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了严重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的工程管理,着重分析了这些严重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极端重要性和艰难性,以及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宏观政策、医疗卫生和教育训练3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严重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工程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文浩 《科技信息》2010,(32):389-389,391
玉树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和区域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玉树地震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构建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能够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震、地质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救援装备成为救灾应急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围绕高机动、多功能、模块化、轻量化救援装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从快速抵达、救援处置、装备转场、协同救援及解决救援现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中外的救援装备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中外救援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现有救援装备面临...  相似文献   

4.
陈娟 《科技促进发展》2014,10(6):105-110
我国关于"一案三制"的基础建设工作已完成。然而,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实践比较落后,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较为不足。本文通过研究地方政府应对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机制,概述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机制相关的概念及其意义,深入探析地方政府应对城市自然灾害绩效评估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地方政府应对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匈奴人建立了第一个游牧国家,将游牧社会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游牧国家"这种高级组织形式使得牧民更加有组织、国家战斗力更强、发展更快。但匈奴北迁后,匈奴国家频繁遭受天灾的袭击,牧民躲避灾害的效果明显下降,人畜损失巨大。匈奴国家因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北迁,在漠北频遭的天灾也因此不仅是天灾。在灾害频繁的打击下,匈奴内部的部落、属国开始纷纷逃离反抗,并最终导致匈奴国家的瓦解。本文旨在阐述"游牧国家"这一高级组织形式与草原自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极端天气对游牧国家政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震惊全世界的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顷刻间,巴山蜀水剧烈摇晃,天昏地暗,霎时天国之乡一片废墟。10多万同胞被埋压在瓦砾之中,他们在与死神抗争,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做出指示,发动一切力量救援灾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心系灾区,参加到抗震救灾当中。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汶川猝然发生被称为“世纪性灾难”的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在现代讯息高度发达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身处重灾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四川”)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战役的最前沿。网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迅速的反应与高效的应对,报道一线救灾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合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我国地域范围广,地理条件复杂,因此频受自然灾害袭击,同时,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自然灾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防灾减灾方面,要求重点研究地震、台风和暴雨、洪水、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技术,并部署了一大批科技项目。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灾难的报道。本文从大众媒介和国家形象传播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众媒介在5月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对中国国家政府形象、领导人形象和民众形象等的传播,进而深化大众媒介对于传播中国完整的国家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集中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接受并合理运用国际援助,体现了我国政府政策的开放性。开放式救援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带来启示与思考,应该进一步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抗灾及灾后重建经验,促进开放政策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15日西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了爆炸式的剧烈喷发,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综合前期研究结果,对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和火山分布进行初步分析,发现:(1)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弧前向海方向直到俯冲的太平洋板块,构造上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正断层。(2)路易斯维尔海山链的俯冲将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分为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沿汤加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67~84 mm/a,沿克马德克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41~58 mm/a,板块俯冲速度的差异造成汤加俯冲带和克马德克俯冲带目前俯冲深度的不同。(3)在路易斯维尔海山链以北,太平洋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不足0.4 km,而在南侧达到1 km左右,由于俯冲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差异而造成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孕育地震能力的差异。这些认识对研究该俯冲带的火山喷发机制、大地震成因机理及其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的一系列指示要求,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尤其是在许多省、市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实行政府挂牌督办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久拖不改的“老大难”隐患得到了整改。各地公安消防部门普遍认为,政府挂牌督办整治重大火灾隐患这种形式非常好,非常有效,应该认真总结提高并继续推行。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政府挂牌督办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工作,努力提高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的效  相似文献   

13.
李建军 《大自然》2011,(4):8-13
人们常用坚如磐石来形容大地的稳定,用海枯石烂来形容海洋和山脉的永恒,但是.近来频频发生的地震使人们开始怀疑脚下的大地是否稳定,遮天蔽日的火山喷发也使人们疑惑雄伟的山脉是否永恒。实际上,随着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脚下的大地并不是稳固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力量在我国科研体系中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以研究型大学教师为主的科研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是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研究型大学面临着新的科研环境,科研工作重心也必然发生转向,这就对其科研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型大学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出台新的措施,做好内聚外联工作,在国家重大专项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监督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以投资活动为主线,对参与建设活动的相关单位和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但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定位错位、缺乏统一操作标准、审计力量不足、业绩考核及组织审计收费模式不够完善等各种问题,给投资审计带来一定风险,为此提出了落实建设管理制度、健全跟踪审计操作规范、重视审计人才培养及理顺跟踪审计费用支付等一系列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提出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从发展规划、组织运行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主要世界科技强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在分析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指引,基于1989年-至今国家层面出台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文本,从公共政策视角探寻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政策生成期、政策涌现期和政策提升期三个阶段,在政策文本内容与侧重点、政策实践与成效等方面呈现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演进逻辑。尽管在政策变迁过程中有些阻力,但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政策环境变化和各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影响下,依然不断向前推进,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科技园区的引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身发展三者相互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政府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其相伴随的是风险也越来越大。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合理规制并进行问责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政府投资责任制度的缺失,使人们对风险的担心也愈发强烈。传统的法律责任形式并不能很好的保护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受公权力部门的损害,也无法保证政府的投资行为合法并且合理。在此情况下,亟需突破传统的法律责任形式,创造出与政府投资相适应的责任形态,并不断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江沿 《科技信息》2007,(17):8-9,18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创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组织。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后发国家政府作为的国际经验已经很丰富,其中韩国和芬兰重视政府作为的做法对我们打造创新型国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全球化浪潮裹挟着每一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时空感,从未像今天这样为新技术革命所淡化。越来越清晰的地球村形象,使国际社会公众把对国家形象的关注、维护和提升,扩大到全球视野。作为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而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更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