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室内对深点食螨瓢虫成虫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的研究,比较了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捕食量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率均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在2种叶螨共存的条件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明显喜好。  相似文献   

2.
黑缘红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食性瓢虫多以蚧、蚜虫、粉虱为食,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帮助人们消灭农作物和果树、林木害虫,提高作物和果品产量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在白蜡虫养殖业中,盔唇瓢虫属Chllocorus中的两种肉食性瓢虫,则起着有害作用.其中,红点唇瓢虫C.kuwanae Silv.食害白蜡虫雌虫,在乐山地区发生数量较少,为害尚不显著.而黑缘红瓢虫C.rubidus Hope的成虫和幼虫均以白蜡虫雄幼虫为食,是白蜡虫的严重害虫之一.其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过去未见报导,1974——1976 年在峨眉县参加白蜡虫科研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4种昆虫鞘翅表面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4种昆虫鞘翅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其特征各有差异:叶甲科的杨叶甲(Chrgsomela populi Linnaeus)和柳二十斑叶甲(Chuysomela vigintipuncitsta Scopoli)鞘翅体表不被毛,具凹陷,有一细毛自凹陷中伸出;瓢虫科的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 Gorham)和银莲花食植瓢虫(Epilachna convexa Dieke)鞘翅体表被毛,凹陷中不着生细毛。鞘翅表面的不同特征显示了鞘翅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宁夏枸杞主要天敌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中华草蛉(Chrysopa intima)四龄幼虫、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成虫、凹带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e)四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最大,然后依次为中华草蛉、多异瓢虫、黑点食蚜盲蝽,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35.6,116.6,98.6,82.3头;多异瓢虫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效率明显降低,黑点食蚜盲蝽与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多异瓢虫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大,干扰系数为0.813,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小,干扰系数为0.689;枸杞蚜虫的分布对中华草蛉与凹带食蚜蝇的影响较大,对多异瓢虫和黑点食蚜盲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天空碧蓝如洗,白云朵朵,微风轻拂。小草伸了伸腰,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天气好,心情自然就更好了。吃过早饭,小瓢虫们高兴地在草地上玩耍。"小宝贝们,集合了!"瓢虫妈妈发出命令。"瓢虫宝贝们,今天要给你们亲爱的爷爷送最好的美食去,谁去呢?"瓢虫妈妈微笑着说。一听说要去爷爷家,小瓢虫们蹦着跳着都争着要去。瓢虫妈妈拿出一张图纸(如下图),说:"小宝贝们,这是一张去爷爷家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田瓢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记录的达500属,4200种以上。在瓢虫科中有1/5属于植食性,是农作物的害虫;有4/5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叶螨、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农、林、果、蔬不少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7.
胡学难  伍中兴 《贵州科学》1994,12(1):56-57,55
本文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在贵州施秉县西山桔园对桔全爪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较好地控制了桔全爪螨的危害;并且在果园内安全越冬,第二年已建立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云南蔗区天敌瓢虫的种类分布及其所扑食的害虫。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昆虫学家从中美洲的隆尔瓦多进口了一种小小的螨,这种螨寄生在伤害豆类的成年瓢虫的翼下,吮吸它们的血,使瓢虫失去活力,降低繁殖力,瓢虫交配时,螨就得以传播。科学家们在2~3年内就可为农场准备好足够的螨。在马里兰州的气候条件下,这种螨可寄生在越冬瓢虫身上过冬,并在瓢  相似文献   

11.
前言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已目益重视将瓢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简称雄外,下同)用为种间的分类依据。刘崇乐(1962,1965)曾就瓢虫外生殖器做过论述;雅布盖耶一希索里扬(1972)根据雄外的结构将食螨瓢虫属分为两个亚属;庞雄飞和毛金龙(1966,  相似文献   

12.
瓢虫,除了少数食植性的种类以外,绝大多数的肉食性种类是以蚜类,螨类等害虫的天敌而出现的,并且在生物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在内蒙古地区,关于瓢虫的调查和利用工作至今尚未开展。仅见于早期(1936年)日本学者对内蒙东部地区的瓢虫资源作过一些简单的调查工作,所发现的种类也很少。解放后区内对二十八星瓢虫 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 的危害情况及分布做了一些工作。而呼和浩特地区的瓢虫则未曾见过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至九月中旬在该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采集工作,共获得了十六种不同的瓢虫标本。经笔者初步鉴定为9种,有的种包括一些变异类型。分别隶属干2亚科,8属,其中12号和13号标本未鉴定到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3.
捕食樟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的四种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是樟白轮蚧的捕食性天敌,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各异,但均以樟白轮蚧为主食。细缘唇瓢虫日平均取食量居四者之首,其次为湖北红点唇瓢虫,再次为红点唇瓢虫。  相似文献   

14.
黑背小瓢虫是蚜虫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湖北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主要在槐,榆,桃树等植物上捕食,第2-4代主要在棉田捕食,有世代重叠现象,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6天,成虫寿命一般为18天,幼虫和成虫都扔食,每头日平均捕食量为27头左右,在棉田的虫口密度一般为12-14头/百株,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数量达到高峰,1990年在实验室内,对黑背小瓢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5.
柑桔红蜘蛛、黄蜘蛛是柑桔重要害虫。此外,本省棉花和茄子受棉红蜘蛛为害亦颇普遍。食螨瓢虫是福建各地这些螨类的首要天敌。据报道,食螨瓢虫属(Stethorus)的一些种类是世界上许多地区果树(苹果、柑桔等)和大田作物(棉、瓜、苜蓿等)红蜘蛛的最有效捕食者,不少国家进行了引种利用。这一类瓢虫于1962年开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曾着手进行初步观察和探讨利用的途径,在近二、三年中断续地积累了一些资料,现初步加以整理,以为交流。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6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龟纹瓢虫中肠类胰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羽化后不久急剧降低,表明龟纹瓢虫羽化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对蛋白的需求增加,而对淀粉的需求降低;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活性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降低,这反映龟纹瓢虫对脂肪的需求在羽化后10 d左右最大,然后急剧降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与促食作用有关.饲料中添加橄榄油、豆油、玉米油和菜籽油均能提高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的活性,对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不大.此外,研究还发现雌虫的消化酶活性与雄虫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将对于配制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调查及横带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孪斑瓢虫、多异瓢虫、横斑瓢虫、纵条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斑菌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十三星瓢虫共12种。其中优势种为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分别占41 25%、27 90%和14 9%,其他种类占16 5%。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安阳县和林县的一些社、队和科研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利用七星瓢虫食蚜的特性,闯出了一条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新路。1973年,安阳县36万亩棉田,利用瓢虫控制蚜害达16万亩。林县东姚大队,从麦田兜捕瓢虫,适时放入棉田,截至五月底,未用一次农药,蚜株率控制在10%上下,卷叶率仅1~2%。而相邻的田块,连续药治三次,卷叶率仍达40%。实践证明,利用瓢虫防治棉蚜,既经济、有效,又方便、安全,大有可为。安阳县贫下中农总结了五大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棉田捕生天敌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39.3% -63.0%,农田生态系中龟纹瓢虫、食虫蝽发生消长与棉铃虫之间相关性较强,分别组建了棉田、玉米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及其它非寄生因子的排除控制作用指数为62-106。  相似文献   

20.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谱型,彼此易于区分;异色瓢虫型间的主带酶谱相似,但总酶带数差异较大;七星瓢虫个体间的酶谱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