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美国船舶制造商协会(NMMA) TC-W3清净性评定技术和评定设备进行研究,提出了TC—W3高档水冷二冲程油清净性的简易评定技术.采用Piaggio 180单缸、水冷二冲程发动机建立了TC-W3二冲程油的简易清净性评定试验台架。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利用舷外机的250h系泊试验和OMCJ70HP试验对笔者所建立的高档水冷TC-W3油简易评定技术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TC-W3简易清净性评定台架分辨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通过各种油样进行简易清净性试验,制定了清净性简易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可生物降解型润滑油的评定问题,结合国际上油品行业权威机构的相关标准,建立了一套分别与ASTM D4863、NMMA TC—W3等效的降解型舷外机油发动机台架润滑性、清净性评定装置及其评定方法.评定用发动机按方法要求的型号CY50和OMC J40ECC,整套评定装置可实现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评定装置运行稳定,对参比油和试验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区分性,成功用于降解型舷外机油的评定,为我国新油品研制提供了发动机台架和评定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一台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对M60甲醇汽油以及纯汽油进行100,h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通过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摩擦磨损性、清净性、润滑油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M60甲醇汽油对普通电喷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燃用M60甲醇汽油,动力性有所下降,燃油消耗率上升;发动机主要部件磨损量增大,磨损量平均高25%,~30%,;发动机的清净性略有提升,主要部件的高温沉积物略有增加;发动机润滑油的运动黏度变化较大,正戊烷不溶物含量上升明显,总碱值下降稍快.  相似文献   

4.
用吸附还原与三元催化器组合降低富氧汽油机NOx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燃技术虽可大幅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却因稀燃的富氧燃烧使NOx降低较少.为此,采用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不同组合方案,对一台电控燃油喷射16气门稀燃汽油机进行了降低富氧条件下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催化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之前的布置方案具有最好的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效果.在该试验条件下,NOx催化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7.3%。  相似文献   

5.
发光细菌法在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发光细菌法检测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急性生物毒性方法,探索发动机润滑油生物毒性的检测途径.润滑油试样的制备依据美国ASTMD6081标准要求,采用了可容纳水馏分(WAF)和水溶性馏分(WSF)的原理和技术.对几种典型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运用发光细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发光细菌接触参比毒物和润滑油试样的时间,以及WAF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毒性检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发光细菌法能够检测出发动机润滑油的急性生物毒性,不但具有良好的区分性,而且具有操作便捷、试验成本低和试验周期短等优点.搅拌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对同一油样搅拌时间6h优于3h.搅拌速度影响较小,适宜发光菌法检测润滑油毒性试验的搅拌速度为1200r/min.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评定技术及毒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滑油的生物毒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以发光细菌为受试生物,参照美国ASTM标准的水融合组分(WAF)方法制备润滑油毒性测试样品液,采用半数效应载荷 EL_(50)作为润滑油在水中生物毒性的判定指标,建立了一套检测润滑油和添加剂急性生物毒性妁评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稳定、经济以及测定只需微量样品等特点,使润滑油等难溶物质的生物毒性判定更加科学.该方法也为油类污染的生物监测和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试验生物模型.给出的难溶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为润滑油的毒性评定提供了依据.依据读标准对几种典型润滑油和添加剂进行了评定试验和分级,从而验证了润滑油生物毒性评定技术及毒性分级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稀薄燃烧汽油机的瞬态空燃比进行精确控制,提出了一个稀燃汽油机空燃比神经网络一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神经网络实现对瞬态过程中实际进入气缸内进气量的精确预测和进气管内油膜动态特性的前馈补偿.在一台稀燃发动机上进行了瞬态空燃比实验,节气门急速变化时的空燃比超调最大为1个空燃比单位,最小为0.2个空燃比单位;空燃比调整时间一般在3s以内,最快可达到1s.控制结果达到了对稀燃发动机瞬态空燃比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8.
稀燃汽油机空燃比滑模-神经网络控制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高电控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是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降低尾气污染的关键环节.针对稀薄燃烧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个稀燃汽油机空燃比滑模-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并对方案中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自行开发的发动机电控系统,在一台稀燃发动机上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滑模-神经网络方案对稀薄燃烧发动机空燃比进行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准稳态时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精度.而且可以降低过渡过程的空燃比超调.节气门急速变化时的空燃比超调最大为1个空燃比单位,最小为0.2个空燃比单位,大大优于车用电控系统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9.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其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9/6,汽油的体积分数为90%,简称M10燃料)和汽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M10燃料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了尾气中的甲醇和甲醛排放.试验研究表明:汽油机燃用M10燃料对汽油机动力性影响不大,但汽油机有效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提高,排温有所降低;CO和HC排放减少,NOx排放与燃用汽油时相当;甲醇和甲醛排放增加.排气经三效催化转化器后,CO、HC和NOx排放可以被控制在与常规汽油机排放相当的水平,甲醇和甲醛排放可以被控制在接近零排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乙醇-汽油燃料汽油机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0#无铅汽油为基础油,按照体积分数5%、10%、15%和20%的甲基叔丁基醚-汽油混合燃料中的氧含量,配制出相应氧含量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非常规排放特性,以及三效催化器对其的净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随着乙醇掺混比的增大,苯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尤其当乙醇体积分数为9.826%时,最大降幅接近50%;同时对甲醛排放也有改善作用,但排气中的乙醛和未燃乙醇浓度却相应增加.三效催化器对苯和甲醛的净化效率较高,其中苯的平均净化效率为87%,催化后排气中未检测出甲醛,而对乙醛和乙醇的净化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组成不同导致两种基础油高温清净性和添加剂感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础油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和添加剂消耗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和FT-IR分析表明金属盐类(包括清净剂析出的碳酸盐)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盐类和硫酸盐在成焦过程中都会沉积在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12.
采气井口是油气田开发的关键设备,现对其进行气密封性能检测,检验和控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环保和油气田资源保护。对采气井口水压密封检测和气密封性能检测进行总结,并结合超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研制情况,重点对如何建立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如何进行水压密封检测和高压气密检测,以及提高采气井口气密封性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动胶菌HP3利用溴胺酸生长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胶菌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正交试验表明,在p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建立了温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程,并探讨了温度影响菌体比生长速率的过程。发现HP3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2.3K,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151h^-1.  相似文献   

14.
通用发动机油添加剂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46#矿物油内调入质量分数为5%的200BS光亮油,11%的ECA8358,0.6%的T803B和6.0×10-6的T901,调合成10W/40通用发动机油的基础油.选择了另外10种添加剂,分别配制成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复合分散剂和MoDDP.按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剂间的交互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复合抗氧抗腐剂和MoDDP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承载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复合分散剂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分散性能,复合清净剂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能;复合抗氧抗腐剂和MoDDP在抗磨承载性能上有协同效应,复合分散剂和复合清净剂在分散性能和清净性能上均有协同效应;但复合分散剂降低了复合抗氧抗腐剂及MoDDP的抗磨承载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同时,复合抗氧抗腐剂降低了复合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以及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致密油储量丰富, 但目前国内的致密油开发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美国的致密油开发技术在全球致密油开发技术中最为成熟, 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美国致密油开发过程分析看, 可以发现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是推动致密油成功开发的关键, 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工艺与工具, 包括水平井布井方式、旋转导向工具、行走式钻机、分级/分段改造工艺及工具等, 是致密油开发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致密油钻井及水力压裂的相关关键技术的认识, 对其开发过程中钻井工艺、配套工具及钻井设备和压裂工艺、分段改造工具及压裂施工参数进行了总结。对比目前中美致密油开发技术, 认为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及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 是推动国内致密油高效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水下测试树是深水测试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关键性设备,在特殊海况时具有快速断开测试管柱、封堵井下管柱内高压油气以达到保护测试仪器和人员安全以及避免海洋环境污染的作用。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分析了水下测试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国外水下测试树的功能、结构特点、应用情况及国内水下测试树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比分析表明:国外水下测试树现有产品功能强大、性能可靠、适用于不同海洋工况,且不同公司的产品在结构和功能上各具特点。同时,针对国内水下测试树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水下测试树国产化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硫、低芳化引发的柴油润滑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加氢处理的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含硫、含氧杂原子化合物,考察其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硫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不同;含氧酸性化合物是改善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物质之一;含硫和含氧化合物混合后对改善柴油的润滑性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随后,在加氢处理的柴油中添加了2种抗磨剂,考察不同抗磨剂的抗磨效果,并对抗磨剂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酸的抗磨效果优于饱和酸,长链的不饱和酸优于短链的不饱和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