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丽妍  郑侠 《科技信息》2010,(28):I0040-I0040,I0043
"姐妹情谊"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组成,在黑人女性文学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本文试通过对左拉·尼尔·赫斯顿、托妮·莫里森、艾丽斯·沃克等不同时期黑人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地探讨、分析,证明黑人女性间的姐妹情谊一直贯穿于黑人女性自我解放的历程,是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先锋作家刘恪在小说《空裙子》中,探讨了对人生之“度”的看法,他是通过生活于同一屋檐下的两位都市女孩之间的“姐妹情谊”来说明的。在作家看来,女性之间的结盟可以让她们共享信息和资源,但就女性个体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于人生之“度”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各异,因此,姐妹情谊在关注女性个体心理时就出现了“失语”的失效性:它无法用整体的统一性来归属个体的独立性,当牵涉到个体精神或心灵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尤其涉及到个体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丰富性时,姐妹情谊往往会显示出不可言说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女性关系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重要主题之一。她通过展现女性之间从"女性相煎"到"姐妹情谊"的复杂转变,揭示支配女性关系的内在权力,并积极探索对抗这种内在权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紫颜色》管窥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沃克在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中,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悲惨遭遇,姐妹情谊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男性角色的转换,阐释了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联,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从而可见艾丽斯·沃克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尤其以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和邝丽莎等为代表,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关注并探讨女性生存境况以及女性如何争取权利,流露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具体来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通过无声的反抗,或将自己定位为双性同体,或结成姐妹情谊,以此对抗父权制的压迫,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对情谊的理解,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灶神之妻》中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姐妹情谊进行解读。从姐妹责任情谊和姐妹患难情谊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母亲式的姐妹情谊,并对比了前者与美国女儿式的姐妹情谊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具有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母女对待姐妹情谊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了不同文化群体间价值观的差异,旨在探讨避免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方法及对于文化冲突应持有的态度,对当代跨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05-107
冰心和庐隐是“五四”时期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在她们的创作中大量抒写了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从她们笔下的女性情谊所蕴涵的内质及艺术表现二个层面,对她们同一题材的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关系。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两名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进行解读,探索困囿于顺从和驱离状态的女性如何在与自然以及他人的主体间性互动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分别产生于中国和美国的两部作品——《紫颜色》与《黑氏》,都描写了受压迫的女性摆脱束缚,寻找自我的过程。但她们的成长道路又迥然不同,黑氏依靠异性之爱,西丽亚则依靠姐妹情谊。这种不同源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不同国家女性解放的特点,但它们的最终目标仍是两性的和谐,文学在其最高意义上仍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国“新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女性”作家从各个方面模仿和接受了杜拉斯。文章主要从中国“新女性”作家身体叙事与自传性写作上分析她们与杜拉斯的一致性,认为这种类似的创作方式既有对杜拉斯的接受,也是女性创作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摘取女作家林白、陈染的作品为对象,利用女性主义思想,简要分析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女作家新型文本中表现出的不同于过去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浏览她们性别意识的要点,以阐释她们的文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文学界受到好评的当代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和郭小橹在各自作品中都塑造了有别于传统东亚女性的“新女性”形象。此类形象的出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日益复杂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新的诠释,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作者对这类“新女性”形象的描写仍具有片面性,虽然看似标新立异,但在本质上与传统区别有限,又回归到如何在文化传播中突破“自我东方化”窠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被启蒙到自觉选择革命,从革命浪漫想象中的幻想与欲望符号,到革命现实中具身体现的身体之痛,女性的革命选择既不浪漫也不简单。以谢冰莹、杨刚、丁玲等女作家的有关写作为例,相比于男作家的外视观察角度,女作家以女性的真实经验,从内观察和呈现了女性革命选择的多样面貌。既是革命的先锋又是被革命的对象的中国女性,行走的是一条担负着民族一国家大义,同时又承载着个人身体与命运艰辛的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6.
日中两国相近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相似的文学风格。岛崎藤村与张资平作为日中两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家,二人之间既有交集与碰撞,也有模仿与学习。从他们的文学轨迹上可以看出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恋爱观点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位自然主义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不同创造。  相似文献   

17.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末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思潮,加快了对传统现实存在及精神意义的消解。九十年代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男性和反省自身,一些女作家如张洁、铁凝、徐小斌、海男、徐坤,在小说文本中,对既定的男女世界进行颠覆、审丑、呓语、戏仿,实施了多样的解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明清女作家弹词创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她们的创作往往表现一种自娱自乐的态度。而弹词的女扮男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流露进一步揭示了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反映出她们飞升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