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运河山东段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其类型和属性,可以分为运河水工遗产、运河城镇遗产、运河相关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背景环境五大类。这些文化遗产是沿岸民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运河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导致其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协调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山东省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机制、深入挖掘阐释、推进河道治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学术研究等举措,着力推动运河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真正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言论     
正大运河、丝路申遗成功事件:6月22日,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2、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据《时代周报》报道,大运河申遗涉及日常管理专职人员3000多人,得到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一河一路"申遗的成功是传承历史、保护文化的新起点,跨国申遗更是现代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24日,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在"第三届中国景区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这意味着有"天下第一奇观"美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在历经近16年的奋斗历程后,又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目标迈进了一步。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成为2007年中国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令人振奋的消息终于从南半球传来:包括云南石林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神奇地貌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顺利通过了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有34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含自然遗产6处。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入选标准的对比分析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可知,2005年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中的入选标准是对2002年暂时修订版中的确认和完善。应根据2005年版《操作指南》中入选标准的最新规定相应调整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对2004年世界遗产名单中的788项世界遗产的入选标准进行量化统计,总结出各项世界遗产入选标准被采用的频率和入选标准的组合类别状况。采用比较方法,分析出全球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入选标准的采用频率和组合类别上的异同。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国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多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遗产标准才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而众多符合1~2项入选标准的遗产资源则无法按照国际一般情况适时入选。但2005年版《操作指南》对每年入选遗产数目和每国申报数目的限制却将使中国众多的遗产资源无法与国外同类资源同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单,这是一项有悖公平合理的规定,不利于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健康发展。针对2005年版《操作指南》的实施,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应调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策略,申报新的世界遗产类别;加大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力度;树立世界遗产大国形象和地位,通过合适途径促成对现行《操作指南》中不合理规定的更改,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赵宁宁 《世界博览》2014,(14):54-55
正人们的这种热情高涨当然和申遗成功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分不开:不但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更有可能获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大运河斜穿微山湖而过,一列列壮观的船队浩浩荡荡,一条条渔船悠闲自得,不时有小鸟从芦苇丛中飞起,渔民们有的在撒网捕鱼,有的在悠然垂钓,还有渔民赶着一队队鸬鹚,用最古老的方式打鱼。"这是中国大运河2500年来每日都在上演的场景,就是这充满安宁的自然美景打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申遗工作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道路。经过22年的申遗,我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27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稳居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2)
世界文献遗产应该包括什么?这是去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国际世界文献遗产专家委员会第3次会议上提出的一个主要问题。12位委员第一次走到一起,把文献遗产中的精品登人世界文献遗产注册簿,他们总共审查了大约60件文献遗产提名。这一重要举措旨在建立一个文献遗产选集,向人们提供一个对全世界普遍关心的档案文献进行选择的机会。它类似于世界遗产名录,但没有象世界遗产名录那样的法律(1972年签订的世界遗产公约)上和经济(世界遗产资金会)上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献计划  相似文献   

8.
<正>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前219年—前214年),是沟通湘漓二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称。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西湖成功"申遗",在于它秉承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与人为善和与自然为善中体现了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内核。反观中国部分世界遗产地,无论是申遗目的,还是"后申遗"时代的"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以及世界遗产利用过程中的"单一化"取向,处处与"善"背离。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作为其守护者,应挖掘"世遗"的善,也就是合理利用世界遗产,造福全人类;还要善待"世遗",学会欣赏它,并保护好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大运河在河北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该文基于此背景,对衡水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开发进行研究,首先对衡水市运河文化遗产的形成和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衡水市运河文化遗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以期促进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重要概念加以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公约>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别单向对应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而这一关系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实际问题中显示出局限性.结论是:无论从当今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看,还是从中国的世界遗产往往兼具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之胜的鲜明特点看,中国当前的世界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利用等重要问题,都需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双重原则来面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能使世界遗产能世代传承,对遗产地进行保护与管理非常重要。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保护与管理,实现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证遗产地价值永续利用;同时也阐述了保护遗产地地方文化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河”一词,北宋时著的《新唐书·五行志》已经见及,但古代很少作为专名的地名使用。灌溉运河与农业同时产生,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以东南而论,早在河姆渡和跨湖桥时期就已经开始。先秦时期,亦有多条史书可考的运河。中国运河开发史源远流长,但以“以人为本”为准则来看,历史教训亦深刻。元朝时开发的大运河最后一段——会通河,开通后难以发挥作用,是显著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龚勤 《杭州科技》2007,(2):11-13
2006年,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得到了世人前所未有的关注,保护与申请世界遗产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杭州段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专家们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运河"品质保护"的概念,那么,何为"品质保护"?运河品质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运河的"品质保护"?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凯恩斯决定”做了新的修订,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0处。但是,某些急功近利的“申遗”动机和做法不可取,不能让“世界遗产”变成“世界遗憾”,要以“可持续利用”和法制化管理应对保护难题。而弘扬民族精神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价值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7.
阐述福建泉州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和丁氏宗祠等伊斯兰建筑遗存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其进行类相比较与遗产价值分析.结合已有的保护规划,提出泉州伊斯兰建筑遗存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正"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跻身世界遗产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位于闽南沿海地区的泉州古称"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指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世界各地掀起了申遗的热潮,世界遗产名录中新增一大批成员;同时,因为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等原因,又不断有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甚至最终被除名。种种前车之鉴,是对新加入遗产名录成员的警示。贵州省的世界遗产保护应该从建立法律制度、科学规划、社会资助和管理公示等方面来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