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微束激光对家蚕进行外源染色质的转移获得成功,观察到转移的染色质基因在受体中的当代形态性状表达.并论述短脉冲微束激光照射家蚕受精卵大细胞转移外源基因的同时,引起变异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家蚕精子介导报告基因gfp和egfp转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在14个G0代实验蛾区的DNA样品中,有5个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5.7%;对G1代的PCR与Sou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证明,导入的gfp基因存在于G1代的家蚕基因组中.导入不同浓度或构型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时,对G0代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MD-Fib-IE-EGFP组的PCR阳性率为61.2%,而导入环状质粒组的PCR阳性率为57.1%;导入环状pEGFP-N3组的PCR阳性率为46.2%;对部分PCR阳性蛾区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egfp基因整合在G0代家蚕基因组中.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整合于家蚕基因组,并可遗传至G1代.  相似文献   

3.
用调 Q Nb:YAG激光器输出的波长为 355 nm的三倍频光进行人胃癌细胞基因转移的研究。激光束经显微镜的物镜聚焦,在样品平面上获得激光微束。钙黄素和荧光 IgG用来模拟 DNA分子。激光微束照射细胞,在细胞膜上打出一个可以自行恢复的小孔,同时,荧光物质通过小孔扩散到被照射的细胞内。在荧光显微镜的蓝光激发下,被照射的细胞发绿光。激光能量每个脉冲大约是 200 μJ.脉冲数 1~4,脉冲宽度小于 10ns。  相似文献   

4.
质粒pAy6.8与家蚕受精卵核基质的体外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结合实验表明,携带天蚕丝素基因核心区的质粒pAy6.8可与家蚕受精卵核基质紧密结合,而且同内源MAR片段竞争结合位点.这为通过外源质粒而构建转基因家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示转移质粒在家蚕受体中的复制和传代可能与核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家蚕为生物反应器 (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系统 )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具有成本低、安全、产品产量与活性高的优点。随着近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需要发展新的实验动物品种、特别是利用低等动物代替哺乳动物 ,大力开发动物资源型功能 ,造福人类。本文报道我所利用家蚕表达外源基因与家蚕实验动物化饲育技术方面一些研究成果。由家蚕细胞、转移载体、修饰的BmNPV、家蚕幼虫或蛹组成家蚕表达系统。获得了含有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14NPV)和含有日本血吸虫 2 8KDGST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2 8NPV)。r…  相似文献   

6.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这说明转座子K1.4可以有效提高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家蚕中的整合频率,从而有可能成为构建转基因家蚕的一种有用的整合载体.  相似文献   

7.
在几何光学近似下,利用光线追踪法分析了激光微束作用于微粒的作用力,数值计算中考虑了激光微束的具体结构对光阱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相对折射率和激光束腰对光阱力有重要影响,另外激光波长和微粒大小对光阱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聚离子亚基化合物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研究了外源β-半乳精苷酶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聚离子亚基化合物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可用于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该方法在NIH3T3细胞和PA317细胞中对报告基因转移的效率要高于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实验结果还表明聚离子亚基化合物的结构影响外源基因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激光微束对蚕卵大细胞刺孔,可高速度、高精度地观测聚焦光斑和穿孔直径,其中最小穿孔直径为1.23μm,激光微束系统的最大放大倍数为4000倍.同时测量了穿孔直径与激光能量的关系.用此技术对蚕卵大细胞注入异种基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激光微束的动力学效应是近十年来量子光学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激光动力学效应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原理出发,介绍了激光微束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的现状和进展,可以预见,此项技术的研究,将在生物工程的研究手段上产生重大突破,并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离子亚基化合物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研究了外源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聚离子亚基化合物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可用于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该方法在NIH3T3细胞和PA317细胞中对报告基因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因转移的研究为鱼类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对十几种鱼类进行了这一研究。本文介绍了基因转移的方法和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目前,显微注射和电穿孔仍是有效的转移外源基因的方法。外源基因的构建则向“全鱼基因”方向发展,使用鱼类自身的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生长激素基因和抗冻蛋自基因的转移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本文还提出了转基因鱼研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激光微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微束技术是激光技术在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获得许多成功应用之后形成的一门属于边缘学科的新技术,本文简述激光微束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遗传学,生物学领域中的若干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通用转称载体pBK283和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转移载体pSXIVVI+X3系列出发,构建了一个7.2kb能形成多角体且可以用于克隆含不同读码框外源基因的BmNPV通用转移载体系列pBMX3.pBMX3系列以BmNPV多角体结构基因上游的1.9kb和下游1.3kb的片段作为与BmNPV基因组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的同源序列;pSXIVVI+X3系列的SXIV双启动子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AcNPV的多角体基因作为重组病毒形成多角体的基因.以BmNPV-LacZ(occ-gal+)为出发株病毒,pBMX3系列的重组病毒筛选有occ+和gal-两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钕玻璃激光处理骨髓细胞及提纯的染色质,研究了辐射后的微核及染色体畸变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并首次以激光直接辐照提纯的染色质,在体外直接观察激光对遗传物质的辐照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本文认为钕玻璃一类的红光区段的激光不宜做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激光育种应在紫光区段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我室在激光微束新技术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1)YAG激光器采用BBO晶体腔外倍频;2)实现了一种新的带空间滤波器的激光聚焦系统;3)研制成一种新型的长工作距、短焦距聚焦物镜;4)设计了高倍率的电视图像监测系统;5)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辐照仪系统”,其最小聚焦光斑直径≤0.6μm(在6943(?)时);6)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打孔仪系统”,其最小打孔直径≤1μm.  相似文献   

17.
用微弹轰击法将GUS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在弹轰击法将外源DNA导入香蕉(Musa,spp)茎尖细胞,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X-Gluc浴液对GUS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组织化学鉴定。样品材料细胞中发现有明显的蓝色斑点,而对照则没有。实验说明用微弹轰击法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并在其中成功表达,这为香蕉的外源基因导入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和激光焊3种方法对2 mm厚的0Cr11Ni2Mo VNb马氏体不锈钢板进行了对接焊,利用计算机有限元软件对3种焊接方法的接头变形情况进行了仿真,并对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变形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激光焊,其中激光焊接角变形量最小为0.8°,而氩弧焊的变形量相对较大达到了6.1°。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最高为902 MPa,氩弧焊接头最低为854 MPa,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接头延伸率最高为10.1%,氩弧焊接头最低为8.1%。  相似文献   

20.
三、物理方法 物理转化方法是基于许多物理因素对细胞膜的影响,或通过机械损伤直接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它不仅能够以原生质体为受体,还可以直接以植物细胞乃至组织、器官作为靶受体,因此比化学法更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电激法、超声波法、激光微束导入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轰击法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低能离子束介导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