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是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在山东新近发现的种群与南部种群在遗传上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采集山东种群及3个南部种群(厦门、桂林和湛江)的种子,在同质园条件下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种群与南部种群在形态上(包括株高、茎直径、节间长和叶面积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山东种群的头状花序直径显著小于南方种群.  相似文献   

2.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集合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金堇蛱蝶的实际生活史和调查数据,以天为单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仿真每个个体的发育、迁移、繁殖等随机行为. 从而获取集合种群及其各局域种群的动态变化,展示了局域种群的周转行为,得到了每年各斑块局域种群大小、占据率、被占据斑块数及相应的概率分布等信息. 计算结果表明该集合种群能够进入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从而维持适当的种群规模并得以续存下去.我们还分析了斑块质量和所处地理位置对局域种群的影响. 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描述集合种群和局域种群动态的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各种影响集合种群动态的因素和制定保护策略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群落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镜泊湖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句和沼泽化草句小叶章种群,分析了其茎、叶和叶鞘的垂直分布结构,测量了其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典型草句小叶章种群远大于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种群.小叶章种群更适宜于典型草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赤松 (Pinusdensiflora)是山东半岛地带性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 ,由于虫害严重 ,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对山东 3个主要赤松种群的同工酶分析表明 ,种群内基因多样度 (Hs=0 .2 680 )水平较高 ,而种群间基因多样度 (DST=0 .0 0 95)水平较低 .总群体表现为杂合体过度 ,纯合体 (F =-0 .1 2 90 )不足 .种群间基因分化度 (GST=0 .0 3 42 )较低 ,这与赤松种群寿命长、分布连续、风媒异交、种群间基因流 (Nm =7.0 6)较强有关 .虫害是导致赤松种群急剧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干扰导致生境片断化 ,也对赤松形成直接威胁 ,因此保护天然赤松种群及其生境对于赤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期望揭示其克隆生长调节对策.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的种群,其子株密度和生物量大于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的种群.②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的个体大、单轴型个体多;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的个体小、合轴型个体多.③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地下生物量主要投资于克隆器官的生长;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地下生物量主要投资于根系的生长.④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增长率大、高度级多、产生克隆子株早;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增长率小、高度级少、产生克隆子株晚.  相似文献   

6.
大相岭大熊猫现仅有荥河与瓦屋山两个种群,彼此隔离,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大相岭大熊猫未来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灾害等的影响下,种群决定性增长率r>0,显示种群有增长的潜在趋势.但由于统计随机性及环境波动等影响,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平均统计增长率r<0,种群将逐渐走向灭绝.荥河种群和瓦屋山种群的平均绝灭时间分别为48a和33a.竹子开花、近亲繁殖等均对种群有明显影响.为保护该地大熊猫,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葱蝇实验种群生命表及矩阵模型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实验室内饲养的葱蝇种群数量进行了动态预测,旨在为自然种群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实验室饲养从日本引进的葱蝇,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室种群,编制和分析了该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葱蝇实验种群的存活凸线为Ⅱ型曲线,说明葱蝇的卵、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存活率都比较稳定;种群趋势指数(I)为9.81,世代总存活率为12%.同时,用组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来源于6个省份的茶尺蠖种群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不同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的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蛹的发育历期和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种群增长指数显示,在各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约增加123倍,信阳和长沙种群增长指数最小约为80,而杭州、南昌、福州种群增长指数居中,介于80~123之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头杜鹃花种群年龄级结构与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井冈山的猴头杜鹃花种群总体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中幼年阶段的个体向成年阶段的发育出现不连续性.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曲线,低龄级个体的存活率较低,而高龄级个体的存活率则相对较高.其生活史策略表现为r~K连续统上位于r端的对策者.人为干扰将导致种群出现衰退,因此要保持种群的持续发展,减少人为干扰是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该物种濒危原因的研究进展.缙云卫矛的生境所受的人为干扰较大,生境遭受了严重的破碎化.种子较大,花较小,野外观察发现该物种的传粉昆虫很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缙云卫矛种群间分化大,表明该物种的花粉、种子扩散较弱.小种群的座果率较大种群的低,补充授粉实验能显著提高座果率,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种子萌发实验表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比大种群的低,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近交衰退;种子易腐烂,这些现象说明种子到幼苗阶段可能是小种群生活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缙云卫矛对生境要求特殊,生长缓慢,竟争力弱.对该物种的保护首先是生境的保护、提高种群植株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集安市清河镇紫椴天然母树林保护区天然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存结构特征,开展样地调查,分析紫椴种群径级结构、空间格局、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紫椴种群径级分布呈正偏山状分布,属于衰退型种群;紫椴种群在0~14 m空间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4~50 m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通过对紫椴种群构造的静态生命表发现,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均随径级增大直线上升,生命期望值逐渐减小,种群生存能力逐渐降低;紫椴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率随径级增大直线下降,死亡率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2.
遗传算法(GA)是利用自然选择和进化思想在高维空间中寻优的方法,其寻优过程始终保持整个种群的进化.本文提出了实数编码最优子种群遗传算法理论,通过从种群中选出适应值最高的若干数量的个体,组成该代最优子种群,将最优子种群中的个体与种群中其它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最优子种群中的个体间也进行交叉变异,从而产生新的种群.该遗传算法使得遗传过程中落入局部最优解的几乎不可能,对于多极值问题非常有效,收敛速度也非常快.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现有醉翁榆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已经演化为小种群,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对醉翁榆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醉翁榆生殖过程中胚胎败育可能是导致醉翁榆濒危的根本原因.所以应加强对醉翁榆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的研究,以期为醉翁榆以及其他近缘濒危植物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2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2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15.
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淮河淮滨段、凤台段、蚌埠段、洪泽湖的野生乌鳢(Ophicephalus argus)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表明,在790bp的同源序列中,4个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个,占全部序列的2.78%,84个个体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4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56 8、0.0038,表明淮河野生乌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 0,仅3.10%的变异来自种群间(AMOVA分析),基因交流值为10.3696,种群间K2-P遗传距离为0.003~0.005,从而显示乌鳢种群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NJ树揭示4个种群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Network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乌鳢鱼种群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末次冰期早期,距今51.8ka BP~74.6ka BP.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密度、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差异,以揭示环境变化对青杨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沿海拔梯度表现为N型变化,并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小;种群密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从整体上看,除海拔1 700 m表现为下降型外,青杨种群大小级结构在其它海拔梯度上都表现为增长型.通过Morisita指数和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种群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为主,以及10 m×10 m是进行青杨格局分析的较合适尺度.同时对种群中大小级植株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杨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此外,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造成青杨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休渔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休渔措施下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一年中生产积累大于捕捞积累时,种群持续生存;反之,种群趋向灭绝.休渔期越长,种群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8.
构造了一个具有空间庇护所的宿主-寄生物种群模型.通过运用IBM模型,研究了庇护所的数量和空间结构对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庇护所数量的增加对宿主和寄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有相反的作用,庇护所数量的增加导致宿主种群大小增加,寄生物种群大小下降.庇护所数量和空间聚集度的增加对寄生物种群的灭绝也有相反的作用,高比例的庇护所斑块不利于寄生物种群,但高聚集的庇护所生境有利于寄生物种群.随着庇护所的增加,空间种群呈现出聚集型的空间分布.这些结果对防止生物入侵和害虫控制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性别结构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讨论了不同性别的死亡率对两种群竞争生态数学模型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死亡率低于0.477时,食饵种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自生的繁殖需求,虽然随着雌性死亡率的增加,雄性食饵数量、雌性食饵种群数量以及捕食者种群数量都在递减,但是由于食饵的数量可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不足以使种群灭绝.雌性死亡率高时,雄性食饵种群数量较之之前急剧下降,而且捕食者种群灭绝,说明食饵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导致其灭绝.当雌性死亡率高时,由于雌性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食饵种群的繁殖要求,导致整个食饵种群灭绝,可见雄性死亡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性别结构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讨论了不同性别的死亡率对两种群竞争生态数学模型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死亡率低于0.477时,食饵种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自生的繁殖需求,虽然随着雌性死亡率的增加,雄性食饵数量、雌性食饵种群数量以及捕食者种群数量都在递减,但是由于食饵的数量可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不足以使种群灭绝.雌性死亡率高时,雄性食饵种群数量较之之前急剧下降,而且捕食者种群灭绝,说明食饵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导致其灭绝.当雌性死亡率高时,由于雌性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食饵种群的繁殖要求,导致整个食饵种群灭绝,可见雄性死亡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