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之间拜年送祝福.中国人春节发红包的习俗由来已久,向长辈讨要红包,说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让很多人怀念的儿时美好回忆.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从短信到微博送出祝福话语,人们拜年的方式年年都在上演着“变形记”.2014年的马年春节,最具人气的拜年方式非“微信红包”莫属,它不仅成为了互相问候、联络感情的方式,也增加了浓浓的年味和趣味.“微信红包”成为马年新晋热词,为马年带来了欢乐和祝福,很多人过年流行问候语都变成了“春节,你抢了多少红包?”  相似文献   

2.
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人民“发送短信为赠台大熊猫起名”的喜庆:拜年短信数量暴涨导致“收发困难甚至撑爆信箱”的尴尬;可谓是2006年春节的二道生动的风景线。而当运营商们享用短信所带来的利润大餐之时,是否考虑到过:这场“拇指经济”的未来之路将在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毅 《特区科技》2011,(11):11-11
我连续八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给几百个朋友发春节拜年短信,内容主要是人生境界感悟和商机路线图。然后朋友转朋友,这带来的生意一年都忙不完。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是包罗万象的,春节也是多姿多彩的。放鞭炮、送贺卡、写桃符等传统过年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有些甚至渐渐被"印"在记忆中。如今,许多中小学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过年啦!爱心帮孤老大年初一,我和同学们用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油、水果等物品,去社区里孤寡老人家,给爷爷奶奶们拜年,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送温暖、送欢乐。一些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  相似文献   

5.
江淮传统春节习俗包含有"开门"、"出行"、"春节早餐"、"禁忌与特殊习俗"、"接天地"、"吃元宝"、"拜年"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江淮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集信息交流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短信大量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人际沟通方式,并逐渐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针对目前手机短信的流行现状,着重对高校短信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创新,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工具,但其持有者在享受到便捷的同时也被随时随刻会冒出来的垃圾短信所困饶。烦不胜烦的"中奖""、交友""、假文凭制作"等等短信不分昼夜"轰炸"手机,更有一些短信"扮作好友",对你嘘寒问暖,当然最后不忘请你回复某个号码,一不留神就上当受骗中了圈套,莫名其妙定制了某项收费短信。分析垃圾信息的成因,如何根除垃圾短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红包"这种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事物正在神州大地大行其道。每个中国人的记忆肯定离不开春节,太多和这个节日有关的事物值得一谈,但相信不少快乐的记忆是源于孩提时代,在春节里可以收到的红包。红包的传统说法也叫"压岁钱",据传可以溯源至明清年间,那时的压岁钱多为铜板、以红绳串着、由长辈赐给孩子;到了民国时期,又演变为以红纸包裹着纸币的形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红包的印刷更是一年精致过一年。而  相似文献   

9.
别样小乔     
小乔在2006年第一期“别样小乔”中号召读者用短信“向我开炮”后,真是热闹,小乔的电子信箱、小灵通不断地收到短信,条条信息或热情洋溢、或充满祝福、或幽默诙谐、或催人振奋、或憧憬美好生活,让小乔心里激动不已。每看到一条好的、精彩的短信,小乔都会不由自主地讲给身边的同事、朋友听,也经常不由自主地把好的短信转发给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享祝福。第二期《青年科学》到读者手中的时候,正值新春佳节之季,小乔特意从短信里收集了一些最适合在过年说的拜年话,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交流已经成为社会上人际传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和书信交流等共同构成了人际传播.本文对手机短信与其它人际传播的语境类型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对手机短信传播中的短信发送者和接收者之同的语境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流行的交流方武,确应注意到自身的传播特点,并发送者与接收者双方的不同语境,才能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观巢推车灯     
观巢推车灯,是流传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今仙女湖区) 观巢镇一带的传统灯彩.它以浓厚的乡土气息,生动活泼的表演 形式而延传至今.表演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进行,每年旧历正月 初二、初四在本村表演,谓之"拜年".  相似文献   

12.
苹果的Apple Pay和三星的Samsung Pay早已家喻户晓,而具有一颗“中国心”的中兴付作为后起之秀,因为具备“声波购”功能,也格外吸引眼球. 在通信方式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如电话、短信、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等,但目前信息传递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如非实时、信息无法保存、噪声污染、缺乏互动、无法加密传送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何在智能手机上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和双向互动,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代光通信     
<正>上一期,我向大家介绍了古代光通信的几种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使用的光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向更先进、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到了近代,光通信出现了两种较先进的方式:一是光电话,二是透镜波导光波传输系统。什么是光电话?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电话。其实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人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的东  相似文献   

14.
万事由来     
春节拜年的由来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5,(3):53-53
据报道,家里普通的固定电话也能收短信。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想象,没有屏幕怎么看短信呢?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可以发送短信至固定电话,当然,中国电信将文字短信转变成了“语音短信”。用户用移动手机编写一段短信,然后发送至固定电话。需要提醒的是需要在固定号码前加上“106021”号码。手机显示发送成功后,固定电话铃就会响起,拎起话筒就会听到:“你有一条新短信。”然后就听到用户编写的短信内容。有趣的是,它还会提示“转发请按2,回复请按3,上一条请按4”。  相似文献   

16.
本来,回家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是国人雷打不动的过春节形式。不过,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国观光旅游。不仅是年轻人,很多年长的人都已经不拘泥于过年的形式了,甚至举家远游到国外过春节,尽管可能少了些年味儿,但变了一种过法,感觉新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小学生评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几乎所有评语开头都是"该生"一词,用"优点、缺点、希望"的固定模式来表述,用词惊人的相似,张三和李四的评语差不多,本学期和上学期的评语也是大同小异.其语言假,使人不信任;语言乱,使人看不明;语言平,使人感到教师太无能.那成人化的内容,形式主义的词语,教训人的口气,沿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以至到目前,还困扰着很多老师.教师的"劳而无功"、学生的"无动于衷"、家长的"漠不关心",已经使评价的作用荡然无存,其实传统的操行评语最大的弊端,就是它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仓廪实而知礼仪。”初步摆脱了物质贫困的中国社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困”了。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在物质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里已经严重衰败,变得无聊、乏味;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春节依然红火热闹。同样是中国人,城乡之间对于春节的认同差别如此之大,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农民生活方式比较传统,春节习俗与农村生活方式比较一致。再者,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春节的美食、新衣仍然具有比较突出的节日象征意义。但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城乡春节之所以冷热迥异,其主要原因不能不归咎于城市所接受的所谓“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里只谈近100年来激进知识分子奉行的科学至上主义对春节习俗的侵蚀和毒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业广告短信、色情短信、骚扰短信等通过手机不断地蔓延,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短信分类已经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分析了近年来垃圾短信内容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特征的短信分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和词特征相比,该方法使有用短信的错判率有了明显的降低.总之,字特征用于短信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4,(11):2
方式一二维码扫描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二短信查询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到……"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