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硬脂酸和油酸在产地间差异显著,棕榈酸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实验中选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为甲酯化试剂对样品进行处理,再用正己烷提取,通过气相色谱仪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离和鉴定。总共分离出15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只有胡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为31.7%,其他四种植物油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高于75%;而菜籽油中的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大豆油中的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五种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青海境内楸子种子的油含量、理化常数、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植物籽油中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为93.45%,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0.83%.  相似文献   

5.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牧民家庭自制牦牛酸奶以及牦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显示:牦牛酸奶和牦牛乳中检测到14种主要的脂肪酸,相对比例高的包括豆蔻酸、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90%以上.牦牛酸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7%,共轭亚油酸含量为0.981±0.481mg/g,高于普通牛乳和酸奶.牦牛酸奶与牦牛奶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基本接近.提示在酸奶制作过程中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8.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仪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两种高等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ies)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中的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和油酸乙酯含量进行分析,讨论环境因素对植物脂肪酸脂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中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硬脂酸乙酯/油酸乙酯有降低的趋势,而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则有所增高。植物中上述脂肪酸酯的含量比可能是反映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从富含油脂的土样中分离获得47株产油脂菌株,筛选获得7株油脂含量高的菌株,其中菌株华2-1的油脂含量达到48.60%,菌株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深黄伞形霉(Umbelopsis isabellina),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39.25%,19.67%,2.67%,18.81%和6.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07%,为微生物油脂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汉中四种干果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葵花籽、花生、核桃、华山松籽四种果实中的粗脂肪,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在四种干果中,核桃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74.3%。四种干果样品中共识别出11种脂肪酸,主要有四种: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分别是20.1%,49.0%;39.3%,36.2%;17.3%,64.8%;22.0%,47.5%。花生中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相对含量是39.3%、11.0%、3.2%和1.3%,高于其它三种干果,特别是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核桃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是64.8%和8.5%,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干果。另外,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四种干果中最高,为90.8%。通过本实验可了解四种干果中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别是其中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四种干果深入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的油料资源,对野生植物种子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正己烷/乙醚(V/V=4/3)作提取剂,0.4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甲酯化试剂,采用室温下快速酯交换法制备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测定了6种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其中5种野生植物种子的亚油酸含量为60.45%~79.96%。与几种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被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与常见植物油是类似的,但其亚油酸含量普遍高于植物油。同时还分析了几种水果子的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构树种子油的维生素E测定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法提取构树种子油,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了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分析了构树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为410.45 mg·kg-1,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珠光脂酸等脂肪酸,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等,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为77.984 mg·kg-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大豆油中5种脂肪酸的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MS)分析方法,这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待测物经皂化反应后,用正己烷溶解,经ACQUITY UPC BEH 2-EP色谱柱分离,以CO2-甲醇/乙腈(体积比为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质谱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7 mg·L,脂肪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0.50;~105.38;,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93;.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对印楝油进行皂化得到了印楝油的总脂肪酸,将总脂肪酸甲酯化得到总脂肪酸甲酯,用GC-MS联用仪测定其中所含高级脂肪酸.结果表明印楝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十种高级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16.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青海境内的桦木科桦木属的三种野生植物种子的含油率、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植物籽油中,主要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18.
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松种子千粒重约570g,其中种仁约为31%。种仁含油率,用石油醚萃取为68%,用乙醚萃取为73.4%。种仁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粘稠液,具隽永浓郁的香味;比重D_(20)~(20) 0.9218~0.9222,折光指数N_D~(20) 1.4768~1.4774;碘值145.5~149.5;酸值0.5~0.62。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种仁油中的脂肪酸至少有11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其中的8个成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0.35;,棕榈酸4.28;硬脂酸2.11;油酸25.18;正十九烷酸2.62;亚油酸42.22;5,9,12—十八碳三烯酸17.57;亚麻酸1.81。总计,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表明红松种子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也有医疗滋补作用。红松种壳以及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也有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