
杜维运先生是海峡两岸史学界的重要桥梁,其以中西比较史学颇具盛名,然而对杜先生清代史学史的研究却藏于冰山一角。实际上杜先生早年就与清代史学结下不解的姻缘,继而成为其研究中西史学的重要窗口和基石。杜先生对清代史学的研究拥有独特的路径与方法,以点到面,重视比较;另外杜先生于清代史学研究又别具一格,创获颇多,不仅讲究方法、简明高雅、评论精审,并且能言他人未发之言,具有浓厚的学术史色彩。  相似文献   

15.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考证学是清代学术思想的特征,而且说它是当时的“时代思潮”。他这个看法对于后来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人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说法把考证学强调太甚,不免片面。把清初的“时代思潮”说成是考证学,欠妥。考证学只是当时显学的一种。此外,还有经世致用学派。在清初早些时间里。经世致用学派是很有势力的,考证学派是后来才出现的。两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是,大体上可以说,在清初,先有经世致用学派的出现,然后有考证学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的庞大而复杂的道统体系。他将整个儒学史视为一部心学史,对于陆王心学的道统论作了最后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与黑格尔学术史观之比较陈锐在中国思想史上,黄宗羲的历史方法一直受到很高的评价。梁启超说,"中国有完善的学术史,自梨洲之著《学案》始,......将来作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的人,对于他的组织虽有许多应改良之处,对于他的方法和精神是永远应采用的。...  相似文献   

19.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指出部门分割、地方分割是阻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十分严重的问题,展望中国21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基于他博大精深的系统科学思想和丰富的系统工程实践,他提倡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提出了大化工思想并给予相关的实践以积极关注。大化工思想实际上是在化学工业领域进行大部制改革的探索,对探索我国化学工业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