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卫星直线编队合成孔径雷达的对地观测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单孔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采用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通过对多个小卫星平台的欠采样数据组合处理实现高方位分辨率的方法,分析了小卫星数目、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卫星分布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2N-1颗小卫星组成的直线编队SAR系统与单孔径SAR系统相比,在方位分辨率相同时,观测带宽增加到原来的N倍,改善了SAR系统对地观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11月5日8时15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的烈焰,托举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三号”小卫星直刺苍穹。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增长的卫星对地观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双层卫星星座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地观测卫星的覆盖性能,以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作为对地观测星座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优化卫星轨道高度,得到满足任务要求的最优轨道;最后,通过设置轨道相位使得整个星座构成全连通链路,单个地面站与卫星相连便可以与整个星座相连,从而摆脱了对中继卫星的依赖.该方案充分结合了中轨星座时间分辨率高、低轨星座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单层卫星组网方案,双层星座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对全球任意目标1 d观测多次,并实现遥测指令与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2,(24):32
朝中社12日报道称,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卫星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光明星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后将播放《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有报道称,朝鲜一级火箭残骸预计坠落在韩国全罗北道格浦港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射的测地卫星及广州,上海对它的观测,用本文计算卫星轨道的方法,发现该卫星的轨道比原计划要低得多,而其他轨道根数正常,并对其原因作了探讨,本文认为,该卫星的交光方式可以提高卫生的瞬时亮度,但宜缩小卫星的直径,以减少大气和光压摄动以卫星质心改正,提高激光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卫星对地观测任务调度依赖于地面控制中心离线生成执行计划,为将规划权与地面控制中心解耦,实现卫星对任务及时和自适应规划,本文通过对观测任务的分析,结合小卫星姿态转换能力强以及拥有计算单元的特点,对卫星观测动作以及约束条件做了合理抽象与简化,建立了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型卫星调度观测任务的启发式自主规划算法HIPA,算法对于每个任务进行资源消耗计算并给出是否可被观测的结果.通过在不同资源条件限制情况下、不同数量的任务样本集上设置的系列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启发式自主规划算法求解性能更好,可最大化利用卫星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划序列,可有效提高卫星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TDICCD在实时对地观测卫星上的应用黄巧林李本亮(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100076)主要介绍了时间延迟积分TDI(TimeDelayIntegration)器件在实时观测相机上的应用。作者从TDICCD相机设计出发,列举了一个例子,论述了如何计算TD...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9):57-57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10月14日18时38分,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成功接收了RADARSAT-2卫星向我国发送的第一轨数据,这标志这我国在接收国际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方面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数据随即由位于密云县的卫星接收部通过高速网络传送到北京,并实现了高质量的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9.
高分系列卫星的成功研发、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遥感技术与卫星工程发展的再次飞跃,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能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高分系列卫星极大丰富了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的数据源,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依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已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从卫星概况、卫星特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与分析。最后对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科技潮》2000,(8)
2000年6月28日下午6点37分,"清华一号"微小卫星顺利升空。从俄北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现场传回消息说,卫星已正确进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目前,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已经成功实现对"清华一号"的信号捕获和软件上载,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姿态调整等工作将陆续进行。"清华一号"是清华大学、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英国萨瑞大学联合研制的微小卫星,重50公斤,主要应用于通讯、遥感和科学实验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7月6日6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飞行12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目前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通信当前,被认为最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光纤通讯。光缆能把所有的光能限制在光纤里,外面得不到能量,所以这个传输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随着科技发展,只需让光缆泄露哪怕很少一部分能量,外人就能够窃听光缆传递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05,(9):59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据了解,发射后再经过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卫星观测任务可调度性预测模型难以建模长时间间隔的观测任务依赖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卫星对地观测任务可调度性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卫星历史规划方案作为学习样本,能够以较低计算代价较高准确率地预测出对地观测任务集合中可以被响应的子集.该模型首先通过多层全连接感知机神经网络提取任务属性间的关联关系,然后采用多组多层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循环神经网络提取观测任务与其前驱及后继观测任务序列的潜在时序特征,最后融合各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预测结果,从而利用观测任务之间的正向与反向信息依赖关系提升任务可调度性预测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主流预测模型相比,本文提出方法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分别提升了2.27%、2.36%、3.45%和2.37%.  相似文献   

16.
17.
陈治光 《科技潮》2010,(11):11-11
2010年10月27日,我国首颗由企业自主运行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进入超期服役期。在当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运行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一号小卫星五周年纪念图集《图鉴五洲》也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市场现状、典型商业数据公司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未来数据应用市场发展趋势等3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推进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和市场化发展的措施建议,促进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BUKI”意为“地球的气息”。为了推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IBUKI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球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卫星观测预报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轨道几何关系 ,推导出卫星观测预报的地影约束条件方程 ,并给出了各圈卫星可被看到的范围 .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卫星轨道设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