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4,19(12):534-534
我国古代有着大量的气象记载和正确解释,有许多把气象知识用于农业和军事的光辉事例,有世界最早的测风仪和测湿仪。这些丰硕的科学成果,不但以其历史悠久著名于全世界,而且有些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业的发展与气象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长期战斗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第一线。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逐步对一些气象现象的规律性有所认识和总结,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75,20(8):343-343
农业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75,20(3):105-105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古代的进步思想家和科学家在总结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在同儒家的反动思想体系的斗争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物质、物质的结构、运动及其性质的光辉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沉重地打击了种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4.
华斌 《科学通报》1974,19(11):481-481
<正> 我国明末清初的法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在同当时的反动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提出了物质不灭原理。这比外国学者在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阐述的类似的思想,早了将近一百年。  相似文献   

5.
孙狄 《科学通报》1976,21(8):368-368
<正> 一当前,全国农业战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基本建设规模空前.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斗争中,怎样看待自然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固然影响很大,但它不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只要劳动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恩格斯曾批判:“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汉服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染织绣工艺与独特的民族特色,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工艺美术,是我国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之一。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曾被古希腊、古罗马人称为“赛里斯国”,意为“丝国”,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桑蚕丝织技术。那么,中国最早的纺织技术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治蝗问题上与“天命论”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驥春 《科学通报》1974,19(10):437-437
蝗虫是农业上的一大害虫,它为害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蝗虫的滋生漫延,成为我国历代农业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远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关于蝗虫成灾的记载了。据不完全统计,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曾发生过八百多次蝗灾,每次蝗灾都毁灭大面积的庄稼,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米丘林学说而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1955,(10):1-1
今年10月27日是伊凡·弗拉基米罗维奇·米丘林的一百周年诞辰。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卓越的生物学家和伟大的自然改造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达尔文正确地解释了有机界的进化及有机体适应的合理性,击溃了当时盤据在生物学领域内的主要的唯心主义谬论——物种不变论和目的论。可是,达尔文没有能够指出有机体变異的原因及遗传性的实质,因而也不能提出如何控制进化,藉以创造有利於人类的有机体的新类型。达尔文以後,孟德尔-摩尔根主义者集中生物学中的各种反动理论,表面上打着“新达尔文主义”的招牌,实质上是对达尔文的唯物主义的进化论发动猛烈的攻击,并使他们的伪科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代兵车的描述兵车又称战车,是装载士兵的车辆,一般是用于陆上战斗使用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兵车代表就是战国的战车。战国战车,其惯例是三人立于战车上。两边都围绕着步兵。这种战法称为兵车战法。中国几千年来的兵车及其战法,在保持着其核心思想下.不断地变化着它的形式。兵车是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艺放 《科学之友》2002,(10):7-7
中国的密码术究竟始于何时?据文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秘密通信的方法。如战国中后期成书的军事著作《六韬》中的《阴符》和《阴书》就记载了当时秘密通信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所谓“阴符”就是一种符节,双方事先约定好长短不一的符节各代表什么意思。所谓“阴书”就是一封竖写的完整的秘密信件或情报,拦腰截成3段,派3个人各持一段,于不同的时间、路线分别出发送给收信人。收信者收齐3段信,即可知晓全部内容。万一途中某一个送信人被截获,对方也难以解读信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修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地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如何保护古建筑的问题.怎样能使我国传统的修缮技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让我国的古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是摆在古建筑行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74,19(9):385-385
“烨烨(yé音叶)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音肿)奉(cuì音翠)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陕西西周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描述。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矛盾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反映,是地球内部各种矛盾运动的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建筑.有许多是浩大的宫殿、庙宇和城墙。这些大型建筑工程需应有的起重方法与之配套。古时候.我国建筑工匠在缺少机械设备的同时,运用各种科学原理,以小力生产大力.创造出众多起重奇迹。  相似文献   

14.
吴长江 《科学通报》2022,67(17):1853-1862
我国聚烯烃产业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全、原料多元化最突出等优势,也存在整体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聚烯烃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聚烯烃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并从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纸币进入流通领域与铜钱并行,约始于北宋初期。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纸钞称为“交子”和“钱引”,共发行八十八届,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纸钞行世,后来即有伪钞出现,它扰乱经济,败坏信誉,成为统治阶级的心头大患。为此,历代王朝陆续制定严刑峻法,甚至动用铁血手段镇压制售伪钞之徒。同时又不断改进防伪技术,完善防伪制度,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古代纸钞的防伪手段历代虽侧重点不同,但归纳起来大约有7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印钞材料巴蜀是诞生古钞用纸的主要产地,当地官民在防止伪钞用纸方面积累了经验,逐渐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油漆技术的萌芽。例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一件木碗,内外均有色泽鲜艳的朱红涂料;江苏吴江梅堰遗址曾出土彩绘陶器,其彩绘原料颇类漆。这些涂料膜,经过一些初步的鉴定,认为其性质与天然漆膜相似,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能断言它们是漆膜。至迟到商代,我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已趋成熟,这一点已为出土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17.
钟柯 《科学通报》1975,20(1):15-15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和两岸肥沃的土地,适宜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在这里进行开发、利用。 但是黄河两岸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夏秋两季,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发现的高级纺织纤维植物——罗布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正钧 《科学通报》1957,2(19):607-607
罗布麻是我国新發現的大量野生高級紡織纖維植物,它的纤維品質不但胜过棉花、亚麻、长絨棉及苧麻,在細度与拉力(强力)方面甚至还胜过細羊毛。現在已經用罗布麻試制成160支高級細紗、华达呢、凡立丁等高级衣料,高級用紙和魚网线等。在国防工業与航海、漁業等方面,可能还有更多用途。發现与利用紡织纤維資源,是当前我国国民經济的重大任务,加强罗布麻利用方面的研究,应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戴念祖 《科学通报》1976,21(4):166-166
三、古代律学的发展1.律学产生的基础和它的物理意义随着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乐器有了大发展,出现了专职的音乐人员.声学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商代各种乐器已具有共同的音.也说明那时已有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28日,在北京什刹海汇通祠南坡下矗立起一尊巨型的古人全身铜像,他头戴官帽,仰天挥手,双目炯炯注视远方。人们怀着崇敬的目光仰望着这座巨像,他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邢州顺德(今河北省邢台)人,他幼年丧父,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郭荣精通五经,熟谙天文、数学,擅长水利技术。家庭的熏陶和祖父的教诲对郭守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少年时郭守敬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十二三岁时,郭荣拜托好友刘秉忠和张文谦对郭守敬进行专门培养。刘、张二位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