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协同学原理,研究了导致矿区土地和环境破坏因子的层次关系、制约矿区土地重建和环境恢复诸因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矿区土地环境破坏与经济评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优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给出矿区临界回采率,确保矿区环境损伤不超过临界警戒线,做到既满足当代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利益,对矿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地震多发国家,许多矿区都位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区。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地层结构严重弱化,由于采掘作用而诱发的矿区地震发生频繁。文中分析了导致矿区地层结构弱化的主要因素和矿区主要地震灾害的类型,并对矿区地层结构弱化对矿区地震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矿区地层结构的弱化不仅降低了系统自身稳定性的调节能力,而且起到了系统内部加载的作用,是发生矿区诱发地震的前提:另一方面,弱化的地层结构其抗震能力大大降低,其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在地震力的作用破坏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矿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条件,探讨了GIS在矿区应用的模式,对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箭竹坪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简要分析,探讨了该矿区的构造演化,希望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持续剧烈的矿产资源开采使得矿区的土壤侵蚀加剧,原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矿区的生态环境监测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土壤流失是矿区开采导致最为直观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RS和GIS技术的发展给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快速、准确获取矿区占地和地物信息的同时,可以对矿区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同时,RUSLE等众多土壤流失计算模型的提出,能够高效、科学地计算和评价矿区土壤侵蚀强度,为开采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开采后的矿区生态恢复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论矿区生态环境修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介绍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讨论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和概念及其历史与现状;将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划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提出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战略和综合技术体系,并对几种主要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采煤引起的矿区变形进行科学变形预测,利用曲线拟合法对监测点沉降情况建模,准确反应了监测点沉降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矿区沉降预测、矿区治理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使沉降变形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龙岩吕凤矿区由于受变质作用影响主要为无烟煤,笔者通过对矿区内煤层煤质资料整理,系统地分析了该矿区内可采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华北矿区水害特点的分析,说明了突水系数理论应用的重要性;根据多年来我国煤矿区突水发生的特点,对突水系数应用的理论性进行了推导,并对华北煤田临界突水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总结了淮南矿区突水系数理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华北煤田不同矿区的临界突水系数是不同的,矿区安全水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矿区的岩性、地层组合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岩溶程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太堡矿为例,论述了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优良植物的筛选、先锋植物在矿区的表现,通过适当栽培,可迅速恢复植被有效地改良土壤,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InSAR技术对大通煤矿沉陷区进行监测,得到了该矿区2014年10月至2021年11月的地面沉降变形情况和年均沉降速率等信息.结果表明,矿区主要沉降变形区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2个片区,其沉降速率最大超过220 mm/yr; 2017年后矿区沉降变形范围和变形量值都呈显著下降趋势且沉降变形逐渐平稳,前期治理工程对控制矿区沉降变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为高寒矿区防灾减灾及治理工程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斗笠山矿区的沉积相、沉积相序和沉积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两种沉积类型,且从两个区的沉积特征分析聚煤规律的差异,对矿区煤层赋存做出预测。图6,表1,参3。  相似文献   

13.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矿区土地复垦程中,应关注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生态恢复的最佳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治理,对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2)土壤修复措施需要实现进一步创新,要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加快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3)需要对矿区进行修复生态效应评价,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Markov链的平朔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年、2005年两期TM影像对平朔矿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结合矿区开采规划,分析了矿区的土地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以侵占大量农田为代价的.利用空间马尔柯夫模型对平朔矿区2021年土地进行预测并结合矿区规划进行修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趋势最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研究区的城市化过程和工矿用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中矿区控煤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区内主体复式向斜、滑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影响,对今后矿井生产开发与邻近矿区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帆 《科技信息》2008,(32):204-204
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必要性,以及矿区生态修复对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箭竹坪矿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顶底板岩性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整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做简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差异比较大,其中煤层中的后期小构造和顶底板岩性被视为顶底板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论述了淮北矿区主要水害类型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难点、重点,且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矿区已进行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后,对矿区将来的水害治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范同军 《科技信息》2009,(29):I0748-I0748
协庄煤矿工业广场生产及生活用水来自小协镇李家庄水源井和协庄陶瓷厂水源井,由于受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的影响,工广生产及生活用水一直处于紧张的局面.已严重困扰矿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通过对矿区开展节能节水技术研究,制定实施了职工宿舍区安装分户计量智能卡水表工程、宿舍区至工业广场调水工程、借用闲置水泵及闲置管路和停用协庄陶瓷厂水源井等措施,既有效的保证了协庄矿区的生产及生活用水.又保护了矿区的地下水资源,促进了矿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