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丹丹 《科技信息》2009,(3):201-20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本文将要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异同,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的行动观、自由观,以及他们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很多深刻、深层次的比较和论述。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深刻的论述了她的行动观,而马克思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本文也旨在阐释马克思的劳动观与阿伦特的行动观,比较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指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和反思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由于致思理论的局限性,马克思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皆没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本质特征的新哲学的诞生扬弃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本质观,从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实现了对传统人本质观的伟大变革。从而成为第一个成功破译"斯芬克斯之谜"的千年伟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今党中央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本文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由于长期忽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方法论意义,对于马克思这一结论的理解出现了一种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往往把它当作一种孤立的、现成的经典定式随意照搬套用,致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丰富内容被淹没在单一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三种提法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了马克思为求解人的本质问题提供的几点方法论启示.科学地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人的本质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社会和谐观,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社会和谐的中心思想,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指明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说明和谐社会具有自由、公正的本质向度。而自由和公正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精神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分析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思想的发展演变,试图阐明在对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学说。  相似文献   

12.
军队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学不仅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也有引导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重大实践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异化和发展的思想出发,探讨官兵应具备的思想根基、时代精神和人生追求,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思考我军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科学提出人的本质思想,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发展的、社会的、实践的。这一思想基于现实的人的辩证关系,不仅在理论上实现对人本主义的超越,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为基础,以对人的本质和对象性关系的理解为突破口,阐述了实践的本质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思想。这种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坚持围绕以人的本质为核心,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虽没有系统的论述教育思想,但却从人的本质理论和实践性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有效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人的本质问题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我们所以又来做这个题目,是因为在研读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时,感到要把握马克思在人的本质观上实现的革命变革的真实内容及其意义,还需要从发现人的本质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方面加以考察。众所周知,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论,但他却没有认识人的真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同等重要。只有形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及其关系问题的思想的科学理解,才能科学把握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和马克思的国家观具有重大分歧,表现为对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未来命运的不同认识.二人国家观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基础.波普尔的国家观在对马克思国家观的批判之外,也表现出对马克思一些观点的认同.他的国家观因此也呈现出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权力限制与国家干预、经济现实与政治幻想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国家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与社会、国家和自由的关系、界定国家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异化及人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根源于他对“人”的理解,“人”是马克思据以批判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既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完满的,因而是二重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工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基本组织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从本质上说,分工就是人类被分化了的劳动。同时,分工的出现又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关于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共识也有分歧,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这对丰富马克思主义体系和理解我国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