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什么是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  相似文献   

2.
赵楠 《科技资讯》2009,(29):54-54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数据信息,识别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少,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对象,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具有远距离识别、可存储携带较多的信息、读取速度快、可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RFID射频标签是承印物与电子技术的一个典型组合应用,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获取的数据通过电脑进行下一步处理,从而实现产品非接触式的识别、查找与管理,打破了传统条形码识别的局限性,被认为是取代条形码的一种方案,有可能发展成为今后全球商品或物流中最广为采用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数量和品种也越来越多,给相应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现有常用的条形码技术模式也很难适应新的需求.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技术)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广泛应用于图书馆、门禁系统以及供应链的管理等领域,同样这一技术也可用于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分析RFID技术的原理,明确提出了其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应用,以改善高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技术模式,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刚毅 《广东科技》2013,(16):49-50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通过在科技馆设计RFID技术的演示系统,观众通过互动参与、亲身体验,直观的了解RFID这项技术为未来生活带来的便捷。  相似文献   

7.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银川科技》2009,(6):F0003-F000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  相似文献   

9.
李雪虹 《科技资讯》2023,(21):208-211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就是射频识别技术,它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属于一种不需要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可利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一个具体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有关的数据。在图书馆工作中,RFID技术有效提升了节约需求,同时加速借还书过程,实现了传统图书繁琐借还流程的优化,实现图书定位、24h自助服务、自助借阅、检索以及续借等功能。基于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情况,分析当前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使该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10.
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出目标对象并自动获取相应的数据.此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自动化、非接触性、数据采集速度快、便于使用等特点,并广泛适用于众多领域.该文通过探讨RFID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分析RFID技术在学校体育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快我国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RFID中动态多帧标签面临识别冲突的问题。现阶段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碰撞率高的弊端,为此,提出基于RFID标签防碰撞的识别算法,改进RFID识别算法,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建立新模型,提高识别效率,依据集合SRPD和ABS算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监听程序,防止冲突的繁盛。仿真实验表明,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实现了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RFID系统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也称为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全新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它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优点,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科技信息》2007,(12):40-41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本文针对RFID系统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总结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交通运输行业。本文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中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应用的对比,以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RFID技术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和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合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短距  相似文献   

16.
射频识别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十华  王建秋  王琼华  嵇英华 《江西科学》2007,25(4):434-437,457
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外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几个代表性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基于对RFID安全未决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沫  钱晓华 《科技信息》2013,(8):119-120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基于射频频段的电磁原理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其优点体现在:非接触、读写操作灵活且速度快、安全性较高。伴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飞快发展,如何能够实现阅读器与多个标签之间数据的正确以及快速传输,即处理RFID系统中标签的碰撞也成为了限制RFID技术发展的一大难题。本论文以此方面为切入点,在基于已有的RFID标签确定性防冲突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隙二进制算法,此改进算法能够减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冗余,通过性能分析比较能够得出,此算法相比较以前的算法在标签被识别的效率上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车辆防盗、物流管理等安全防范领域中。本文在简要介绍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射频识别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广穆 《科技资讯》2009,(11):243-244
本文介绍了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应用情况。并对提出了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中的方法,用以解决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任鹏 《厦门科技》2006,(6):31-33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即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内建无线电芯片的技术,芯片中可储存一系列资讯。射频识别产品的体积可做到极小.并可附着于需要辨别的实体上,以非接触的方式快速读取其储存信息。相对于传统的条码系统。RFID具有的优势包括:存储数据可读写,外形易于小型化与多样化,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信息传递具有穿透性以及信息存储量大等。RFID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最大好处在于整体提高了物品管理效率.比条码系统具有更广的应用空间和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