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坚持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然也应坚持这一原则。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 ,实际在不断变化 ,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理论所针对的问题在不断变化 ,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高校“两课”教学只有与时俱进 ,以变应变才能把握实际 ,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切合点 ,达到增强教学实效之目的。基于… 相似文献
2.
黎雪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52-54
<正>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将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条件,师生要进行平等式的对话和心灵交流,使学生在教师帮助 相似文献
3.
当前要保持“两课”的教学改革成果,加强“两课”的教育和教学,就必须要研究“两课”的教学效果,从理论的层面上,考察高等学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为提高“两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两课”的育人效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5.
朱丽霞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1,14(1):90-94
针对大学“两课”的实际,分析沟通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剖析当前大学“两课”教学中存在的沟通障碍,论述了“两课”教学中沟通的重要性及一般技巧。 相似文献
6.
何飞龙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96-9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鉴于当前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之并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教学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改进“两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课”教育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增强时代感,从根本上实现“两课”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加强"两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开设“两课”,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两课”教学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搞好“两课”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两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两课”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
11.
加强高校“两课”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君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9):53-55
我国高校“两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应包含:政治过硬、态度端正;勤学博采,严谨朴实;率先垂范,无私奉献;协作共事,顾全大局。加强高校“两课”师德建设应注重加强学习,建立培养体制,定时轮训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黎雪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0-62
<正> 教无定法,但决非没有内在规律可循。我们在“两课”教学中提出并试行的“五步教学法”就是对“两课”教学规律的一种探寻。 一、“五步教学法”的含义 五步教学法是指在“两课”课堂教学中按五个教学步骤或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这五个教学步骤是:第一步,教师精讲或串讲教材内容。精讲基本概念、范畴、原理,串讲教学理论体系,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性质 ,决定了高校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点与“两课”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把改革与“两课”对立起来 ,在政治上是危险的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高高校“两课”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提高高校“两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两课”教师应认识“两课”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两课”的重要性;充实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入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一下对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加深这一问题的理解。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更多强调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在研究教育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时,也往往是从教育与生产关系方面来决定教育的阶级属性,不注意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致使在认识上出现了许多偏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巨大经济体制转轨开始以后,大家开始注意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理论界开展关于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讨论。通过研究视角的转移和开展的热烈讨论,应该使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闫海玉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302-304
高校“两课”课程设置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保持课程总门类不增加的前提下,合并一些学科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增设一些适用性强的选修课程。同时努力搞活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全面部署。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承担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两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汪早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132-134
诚信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利用“两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律、学会自控,使他们在掌握马列主义的同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思想品格。这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教学既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审美过程,是认知维度和审美维度的和谐统一。凸显"两课"教学中的"审美化"维度,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理想路径,不仅符合当代教学发展趋势,也与"两课"的理论实质相吻合。"两课"教学中"审美化"维度的基本实践原则主要体现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形象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育虽然已被列为各个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有效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