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狸(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最初只在非人灵长类之间传播,到了20世纪,SIV侵入到人体并且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成为HIV。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研究HIV的病原学是认识HIV的致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靶位、设计HIV疫苗和诊断方法并最终控制艾滋病的基础。自从1983年HIV被分离出以来,HIV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阐明了HIV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了HIV的复制和生命周期,并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有了基本的认识;对HIV在体内的动态和变异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对HIV的致病机理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和特异性免疫预防还远没有解决。开展深入的艾滋病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病毒复制、调控和致病的分子机制,阐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发展新型抗药物、设计有效的HIV疫苗的前提和保证。本文概括了HIV病原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俊 《科技潮》2011,(9):22-25
艾滋病(AIDS),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失去防御能力,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全世界超过3300万人感染HIV。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4.
马铃 《大自然》2012,(3):40-42
艾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引起艾滋病等相关疾病的病毒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它是一种以RNA(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5.
病毒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恶性肿瘤,包括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病毒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基因,使其增生,最后发展成癌。另一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病毒诱发细胞恶性变,形成癌症。后者例如艾滋病人由于 HIV 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很多病人易发生卡波西(Kaposi)肉瘤及淋巴瘤。另外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通过基因沉默的方式逃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etroviral Therapy, HAART),而高效特异性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有望成功切除HIV-1前病毒基因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系统,为了获得能够高效感染T细胞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系统,本研究通过比较过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血清型2、血清型6、血清型DJ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血清型为6型。通过比较CMV启动子、SFFV启动子,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启动子为SFFV启动子。最后,我们通过制备过表达靶向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gion, LTR)的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的AAV6递送载体系统,感染模拟HIV-1阳性表达的细胞系Ya, T7E1检测证实HIV-1前病毒基因组被特异性切除,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切除效率约为17.1%,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靶向HIV-...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失去防御能力,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全世界超过3300万人感染HIV。虽然全世  相似文献   

8.
认识艾滋病     
《今日科技》2007,(3):47-49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AIDS是艾滋病的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字头缩写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灵敏、特异的检测血清中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双抗原夹心ELISA(dsELISA)诊断试剂盒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包膜蛋白(gp41)作为包被用抗原,建立dsELISA诊断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试剂,研制ELISA诊断试剂盒,经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考核试剂盒的质量,并与美国BIORELIANCE公司试剂盒进行比较,将结果经美国VRL验证,判断本试剂盒与美国BIORELIANCE公司试剂盒两者之间的符合率。结果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4℃条件下能保存8个月,与其他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美国BIORELIANCE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结论研制成功的实验猴SIV ELISA检测试剂盒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肺部表现为主的HIV感染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n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例报道以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分布广泛,预后凶险,已成为医学生物学界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本文综述了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尤其对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种先进的核酸检测方法PCR、bDNA和NASBA方法的检测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09,(9):9-9
近10年来,多数科学家认为,黑猩猩与其他一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虽然能被猿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极为相似)感染,但它们不会出现类似艾滋病的严重症状。今年7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一结论,美国、英国及坦桑尼亚科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也会患上类似艾滋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 该项成果属于现代生物技术方面免疫生物工程领域。艾滋病由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极高。迄今尚无特效的药物及疫苗来治愈和预防该病。切断其传播途径是防治该病传播的可行有效的措施。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缩写“HIV”)检测盒是我们诊断HIV感染和杜绝经血液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ey Syndrome AIDS),谐称爱滋病,目前认为是与人类嗜 T 细胞病毒Ⅲ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HTLV-Ⅲ)感染有关的传染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致命性机遇性感染,Kaposi 肉瘤和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死亡率几乎100%。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细胞(CD4+T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但AIDS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减称甲亢)国内报道尚少。我们从2004年11月开始对116例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以来,共发现3例AIDS伴甲亢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6月5日,在传染病史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艾滋病AIDS),20多年的时间里,罹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超过6000万,我国艾滋病感染不断上升,特别是近10年来,辗转传播,波及全国31个省市,疫情不断上升,已进入流行上升期,尤其是影响流行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加如吸毒,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性传统观念的改变,性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剧增,经血传播因素不断上升,艾滋病知识的缺乏等均有利于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是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的病原体,1976 年首次在非洲发现,目前确认该病毒包括5 个种,其中苏丹型(Sudan ebolavirus)、扎伊尔型(Zaire ebolavirus)、塔伊森林型(Taï Forest ebolavirus)和本迪布焦型(Bundibugyo ebolavirus)均有感染人发病的记录;莱斯顿型(Reston ebolavirus)可致人隐性感染,并与多起猕猴暴发疫情有关,曾在菲律宾的猪中检出。人类埃博拉病毒病的病死率为25%~90%,疫情均发生在非洲,主要集中在10°N-10°S 的非洲地区,本次西非疫情是规模最大的暴发流行,截至2014 年8 月20 日已报告2615 例病例。该病是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证据支持果蝠可能为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该病在人群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有症状的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庭护理人员及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物品,或接触病例尸体的人是高风险感染人群。本病起病急,早期表现为发热、厌食、虚弱无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可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抗体等方法确诊。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效药和疫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预防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早期发现病例、及时调查处置、追踪和密切观察接触者,以及有效的医院内和社区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从苏州市某淡水养殖池塘中采得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病虾,从病体中分离出一种杆状病毒,纯化的病毒粒子经电镜观察发现其大小(50nm×375nm)、形态特征(杆状)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极其相似,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回归试验及病毒分离、观察实验,初步表明采集的病料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虾.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2,(6):32-32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学》2011,(1):55-55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