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几千年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吸收儒家思想精华部分.必将对当代中国法治的现代化构建有着借鉴和弥补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云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59-161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依托封建制度,它不仅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且几乎全面安排了民众的人生秩序.今天儒家思想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由于多种原因,儒家思想存在着多种缺陷,本文将其归纳为四类缺陷,并对儒家思想更新之可能性、途径方式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卢虎 《科技信息》2010,(21):I0022-I0022,I0034
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和统治地位,它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文化在技术体系、传承体系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分析儒家思想的时候,应剔除儒家思想中不合时代精神的糟粕,将其中优秀的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解析儒家思想对图书馆内部和谐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不竭的智慧源泉,通过论述儒家思想对图书馆内部和谐的借鉴作用,阐述了图书馆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朝鲜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国儒家经典不断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朝时期,中国的儒家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统治阶级以儒家思想作为他们的统治思想,主张实行王道政治,儒家思想已经被国家认可,成为朝鲜半岛的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尤以儒家思想为巅峰。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数千年来经久不衰,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对  相似文献   

7.
研究儒家思想对我国数学文化和数学教育的影响,探讨了中、西方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它对中国足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中国足球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它对中国足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中国足球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为政以德、和为贵、自强不息、以人为本等在当今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出发,论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运动虽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足以实现启蒙的任务.儒家思想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对中国人的实际行动产生影响的许多更深层的观念都超出了儒家礼教的范围,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完成启蒙的任务关键不在于选择一种新思想取代儒家思想,而在于如何将这种新思想变成真正能支配人的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曾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过重大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仍会在当今、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武术就在其中。武德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儒家著作《论语》的分析,发现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同时也在左右着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思想.即仁是武术道德的原则,义是武术道德的标志,礼是武术道德的形式,信是武术道德的根本.在现代社会中有必要肯定武德中进步的一面,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4):30-31,55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安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进行"学术传教",通过翻译、编著中文期刊和书籍等介绍西学,同时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及儒家思想经典;最后通过推行"以学辅教"策略兴办教会学校,意图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基督教在华传播。传教士的活动造就了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性,既融入了殖民主义的宗教文化,又渗透了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剖析中国民族性,离不开对作用于民族性的儒家思想的审慎考察,这是一个非常棘手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文化战将对儒家思想之于民族性的作用给予了全面的否定,以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大步追上西方,实现民主、科学;与此相反,国粹派则认为儒家思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佳模式,代表人类发展的方向,对儒家思想之于民族性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激烈地争论。统观儒家思想对民族性的种种作用和影响,我们认为无论是全面肯定抑或全面否定都未免失之偏颇,有简单化之嫌。  相似文献   

19.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汉代在我国法律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克服了法家立法和执法思想中的一些偏颇,大量地引入儒家思想,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榫接,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制定、施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礼主刑辅”的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