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小剑 《广东科技》2008,(4):140-141
本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弯沉变化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贝克曼梁弯沉仪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弯沉变化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贝克曼梁弯沉仪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路面的平整度是反映高速公路使用品质与行车质量最直接的外观指标,也是对路面质量最直观的评价。本文对在底基层及基层施工时,为使路面平整度达到最佳状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谈起。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路面抗滑性能非接触式测量,提出应用新型区域三维纹理特征来表征沥青路面形貌构造并评估路面抗滑性能.使用便携式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纹理数据,同时使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采集其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并分别使用70和15 km/h时的动态摩擦系数值代表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路面抗滑性能与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的共同作用有关.建立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预测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结果表明,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对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在70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77%,对15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69%,证实了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  相似文献   

5.
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复荷载及环境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历整体、板体、块体和散体的复杂状态。提出了基于三阶段设计方法的耐久性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阶段结构设计更能体现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在不同阶段对应的路面寿命。分阶段选用的材料参数与实际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工作状态基本吻合,设计的路面结构使用状况比现行采用弯沉值作为唯一设计参数设计的路面结构更符合现实,更能准确地反映了路面结构状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少晨  张露泽 《科技资讯》2009,(16):108-108
路面的平整度是反映高速公路使用品质与行车质量最直接的外观指标,也是对路面质量最直观的评价,平整度作为衡量高速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愈来愈引起公路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在底基层及基层施工时,为使路面平整度达到最佳状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谈起。  相似文献   

7.
路面弯沉是反映路面各结构层整体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取得路基路面的弯沉数据,有助于及早发现施工质量隐患,避免路面的早期破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建议建立一套专用于计算施工检验弯沉的数学公式来进一步完善道路工程的质量验收。  相似文献   

8.
呙润华  张海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203-11211
为研究不同层间接触状态的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借助ABAQUS构建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路面温度场下不同的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疲劳性能预估模型。研究表明:当深度路面在0.68 m以上,路面温度与深度呈三次多项式关系、路面深度在0.1 m以上时路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拉应力影响最大、剪应力次之、对竖向变形影响最小,低速、重载的车辆能使路面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竖向位移分别增大90.0%、70.0%、63.2%;与完全连续状态相比,随着层间接触状态的劣化,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最大降低了75.6%。可见为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施工时应连续铺装压实,严格控制层间粘结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海珍 《科技资讯》2006,(20):22-23
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工程竣工前,路面弯沉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反映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质量。在路面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弯沉分值分别为15和20分,如弯沉达不到,该分项不可能达到优良。由此可见,了解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正确测试路面弯沉,对正确评价路面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之行,始于轮胎,它直接承受整车质量,同时又与地面直接接触。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传递路面的反力,缓和和吸收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和冲击,轮胎是否正确使用,不但对汽车的运行状态有影响,而且还对汽车安全有影响。该文简单介绍如何选用汽车轮胎,并提出了合理使用轮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金花  程志杰  邹越 《科技信息》2011,(18):I0336-I0336
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工程竣工前,路面弯沉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反映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质量。在路面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弯沉分值分别为15和20分,如弯沉达不到,该分项不可能达到优良。由此可见,了解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正确测试路面弯沉,对正确评价路面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3种典型的路面弯沉检测设备的使用性能,弯沉检测中的注意事项,采集数据蕴涵信息的描述,总结了3种检测设备弯沉测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路面使用性能可拓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拓学理论,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可拓评价的物元模型.该模型通过可拓集合理论及关联函数,可以精确确定待评价的路面关于各路面使用性能状态的关联度,从而能够全面精确地评价其路面使用性能状态,为道路养护维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明远 《河南科学》2009,27(6):694-698
针对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从路面结构层层间状态、路面抗裂、路面荷载特性、路面耐水性、路面养护特性等5方面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点,提出防止路面早期损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两种不同行驶位置的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下封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差异.方法笔者对4种不同下封层的沥青路面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获得不同下封层下基面层间的连接状况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基面层连接状况的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基面层连接状态越好,移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越小;荷载位于路面中间所产生的竖向剪应力和基层层底拉应力比荷载位于路面两侧时大;在不同基面层间接触状态下,荷载位于路面两侧的竖向剪应力的差异性大于荷载位于路面中间,荷载位于路面两侧的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差异性稍小于荷载位于路面中间.结论与在路中央行车相比,在路两侧行车对路面的不利影响更小.下封层的连接效果越强,荷载对路面结构的不良影响越小,故推荐使用橡胶沥青封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采用Dugoff轮胎模型的三自由度车辆估算模型,设计了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理论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算法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算法,使车辆状态估计与路面附着估计相互联系、闭环反馈、同时进行.选择典型工况,应用Car 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实验对车辆状态算法和路面附着估计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现对车辆状态及路面附着系数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16.
旧路加宽路面结构层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昂  孙四平 《工程与建设》2007,21(5):709-711,714
旧路加宽改造后,由于沉降和变形的差异而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层底脱空,从而使路面结构处于非常不利的受力状态.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结构层参数的变化.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结构层参数变化对层底脱空状态路面结构受力影响的敏感性,提出了在旧路加宽加铺改造工程中可供借鉴的结构层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状态的调查得出:隧道路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路面破损严重;隧道内左、右两幅路面中,右幅路面破坏严重,因该隧道为高速公路右线隧道。根据交通规则得出,右幅路面通行的是货车等重型车,说明超载是路面的破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以路表弯沉、沥青层底及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层间条件假定完全连续。实践中路面分层修筑,层间不完全连续,对路面结构受力状态影响甚大。以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假定层间完全连续与层间不完全连续2种状态,以壳牌计算软件Bisar 3.0和数值软件Matlab 7.0分析了3类常见沥青路面在2种层间接触条件下的三维力学响应分布及最不利受荷点。结果表明:层间结合不连续导致结构内应力、应变骤增;各类路面在不同层间状态下出现最大应力及应变的位置不同;2种层间条件下复合式路面的响应均居于柔性与半刚性路面之间;路面结构设计时,应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层间不完全连续状态下指定点位处的力学指标进行验算,为路面在运营期内的可靠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凯 《工程与建设》2010,24(3):331-33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后路面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反射裂缝造成的,如何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的难点。该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改变加铺层厚度、加铺层模量及水泥混凝土模量,分析讨论了加铺层应力状态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结果,为路面加铺工程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分析了车辆驶经混凝土路面时传递到基础上的压力分布(基础承载值)包络图,并实验测定了荷载重复作用下各种基础的形变累积规律之后,结合车轮横向分布的频率,估算了设置不同基层后路面支承状态的改善程度,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局部脱空状态下路面内荷载应力的变化规律;由此建立起不同使用年限条件下,基层、路面支承条件和荷载应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用以研究基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作用. 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几种典型基层后得出: (1)设置基层之后,路面与基础之间的脱空状况有明显改善,由此能减少由于脱空而产生的附加应力,有效地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2)应当采用整体性好的材料修筑基层。就我国的情况来讲,建议采用石灰土或者工业废渣. (30理论计算证实,只要修筑一定厚度的稳定性好的基层,就能达到防止唧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