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给出一种基于封装和聚集组播的区分服务组播方案:EADSMCast(Encapsulated and Aggregated DiffServ Multicast).通过对基于封装的DSMCast方案的改进,在组播分组头部封装聚集树上核心路由器的转发信息,保持了区分服务域中核心路由器的无状态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通过对聚集组播的组-树匹配算法的改进,使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转发结构的组播组共享一棵聚集树,减小了边界路由器中组播路由表的规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ADSMCast能够支持异构QoS组播,具良好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在支持QoS(quality of service)的IP组播中,为了解决由于并发组数量的增加造成的路由器状态爆炸问题以及由于接收者请求不同级别QoS而带来的困难,提出一种支持不可排序QoS的可扩展组播机制。此机制考虑了QoS级别的排序性,使用启发式算法为组播组选择适当的组播树,让属于不同组播组、请求相同QoS级别的组播接收者共享使用组播树。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组播状态可扩展性,在一定的实验设置情况下,组播树与组播组数量之比可低于1/8;同时满足接收者的不同QoS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支持服务质量(QoS)路由的路由器获得网络中实时变化的QoS状态,提出一种部署在QoS路由器上的分布式实时测量方案,直接在现有链路上测量有向链路可用带宽、时钟差、分组传输延迟和分组丢失率等参数。测量手段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相结合,采样方法为分层随机采样,数据处理为指数移动平均和中值,测量得到的结果通过QoS路由协议传播给其它QoS路由器。该方案已经在服务质量路由器原型系统上实现。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无需第三方设备就可满足所需的精度,测量结果既反映最新的网络状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测量分组在每条链路上仅占用2kb/s的带宽,且和网络规模无关。  相似文献   

4.
给出一种区分服务组播的三层实现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封装和聚集组播的区分服务组播实现方案:EADSMCast(Encapsulated and Aggregated DiffServ Multicast). 一方面通过对基于封装的DSMCast方案的改进,在组播分组头部封装聚集组播树上核心路由器的转发信息,保持了区分服务域中核心路由器的无状态性和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通过对聚集组播的组-树匹配算法的改进,使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转发结构的组播组共享一棵聚集组播树,有效地减小了边界路由器中组播路由表的规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ADSMCast是一种能够支持异构QoS组播、可扩展性良好的区分服务组播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任播扩展局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任播树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扩展的任播通信模型.任播树模型是将多播模型与单播模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用多播模型实现了任播组成员的管理,利用单播模型实现了任播数据包的转发.该任播通信模型实现了任播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解决了任播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任播组成员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在IPv6模拟环境下实现了此任播通信模型,实验数据证明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IPv4到IPv6过渡时期因特网的组播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适于基于网络地址翻译和协议翻译(NATPT)的可扩展组播过渡方案(TMS).该方案将原边界路由器上实施的NATPT技术进行了扩展,并与IPv6域内的中心节点路由器(RP)进行消息通信以支持过渡网络中的组播服务.在通信过程中,NATPT路由器充当中继节点,连接IPv4方的应用层组播和IPv6方的网络层组播.利用佐治亚理工开发的网络拓扑生成工具GT-ITM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TMS方案可以明显的降低组播成员的传输延迟,降低网络的链路强度,能够较好的支持组播服务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IP-anycast实现方法不能在满足可扩展性的同时实现高效的最优组成员选择, 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隧道技术的全球可扩展IP-anycast (Tunnel based Global IP-anycast, TGIA) 实现方法. 通过将anycast请求沿主路径传送, 利用unicast的优点, 并结合IP隧道技术高效的选择了最优组成员. 通过有选择的扩散anycast组成员信息控制了路由表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nycast的可扩展性问题. 同时TGIA保持了对上层协议和应用的透明性. 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正确高效的实现IP-anycast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IP-Anycast实现方法不能在满足可扩展性的同时实现高效的最优组成员选择,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隧道技术的全球可扩展IP-Anycast实现方法TGIA.该方法通过将Anycast请求沿主路径传送,利用Unicast的优点并结合IP隧道技术高效地选择了最优组成员;同时,通过有选择地扩散Anycast组成员信息控制了路由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nycast的可扩展性问题.TGIA保持了对上层协议和应用的透明性.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IP-Anycast服务.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主动测量的接纳控制方法(AMBAC)用于保证IP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入边界路由器主动地向出边界路由器发送探测包,出边界路由器通过对于探测包的监测来估计该传输路径上的网络资源使用状况,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接纳控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较短的接纳控制响应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严格地保证数据传输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达到了较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有动态组播路由算法及协议的研究和分析,在总结QoS动态组播路由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协议框架,并就此协议框架中的动态问题、QoS问题及分层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解决办法.框架试图利用集中式算法作为组播路由的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分布式地动态收集QoS信息,做出QoS相关的组播路由决定.把一些现代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如Anycast机制等,结合到组播路由算法中,使组播路由算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层QoS选播流路由优化系统的构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oS选播流会产生交错服务问题,造成大量的网络和服务器资源浪费,因此进行路由优化是必须的.提出了应用层QoS选播流路由优化系统的构架,设计了一种优化服务器,该服务器从其他类型的服务器实时收集优化相关信息,经过周期性计算以后向各个客户端发送调整指令,客户端按照调整指令的要求将QoS数据流传输的目标地址切换到新的选播服务器上.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交错服务所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在调整周期等于选播流平均传输时间时获得最佳优化效果,此时网络传输QoS选播流的能力可以提高1/4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时延、时延抖动、带宽、丢包率多个服务质量约束下以最小代价选播路由,针对使用常规算法很难求得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种群的增量学习(Population-Based Incremental Learning,PBIL)方法的多约束选播路由算法,该算法有效结合了遗传算法和竞争学习的优点,以更新概率向量为主要的快速进化手段,使得算法更加易于操作,同时对标准PBIL算法中的概率向量更新机制进行了改进,使用两个最优个体代替传统的仅使用单个最优个体,增加了更多优秀个体被选择保存到下一代的机会.最后给出了基于PBIL的选播路由算法和基于遗传优化的选播路由算法随机网络拓扑上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算法在最优解的精确度上、成功率上以及执行速度上明显优于遗传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13.
根据选播地址数量不多、使用频率高、多主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方法的选播路由算法.路由器根据选播服务器发送的expand报文和网络的各项性能综合度量,计算它应该加入的组成员分区,并在路由表中建立相应的项;再由该分区内的路由器将目标地址为该选播地址的请求以直接方式或者隧道方式转发到这个组成员,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所提出的路由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它可以降低传输时延,提高服务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智能领域分布式任务处理中的黑板模型作为Agent通信模型的基础 ,以能够实现单播、组播、广播为度量标准 ,通过 5个假设对通信安全需求进行分析 ,构造了Agent通信单元模型、树形拓扑多Agent通信模型 ,提出了在Internet环境中不同MAS间Agent通信实现方法 .在通信语言环境的分析中 ,通过综合考虑具有不同通信协议、不同通信内容格式、不同实体概念以及不同通信服务质量和通信安全等问题 ,提出了异构MAS系统间的通信语言环境的分层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在Agent通信协议中设置通信服务质量的功能 ,可以使MAS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星座通信系统星地链路资源分配不灵活、缺乏有效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QoS的星座通信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算法.利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技术,通过定义用户信道质量评估算法、可调公平性调度算法、业务QoS分类调度算法及用户业务分配权重函数,为终端用户指定工作频率、时隙、编码方式、调制方式等物理层工作参数,实现根据业务QoS保障要求灵活分配物理层信道资源,达到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与满足业务QoS保障需求的平衡.仿真实例验证该算法可以实现星座通信系统根据业务QoS和用户信道质量对星地链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点对点通信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服务质量的路由选择机制是向分布式多媒体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着重研究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点对点通信路由选择机制,根据点对点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的实际需要和Dijkstra算法,提出了一遍逐段式算法,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同时,设计并实现了算法的仿真软件,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一遍逐段式算法不仅可以满足基于服务质量的点对点通信路由选择的需要,而且可以用于多媒体组通信路由选择机制的初始路由建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卫星信道特点影响了宽带卫星通信网对终端用户的QoS保证,DiffServ是一种面向类的粗管道IP QoS技术,其简单性和良好的扩展性使其成为卫星网络IP QoS的首选方案。现有DiffServ研究并没有考虑卫星通信网误码率高、星上处理能力受限等因素,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卫星通信网中,会使性能下降。基于DRIO算法,结合卫星链路误码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卫星IP网络的S-DRIO队列管理算法。该算法降低了误码率相对较高的流的分组丢弃概率,提高了占有带宽。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在信道误码率较高的卫星链路中,该算法能够更好地保证流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理的动态分组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质量(QoS)是当前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已提出的许多QoS体系结构中,调度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往的调度算法不能很好地根据每个队列长度来实时控制权值的动态调整,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权值动态分配的调度算法,它利用代理技术动态控制权值的分配,保证调度器能够相对公平的对待每个队列,有利于处理分组突增的情况,保证长队列中的分组不会被过多丢弃,从而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