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丙烯酸──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其中PAO-100具有良好的抗泳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酸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合成路线,确定了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对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进行了物性测定和絮凝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3.
IPPA/AA/AM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深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硫酸钙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经化学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磺酸基,制得含磺酸基的共聚物。用IR、1 H-NMR和热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研究了其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5.
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sulfomethylatedpoly(acrylamide-co-acrylicacid),简称SMP(AM/AA)〕,测定了不同磺化度SMP(AM/AA)水溶液的粘度,研究了SMP(AM/AA)的若干泥浆性能,用红外光谱对SMP(AM/AA)及二元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poly(acrylamide-co-acrylicacid),简称P(AM/AA)〕的结构作了表征.试验表明,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失水性能和抗钙侵性能,是一种较好的降失水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丙烯酸与N-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安,,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对溴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对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对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邻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的^1H-NMR谱。用^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估算了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各种单体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水为溶剂,合成了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单位重量计的聚合率高于99%。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聚合法,按自由基共聚机理制备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再通过Mannich反应对该共聚物加以改性,得到了一系列两性聚丙烯酰胺类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三聚磷酸钠(STPP)的代用品,通过研究该聚合物的螯合能、碱缓冲能、分散能及去污指数,对其助洗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共聚物的分析应用Ⅱ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铅敖登高娃,赛音,盛显良,格日勒图(1.内蒙古大学化学系010021,呼和浩特;2.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010020,呼和浩特;第一作者37岁,女,讲师)关键词铅,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与4′-丙烯酰胺基苯并-15-冠-5共聚物的合成.探讨了中间体、单体和共聚物合成中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对这种共聚物LB膜的制作研究,获得了Y型LB膜,考察了亚相中添加各种碱金属离子后π-A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氯化聚乙烯接枝水溶性单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胀悬浮接枝共聚法,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接枝到疏水性氯化聚乙烯(CPE)大分子链上,合成双亲性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反应条件(膨胀剂、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分散介质用量)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作分散介质,乙酸乙醋作膨胀剂的溶胀悬浮接枝体第。在回流温度和一定搅拌速度下,可实现CPE接枝水溶性单体AA、AM且接枝(效)率较高。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CPE-g-AA接枝体系:CPE/AA/BPO/EA/H2O=2/2/0.65/5/50(g/g/g/mL/mL),反应温度80℃;CPE-g-AM接枝体系:CPE/AM/BPO/EA/H2O=2/2/0.07/8/50(g/g/g/mL/mL),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均为3h。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96h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30、14.56、15.61、19.88mg/L;丙烯酸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扁藻(Platymonas elliptica)、小球藻(CHlorella minutissima)3种海洋微灌96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60.34、72.41、50.73mg/L;丙烯酸对丰年虫(Artemia salina)、网纹Shao(Ceriodaphnia reticulata)48h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43.50、135.41mg/L。结论:研究得出的丙烯酸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虽大于赤潮期间海水中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但远小于棕囊藻囊内质量浓度,说明棕囊藻产生的丙烯酸类物质对其他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丙烯酸的产生与棕囊藻占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及赤潮期间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稀土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酸与稀土反应制得的丙烯酸稀土,用作热稳定剂时,对PVC热稳定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面修饰纳米氧化锆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丙烯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修饰作用及其对粉体在丙酮中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TEM、TG和FT-IR对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TEM分析结果说明用丙烯酸进行表面修饰大大改善了纳米氧化锆在丙酮中的分散性;TF-IR分析证实了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表面确实存在修饰剂的有机官能团,可能是因为丙烯酸中的羧基(-COOH)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OH)发生了脱水酯化反应,TG结果给出氧化锆粒子表面键合的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高吸水树脂中丙烯酸残留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高吸水树脂中丙烯酸的残留量,并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产物后处理方法以及树脂粒度对丙烯酸残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单体残留量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树脂粒度的减小,丙烯酸残留量逐渐增大;用乙醇处理可有效除去高吸水树脂中的丙烯酸单体残留.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生物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期受工业污水污染的河水、污泥中分离到47株能以丙烯腈或丙腈为唯一碳、氮源或氮源生长的菌株.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测试发现有5株菌在以0.15mol/L丙烯腈为底物的转化反应中,产物除丙烯酸外几乎无副产物.探索了菌株6-13的基本培养特性及其酶促反应条件.在选定条件下.通过分批补加丙烯腈,连续反应4h,反应液中累积丙烯酸0.526mol/L,未检出丙烯酰胺,丙烯腈转化率高于96%,丙烯酸由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17.
水溶性丙烯酸类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基料,在引发剂的存在下,以水或除溶剂进行聚合,加入苯乙烯,醋酸乙烯等改性,合成了3种不同的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树脂的粘度,水溶解性,干燥后膜的吸胀性,抗酸碱性,光亮度等性能均优于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聚醚型聚氨酯(PU)预聚物同丙烯酸(AA)反应得到丙烯酸接枝聚氨酯的共聚物.用FT-IR表征了AA-g-PU共聚物的结构,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助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用DSC对聚合物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并对聚合物进行了粘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后的共聚物结晶...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酰甘氨酸和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碳碳双键的前手性底物:(Z)-2-乙酰氨基苯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甲氧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硝基苯基)-丙烯酸。后4种是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经过核磁共振、质谱分析表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