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系统演化历程及不同时期的地理分布情况.从出土的化石材料可以看出,大熊猫在地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三大流域,包括了从北京周口店至两广以致东南亚一带的广大地区.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家族演化进程中最繁盛的时期,至晚更新世末期开始转向衰落.在地史分布变迁上,自始熊猫出现以来其分布范围经历了向东、南及北方扩张的过程,而自更新世末期以来则从北、东、南三方向西退缩,现仅残存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大熊猫家族地史分布范围的变化可能既受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也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然而,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影响大熊猫家族地史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可能并不相同.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可能是影响更新世大熊猫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而自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极大地塑造了大熊猫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据地质资料记载,在更新世中期大熊猫为鼎盛时期,子孙众多,分布甚广。东起江淮平原,西到缅甸;南始海岛,北至秦岭。到了更新世晚期,由于欧亚大陆冰川扩大,第四纪西藏高原隆起,使地貌与大气环流改变,因此严重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它在严酷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成了活化石保存至今。近代,由于人为干扰,捕杀大熊猫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砍伐森林,使大熊猫栖息环境不断缩小。至今大熊猫仅分布在四川省横断山脉东缘与盆地接壤的、南北走向狭长地带的高山深谷之中,以及毗邻的甘肃省文县、秦岭南坡中段。分布范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从出土的大熊猫化石看 ,大熊猫最早产生于地质时代第三纪的上新世后期 .到第四纪的更新世和全新世 ,大熊猫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 ,再到少的发展过程 .其体型发展也经历了由小到大 ,再到小的演变过程 .出土大熊猫化石的地域 ,主要在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 ,黄河流域虽有出土 ,但数量很少 .从古文献看 ,最早记载大熊猫的书是成书于商代的《尚书·牧誓》 .记载大熊猫最早出现于黄帝时代的书 ,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 .大熊猫在文献里有多种名称 .越过先秦 ,直到两汉、魏晋的 6 0 0多年时间里 ,在今长江沿岸的大部分省和黄河流域的陕、晋、豫、冀等少部分省以及东北各省 ,甚至朝鲜北部 ,仍有大熊猫生存 .经过南北朝到民国年间的 16 0 0多年的日益衰减 ,到今天大熊猫仅仅分布在川、陕、甘三省接壤的少数县里 ,其数量仅存几千只 ,已经沦为濒危动物 .究其主观原因是 ,大熊猫自身存在种种弱点 ,而客观原因是第四纪冰川期的影响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开发 ,特别是人类任意捕猎大熊猫 ,才使其数量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3000年以前《诗经。等古籍,已把大熊猫视为珍兽,1972年以后更经和为国礼赠送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元首,欣起了世界性的爱护大熊猫的热潮,它的分布在更新世时曾秘猿人共存广布于中国东南、近代、河南、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尚有分布,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环境破坏,迄今它们仅分布于陕西秦岭麓、甘肃及四川盆地西北缘5个山系的高山深谷之中,数量约1000只,随着栖息地被侵占分割,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星 《大自然》2022,(2):40-45
琪桐(Davidia involucrata),又名鸽子树、水梨子,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因其古老的起源和稀有性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和"植物大熊猫". 化石证据表明,珙桐的近缘种至少在约5300万年前的古新世就已经广泛存在于北美洲中部地区.到了距今约3650万年的始新世,珙桐家族已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北温带地区,特别...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7.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反映的当时的生态环境除了森林比较茂密外,水草也比较丰富,气候温凉而不很干燥.该动物群是广东粤北地区继曲江马坝动物群、罗坑动物群以及灵溪暗岩动物群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分布、变迁以及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秦岭大熊猫主食竹新纪录一种: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Gamble)Yi),该竹种已有的分布记录仅见于湖北神农架地区。本研究发现该竹种还广泛分布于秦岭中段陕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安光头山及柞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等地。特别是平河梁保护区地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最东部,是秦岭大熊猫平河梁区域种群的分布核心地带,而神农箭竹为该区域较高海拔分布的唯一竹种,可以确定其为该区域大熊猫主食竹。  相似文献   

9.
渭河流域气温与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根据渭河流域1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蒸发量资料,分析了渭河流域1958—1999年年平均气温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渭河流域近4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空间上表现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蒸发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近40年来渭河流域年平均蒸发量Mann-Kendall倾斜度β等值线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初步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渭河流域近几十年气温高的地区蒸发量反而小,气温低的地区蒸发量大,其原因和机制值得人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的动物,对它的发展史的探讨有理论意义,因此,写了这篇短文,供讨论时参考.一、大熊猫的祖先大熊猫的祖先,在第三纪时,至今尚无所知.从一定的牙齿来看,与它有关的,可能有鬣熊、印度熊等,但在我国都是发现在北方的;而且它们的齿形,也都与大熊猫的不同,看来它们也不是它的直接祖先.就我们现在已知的化石来看,最早的大熊猫是更新世初期的大熊猫的小种.它已经是大熊猫属.从牙齿的性质来观察,它跟现代的大熊猫来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较小而已.一般的古生物,它最初发  相似文献   

11.
人与虎能“和平共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大熊猫还珍贵的东北虎东北虎,是虎的8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体长1.6~2.9米,尾长约1米,体重约200公斤,最重可达300多公斤。东北虎的毛较长,毛色较浅,身上的黑纹窄、稀而浅。目前,野生东北虎仅存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总数已不到400只。在我国境内,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从建国初期的统计数字看,那时,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大约有二三百只,而现在已不到20从,可以说比“国宝”大熊猫还  相似文献   

1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熊的觅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同域分布的大熊猫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黑熊的食物基地,季节变化、营养成份、活动和巢域的空间格局,以及觅食对策等,从而揭示其比大熊猫具有更广泛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期是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成员既有从先秦以来到隋朝时期就迁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如氐人、羌人、蛮僚、磨些等民族;同时也有在唐朝时期才逐步形成并迁徙到这里的民族,如吐蕃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川西南和川东南地区,如:羌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上;氐人主要活动在川西北地区;乌蛮和白蛮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地区;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区及岷、沱二江中下游及渠江上游地区,以及盆地的南部,尤其是长江南岸地区;磨些人主要在今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的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流域一带;吐蕃人到唐朝末年分布在今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地区;武陵蛮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分布地区的狭小、选食性强、繁殖不易等原因,使这种古老的动物有逐步减少的危险,怎样保护和繁殖这种古老动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川省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成都动物园从1953年开始饲养大熊猫,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来对大熊猫性行为,发情规律作了详细观察。并在发情期进行了大熊猫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试验。基本掌握了大熊猫发情,排卵的规律,为适时交配或输精创造了条件。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我园1980年采用79年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大熊猫“美美”于1980年9月20日产仔两头,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  相似文献   

15.
四不象是与大熊猫齐名的我国另一种特产的世界珍兽。早在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时代,它就普遍生活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现已发掘出四不象化石的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00,(3)
国家林业局近日宣布进行全国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调查。此次调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第二次与国家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的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调查队将在大熊猫分布山系穿越5万公里的样线,整个调查工作将于2002年6月结束。目前中国已成立了3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但一半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及多数大熊猫仍分布于保护区外。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事处首席代表郝克明先生说:“这次调查对我们了解野生大熊猫生存现状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去年开始实施的天然林禁伐决定对保护区以外的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199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四川省林业厅对平武县大熊猫进行了调查。平武县是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县,其栖息地面积约占全国大熊猫分布面积的12%。调查结果表明平武县大熊猫种群密度在一些区域有所下降,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问题也颇为严重。最近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国家林业局组织在青川县实施的全国大熊猫试点调查也表明,大熊猫在青川县的栖息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三分之一。“人们往往对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特别关注,但实际上野生大熊猫数量是很难得到确切答案的。”世界自然基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发生概率,基于湖南省32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12个极端降水指数和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线性倾向法、M-K趋势检验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究,并采用信息扩散模型对湖南省极端气候风险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近57年来湖南省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极端气温指数总体变化趋势呈显著变暖趋势,表征高温的指数在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对湖南省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发生极端降水的风险更大,而湘东南的降水总量更多。对湖南省极端气温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为持续高温的高风险地区,常德市发生极端高温的风险概率较大,为2~3 a一遇。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在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点)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0 2年的监测中 ,发现有大熊猫迁移到太坪河海拔 164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5′40″ ,东经 10 7°5 5′10″的龙头竹林中 ;二岭子海拔 185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8′2 4″ ,东经 10 7°48′12″的秦岭箭竹林中 ,是我国目前发现大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的最北线 (点 ) .  相似文献   

19.
卧龙,六年不见了.再见时,倍感亲切,山还是那么绿,水还是那么清,但人的变化可大啦.当年带领我跟踪大熊猫的胡锦矗教授,现在已回到南充师范大学执教去了,和我坐在篝火边纵论天下熊猫的夏勒博士,现在正转战在西北的山区研究雪豹.当时五一棚"棚长"周守德同志,现在是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而现在带着我们跟踪大熊猫的第六任"棚长",是刚从四川大学调来的一位大学生.负责接待我的邱贤猛还告诉我他的一段往事:六年前正当研究生学习结业的前夕,母亲千方百计要留他在成都工作,但他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大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珍珍,你好》,便毅然来到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派往英国学习一年以外,他就一直和大熊猫朝夕相处,做大熊猫的保健医生,还为饲养场的大熊猫首次产仔"兰天"贡献了力量.现在他又在研究微量元素和大熊猫繁殖的关系等课题,为挽救大熊猫闯出新路.这使我感到欣慰:没想到我的一篇文章竟动员了一位研究生来到深山僻野,把保护野生动物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相似文献   

20.
虎钮锌于作为巴人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鄂、湘、渝、黔巴族地区,时代多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功能及埋藏方式均与战争和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