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镇江城市化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多元化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心城区、小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克服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中的种种弊端,走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小城市及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小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存在的水利问题,以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水利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小城市及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小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存在的水利问题,以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水利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城市规划管理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小城市规划管理改革进行了探索,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存在的水利问题,以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水利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存在的水利问题,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水利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理学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上,有大城市优势论、中等城市适宜论、小城市(镇)主导论。中国城市化要分区域、分级次、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围绕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方针的争论改革以前,政府所制定的计划和政策决定了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只能沿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前进,城市化发展道路问题不受重视。改革后城市人口猛增,城市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980年12月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随后有人将最后一句更引申为“积极发展小城镇”,于是围绕着城市化发展道路问题出现了争论。很多人支持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他们认为,小城市同广大农村有较直接、较密切的联系,分布面比较广,建设所需资金和技术要求相对比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城市化的严重滞后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问题,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关键主要在于加速城市化。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我国的城市化应当走大、中、小城市同时并举、协调发展的道路,并相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问题,“十五”规划十分明确:重点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等城市功能。与80年代所提“控制大城市发展,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广泛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相比,“十五”规划坚持了重点发展小城市(包括小城镇,下同)、严格控制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下同)的政策,但突出了中等城市的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时,人口和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它是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与制度变革相伴随的城市化道路,政府作用相对较强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经历了波动徘徊—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主要阶段。当前总体上正进入城镇化中期的快速扩展阶段,但存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较大脱节、城镇化质量不高、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城乡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趋势,应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先导的产业支撑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调、城镇聚合轴和都市圈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镇、重点中心镇的“小城镇、大战略”,以科学分类考核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未能同步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造成的,但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有其必然性,人为的使其集中难中成效,应该从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使其自然聚集形成新产业区,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借助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将小城镇纳入城镇网络体系中,带动城镇网络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应优先发展大城市,有的学者认为应以中小城市为主,还有学者认为应重点发展小城镇.本文运用一系列指标,对中国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在集聚性、集约性、经济性等方面均优于中小城市.鉴于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必须走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大城市,同时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华北平原9个气象观测台站1960—2011年地面和850 hPa高空气温资料分析华北平原的城市化变化特征。分析城市化对大中城市增温情况,以及应用高空与地面温度差的方法验证城市化增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面与城市化增温速率和幅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大城市的城市化增温率以及城市化对地面增温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等城市。冬春季是城市化增温作用最为明显的季节。1980—2011年的各台站城市化增温与1960—2011年整个时段相比有所变化。部分台站增温效应趋于增强,另外部分站的增温效应趋于弱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 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浙江城市化的合理规模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化合理规模理论 ,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规模是否合理 ,既要从静态考察 ,也要从动态考察 ;既要考察单个城市的合理规模 ,更要考察城市体系的合理规模。经济效益是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规模是否合理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上述观点 ,根据浙江省的统计资料 ,对浙江省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浙江省的城市化进程既要循序渐进 ,讲求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走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道路 ,同时也要充分重视中等城市在区域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 ,把追求区域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城市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劳动力和住房市场均衡模型,探究了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会引起房价上涨,且第三产业的效应强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房价上涨的动力.住房价格上涨是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央政府建立"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的调控措施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政府应当重点引导产业和劳动力向中小城镇流动,促进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建设以市场自我稳定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新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转变,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基础。而当代我国城市道路化应跳出旧有模式,结合我国区域差异大的特性,坚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