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4):371-371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于2004年8月2-3日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代表欢聚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学会理事长路甬祥院士和学会理事长席泽宗院士,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庆祝大会的圆满召开,分别发来贺辞。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李生教授到会致欢迎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8日,大气科学名词委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纪立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魁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8日,大气科学名词委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纪立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魁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4.
<正>竺可桢,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成就: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时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朱训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的推动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任首届理事长并于2013年连任,朱训、吴启迪于2013年出任本会名誉理事长。自成立以来,该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了七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  相似文献   

6.
全国名词委科技新词发布会会场,主席台左起: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右一)主持会议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伟发布新词汉语定名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吴鸿适介绍新词定名情况全国名词委科技名词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会场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9—13日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解剖学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名词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与会大陆专家有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张绍祥教授、空军医科大学李金莲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曾园山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齐建国教授、中国解剖学会副秘书长房桂珍老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高素婷编审。台湾地区的台湾解剖学会理事长马国兴教授、慈济大学刘鸿文教授、成功大学许钟瑜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动态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召开本刊讯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15日,第三届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机械工程名词》审定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清华大学王玉明院士、雒建斌院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宋天虎、副秘书长陈超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王国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等30多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31日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换届工作会议,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若梅和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26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孙嘉平主持。  相似文献   

11.
第1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于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北农业大学、日本机械学会、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协办。80余名中国作者提交了79篇论文,实际到会的中国学者近40名,其中包括两名台湾成功大学的学者。35名来自大学和产业研究机构的日本学者提交了33篇论文。另有一名代表来自美国。会议展现了近年来的机械史研究成果。代表们分综合、古代、近现代3个组讨论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机械技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15日,全国材料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周廉院士、顾问柯俊院士等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27日,英国驻华大使塞巴斯蒂安·伍德勋爵在英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国际摩擦学理事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2011年度国际摩擦学领域最高奖“摩擦学金奖”。该奖项由国际摩擦学理事会遴选,英国机械工程学会负责,每年奖励一位在全球摩擦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此次是该奖设立四十年以来,中国科学家首次摘冠。  相似文献   

14.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装备工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工程涉及面广,包括的专业门类多,是工程学科中最大的学科之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非常重视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一、概况在全国名词委和机械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机械名词委)于1993年4月1日正式成立。委员会由顾问、正副主任、委员共45人组成,其中包括有7名工程院院士以及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机械工程专家和学者。经与全国名词委商定机械名词委组成9个专业审定组,分别审定以下9个专业名词:A 机械工程基础B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一)C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二)D 物料搬运机械及工程机械E 流体机械F 汽车、拖拉机G 动力机械H 传动及传动元件I 仪器仪表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按照划分的专业逐渐展开。各专业完成审词后,将考虑其内在联系及出版的方便,分成若干个分册进行公布。二、基本做法1.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审定工作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业审定组直接参与机械工程名词各专业组的审定工作。专业审定组的组成与该专业名词的审定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在确定专业审定组人选时不局限于审定委员会的委员,特别注意聘请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我们聘请的审定组专家之中有的参加过《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的工作,有的制定过专业术语标准,也有的参加过各种专业词典的编制工作,还有些专家参加过《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基本情况》的编写工作。这些专家一直工作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参加专业学会工作,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不少专家是本专业的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和学术权威。有高水平的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机械工程名词专业审定组工作,保证了各专业名词审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2.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把好选词关初审稿是审词的依据,是终审稿的雏形。我们充分利用了机械行业术语标准数量大;综合、专业词典种类多;《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规模大;《机械工程叙词典》等词表规范化工作做得好的有利条件,努力把好选词关。(1)术语标准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已公布的术语标准中,约有1/5以上来自机械行业,总数达到150余项,另外还有数十项部颁和专业术语标准。虽然,这些术语标准还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却是我们选词的可靠基础。(2)各种词典机械工程领域的各种术语、词典种类也很多,粗略统计约有二三十种,其中收词量较大的也有十多种,如《机械基础与工艺标准术语词典》(中国计量出版社)、《机械制造标准术语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造术语辞典》(中国标准出版社)、《机械工程词典》(安徽科技出版社)、《简明机械工程词典》(中国农机出版社)、《机电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种类众多的术语、词典为选词和审词提供了较多的依据和借鉴。(3)《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始建于1991年,做了大量机电工程术语的收集、整理和规范化工作。目前,已收录了中、英、俄、日、德、法6种文字的名词及中文定义的词条4.4万条,包括20余万个记录,数据库尚在不断完善之中。该数据库为机械工程名词的审定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主题词表《机械工程主题词表》是机械情报所集中了全行业的智慧,组织了数十个专业百余人参加,耗时5年于1979年编制完成的,共收词1万余条,其修订版《机械工程叙词表》于1990年完成,共收词1.5万条。更可贵的是上述两个词表在机械行业数十种检索期刊和上百种科技期刊的文献主题标引中,经受了检验。此外尚有《汉语主题词表》,机械工程的词量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主题词表对机械工程名词的规范化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想方设法增加新词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地涌现,名词术语工作要适应和反映这一特点。为了能及时收录新词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词源的保障《中国机电工程术语数据库》在收词时注意了选取新词,对参与收词的各学科专家曾提出新词应占到10%的要求。机械工程名词中的不少专业名词以《中国机电术语数据库》为基础选词,这样,从词源方面对增加一定数量新词的要求,有了较可靠的保障。(2)以新版工具书来补充新词新版各种手册、词典等工具书是出现新词较多的地方,在选词时我们注意了这一补充新词的途径。如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二)名词的选词中,将刚刚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编译的《机械制造术语辞典》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手册》作为补充新词的依据。(3)审词过程请专家增加新词我们不仅重视选词过程中增加新词,也重视审词过程中增加新词。在请专家进行一审、二审时,每次都在通知中一再提醒专家们注意剔除过时不用词,增加新词。4.讲求实效,加强联系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经费非常紧张,不可能经常召开会议,沟通情况。为了弥补此不足,我们加强与审定组成员之间的电话、通信联系,对于重要问题采取走访或请少数人进行座谈的方式予以解决。几年来,我们觉得这些灵活的联系方式,有时比召开较大规模会议有更高的实效。当然,不排斥在必要时召开适当规模会议,解决一些非召开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三、进展情况1.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一)包括:总论、铸造、锻压、焊接与切割、热处理、表面工程、粉末冶金等7个部分,共2000余个词条。1993年底完成选词工作,1994年上半年完成一审,之后根据全国名词委的意见补加定义,并于1994年底完成。1995年上半年完成二审,年底之前发出征求意见稿。2.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二)包括:切削加工工艺与设备、量具与量仪、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机床附件、模具、钳工及装配工具等8个部分,共1100余个词条。1994年下半年开始选词,然后加定义,1995年初形成一审稿,6月底之前完成一审,年底之前完成二审,1996年初发出征求意见稿。3.仪器仪表仪器仪表包括:仪器仪表基本名词、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电测量仪器仪表、光学仪器、分析仪器、试验机、实验室仪器和装置、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仪器仪表元件、激光元件和激光设备、仪器仪表材料等11个部分,共3400余个词条。1995年上半年开始选词(包括定义),1996年初完成一审,下半年完成二审。3.机械工程基础、传动及传动元件这两个专业的名词于1996年上半年进行选词、下半年进行一审。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工作的整体来看,还仅仅是开始,尚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6-36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1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委员会的有效组织、协调和各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审定、公布了一大批学科名词,并深入组织技术学科名词审定和海峡两岸的名词统一工作。名词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她不仅对当前的自然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发展起巨大的作用,也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根据委员会的规划,本文拟就机械工程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机械工程做好机械工程名词的审定,首先必须廓清机械工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机械工业的关系。世界各国由于其资源条件、历史沿革、国家体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自然学科尤其是技术学科的划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生产管理体制又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旧中国由于科学技术及生产的落后,未形成像样的规模体制。解放后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按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和科技体系。近几十年根据我国自身经济建设的特点,作了部分调整,但总体变化不大。这种格局就是机械工程和机械工业迥然不同的根源。机械工业是管理范畴的概念。应当说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大多是按学科划分的。但机械工业和机械工程无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皆不完全一致。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领域,是“促进国民经济技术进步的物质保证”。可见若从“大机械”工业着眼,它涉及科学技术的各领域,显然不能以此划分机械工程学科。这里且不论由机械工业生产的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等设备应化归其各自的专门学科,就是机械工业现行管理体制本身也是多学科混杂的。辟如,按管理体制,电工隶属机械工业。电工行业的科技、生产管理是由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职能司(第二装备司)执行。它的产品按机械产品生产、流通。它的标准属于机械标准。但在名词审定时则将它从机械工程中分出,单独作为一个科学处理。另一方面,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等产品,生产管理上属机械部第二装备司,但这些产品、技术在概念上纯属机械工程范畴,它们就不能由于管理的原因而收入电工学科。自然学科的划分方法,我国已出版了许多典籍(如各种图书、文献分类法,各种词表等)和专业学科手册,国家也颁布了《学科分类与代码》(GB13745),这些都可供划分机械工程学科范围时参考。笔者认为在这大量有关分类文献中,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和《机械工程手册》的划分方法更为接近名词审定的分类原则,而且这二本书都是经过国内极具权威的专家、学者反复讨论定稿的,体现了我国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二、关于机械工程名词审定总体框架机械工程在应用技术中是最为庞大的学科之一,学科名词审定中,在学科范围划定之后,首要的就是制订一个合理的总体框架。笔者认为确定总体框架的原则应是反映本学科所含基本概念的全部,做到①无重大遗漏;②严格按学科概念体系组织、排列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逻辑关系明确、合理;③款目不重复。这一点大百科全书的编目原则可以借鉴。如该书编辑凡例中第3条就写明:“各学科(知识门类)卷皆列有本学科全部条目的分类目录,以便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分类目录还反映出条目的层次关系。”这个原则的叙述虽未使用术语学词汇,但它符合术语学理论原则。当然在制订机械工程名词审定总体框架时还不能完全照搬,还应根据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参考其他权威资料,应用术语学原则加以细化和局部调整。三、关于总体框架的结构要素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是百年大计,首先要在宏观上把基础打牢。其审定的名词应具备权威性、完整性、实用性和相对稳定性。据此在确立机械工程名词审定总体框架要素时应注意:1.机械工程的内涵不应仅是传统的结构、设计、加工、产品等,还应看到近代机械工程的发展已将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吸收进来,“异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表现在名词术语上即是该名词改变了原所在学科的面貌,或扩大了其内涵、外延,变为机械工程名词的一个主科词。此时该词在原所在学科已难于细化或顾及。如(机床)数控加工是吸收了自控技术而发展形成的,但其内涵更侧重于机械加工,属于机械加工的主科词,若放于自动化名词中细化则有越俎代庖之感。除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外,类似的问题还有机电一体化、可靠性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和劳动卫生、机械工程管理、机械工程工厂、车间设计等。这些领域的术语不注意收集并建立相关的子系统,对总体框架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2.从目前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状况看,还没有形成一个自然科学总框架的大系统来指导各子系统的建立,加之国家财力有限,不能提供理想的资金支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公布只能按学科分册出版,这就使得每个独立出版物都必须具有自己完整的术语(概念)体系框架和符合科学归属的内涵。如,焊接专业,其框架就应包括管理、材料、工艺、检验、设备等部分,绝不能象有的框架设计那样,在焊接框架中只有工艺术语,而将焊接设备分别置于电工(电焊设备)和机床(手工焊设备)学科之中,使读者无法查寻。四、关于机械工程名词的选词和协调做好选词和协调不仅是完成审定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提高机械工程名词审定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1.选词必须严格按照总体框架及各专业学科框架的概念体系进行,以便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符合术语学原则的术语体系。这一步关系到审定工作的成败,不可忽视。2.机械工程名词审定的选词应从机械工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管理以及经贸等方面入手,甄选那些:①机械工程学科的专用术语;②与其它相关学科共用,但在机械工程学科中指称专用概念的术语;③相关学科渗透到机械工程学科产生的派生术语。3.我国机械工程名词虽然在古老的《考工记)中就有记载,但新学科的形成则是不断吸收其设他基础科学和应用学科的营养壮大的结果。因此在名词术语方面必然和许多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避免机械工程学科术语的庞杂和过多地重复浪费,选词之前还应制订一个原则,即:①数学、物理、化学等通用性强的基础学科的名词除对本学科特别重要、或在本学科有特殊的概念内涵外,一般不宜收入。如仪器仪表卷之光学仪表术语中,就不宜再收入“光”这一类术语。因为光学仪表中的“光”和物理学中的“光”在概念上并无任何内涵或外延的差别。②专业技术基础术语,若为几个专业共有者,如机械工程中的元件(轴承、齿轮…)、基础技术(机械设计、传动…)等,不宜每个产品术语系统都重复列出。相应地同一分册中各专业共性术语也宜集中至卷首,如热加工各专业金属学问题的词条等。4.按上述原则进行选词后,还会有一个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应用技术学科之间的协调问题。机械工业管理和学科分类差异带来了一些问题,更多的是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学科间广泛的交叉渗透造成某些术语归属的模糊性,此点只要按委员会制订的“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则办理就不难解决。五、关于机械工程名词审定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审定机构除聘请机械系统专家外,最好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系统特别是高教系统的教授、学者参加。这部分专家头脑中框框较少,可以完全按照科学技术本身规律及术语学原则进行审定,避免某些干扰,有利于审定工作按部就班进行。2.相关学科渗入机械工程领域且具有机械工程特殊属性的术语不应遗漏。如基础部分的结构力学、管理部分的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机械工业环境和劳动安全、机械工程可靠性技术、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及机械工厂、车间设计等。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术语大量涌现,许多已形成了国家和行业的机械标准术语。3.机械工程学科本身的主科词应收全,如机械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模具技术、装配技术、包装技术等。4.机械制造工艺尤其是热加工工艺学科体系要完整,不要将工艺和完成本工艺的设备分离,更不要将工艺装备和工艺设备相混。根据国标GB4863-85的定义,“工艺装备是产品制造中所用的各种工具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而“工艺设备是完成工艺过程的主要生产装置。如各种机床、加热炉、电镀槽等”。5.现行的机械工业管理体制是将检测、控制仪器仪表中的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等)测控及仪表由机械部机床司归口管理,而将物理量测控及仪表由仪器仪表司归口管理。这样在组织仪器仪表术语审定时往往从工作方便的角度出发,只收集仪表范围的词条而忽略了机床司所管辖的仪表术语,造成仪表学科的不完整。建议这次审定时按检测、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完整的学科框架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3日,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会议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大学外事处多功能厅胜利召开。来自黑龙江省内各地的会员代表74人参加了本次大会。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唐衍伟教授,学会部部长张兴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明国教授等到会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大会期间,黑龙江省第六届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孙慕天教授向会员大会作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孙慕天理事长回顾了五年来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科协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克服不利条件,推进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在黑龙江省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体和缩影。本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四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和技术,建设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奠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与机械科技发展的基础;60年代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受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技术引进规模较小,进展迟缓;70年代技术引进扩大到整个西方国家,出现了两次进口成套设备的高潮,带有一定程度的盲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殷瑞钰主编的《工程哲学》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工程哲学》一书的研究、写作、讨论、修改历时3年,是中国工程院课题“工程哲学研究”结题的成果,是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大力支持和推进工程哲学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的结果,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合作的成果,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与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该书的面世有助于工程创新;有助于融合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11年8月8—9日,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音像协会会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出席会议,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田胜立等26位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