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ISSR和RAPD-PCR技术对东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简单重复区间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和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DNA(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 对吉林省主推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父本、 母本共计18份基因图谱进行鉴别. 以ISSR为主要检测方法、 RAPD为验证方法,分别从30条ISSR引物中选出4条、 从3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条扩增效果明显、 特异性高的引物. 结果表明, 运用ISSR和RAPD-PCR技术提高了玉米品种鉴定和纯度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怀地黄85-5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TAB法提取了怀地黄85-5品种16个单株的基因组DNA,使用紫外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大小,利用RAPD及ISSR分析其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从24个RAPD引物和43个I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具有稳定多态性条带的RAPD引物3个和ISSR引物2个,分别对16个单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个,多态性比率为57.14%.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个,多态性比率为64.7%.结果表明,怀地黄85-5品种内存在遗传差异,但遗传多样性比地黄品种间的低.  相似文献   

3.
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是新疆春玉米主要种植区域,最适播期的确定是充分利用区域光温资源实现高产高效的典型技术措施,本研究针对新疆春播中晚熟区域生产中广泛选用的品种KWS9384,以2015-2017年高产试验和播期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作物模型,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播期产量及其产量稳定性,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该区域玉米的生产情况。根据APSIM模型模拟和播期试验结果,新疆春播中晚熟玉米区KWS9384的最适播期为4月20日-5月5日。本研究可为APSIM模型在该区域的应用及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SDS方法纯化高粱总DNA,通过化粉管通道将高粱DNA转化P138、丹改340、7922、06NY-2、组3等5个品种的玉米自交系,后代的玉米种子经随机筛选后在实验室盆栽得到幼苗.使用不同序列的59条RAPD引物,对高粱基因组DNA和导入前后的玉米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9条引物在后代玉米和玉米原种之间具有RAPD差异,并证明了高粱DNA导入了4个玉米自交系,为今后的玉米自交系花粉管导入法育种的分子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省2003-2012年通过审定的中熟至晚熟熟期组配的27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吉林省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来源以国内类群为主,以国外材料为辅。国内类群以Reid,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为主,以Lancaster和PN类群为辅。Reid和塘四平头类群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旅大红骨、PN和Lancaster类群呈现下降趋势。Reid×旅大红骨、PN×旅大红骨和L×T呈现下降趋势,Reid×塘四平头和外杂选×其它类群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7条随机引物对采自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玉米大斑菌81个菌株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共产生60条谱带,其中43条为多态性带,占71.7%.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0为阈值,81个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群体,表明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中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然而,这种分子标记所划分的群体与菌株来源地及致病类型间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桂花品种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54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依据扩增结果,应用RAPD Distans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因此ISSR技术在桂花品种和品种群(品系)的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桂花的54个品种分为7个大类,并对品种进行了处理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54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依据扩增结果,应用RAPD Distans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因此ISSR技术在桂花品种和品种群(品系)的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桂花的54个品种分为7个大类,并对品种进行了处理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春琴  张辉 《河南科学》2014,(3):329-334
晚熟玉米杂交种的品种特性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玉米品种特性的模糊性进行数学分析,利用"隶属度"的渐进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选用恰当的隶属函数对评价因素进行描述,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评价模型,为玉米品种的选择和鉴定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萍 《甘肃科技》2008,24(8):152-153
鲜食玉米近年来在兰州近郊地区发展迅速.针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引进鲜食甜、糯玉米超甜1825、万甜糯一号等新品种15个进行了试验,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好,适宜种植,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大面积推广糯玉米品种,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其熟性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超甜1825、超甜1822;晚熟品种为超甜2000、超甜1826.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环境对玉米杂交种籽粒粗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分析了粗淀粉含量在8种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粗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粗淀粉含量变化范围为66.40%~73.16%,大于72%的品种有4个,为郑单958、浚单20、洛玉1号和郑单18.不同地点间粗淀粉含量变化范围为69.81%~72.37%,平均含量以商丘和安阳点最高.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在适宜环境中种植均可以提高粗淀粉含量3%以上.而且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粗淀粉含量稳定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11个贵州西山系列玉米杂交种及相应的15个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方法,从60对多态性高的引物中分别筛选了双亲互补型特异引物,并利用特异引物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郑单18和中间型玉米品种中单9409、农大108,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的形态特征、出叶速度和功能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不同叶组的出叶速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存在差异,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中下部叶片伸出时间延长,而上部叶组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下部叶片的长度呈增大趋势,但宽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降低,上部叶片在较低密度时,长度和宽度降低,较高密度时出现部分回升现象。春玉米叶片的长度、宽度与叶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植株中部叶片的宽度和长度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基部叶片最小。春玉米植株基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短,其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春玉米中部叶组的非功能期时间长度呈下降趋势。植株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基部叶组的功能期长度〈上部叶组的〈下部叶组的〈中部叶组的。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均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奏鸣曲式的成熟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奏鸣曲式为主线,介绍了流行于十七世纪后半叶至十八世纪前半叶的古二部曲式、成熟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18世纪中叶形成的具有结构功能完备的三个部分的成熟初期奏鸣曲式形式,并详细分析了这一曲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在不同作曲家手中从简单到成熟的发展状况,清楚地勾勒出了奏鸣曲式在成熟之前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平育2B、神50、神56三种玉米种子,分别用2%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目的是优化以次氯酸钠为消毒剂的玉米种子消毒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消毒条件分别是2%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玉米种子平玉2B 8分钟,处理玉米种子神50 8分钟,处理玉米种子神56 10分钟.以此优化后的消毒条件处理玉米种子神56,在成熟胚诱导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在k3玉米成熟胚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与其近缘野生种杂交后代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茂大刍草(Zea luxurians)和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是栽培玉米的野生近缘种,其抗逆性强,染色体数目也与玉米相等(2n=20),是玉米重要的种质资源。本工作通过远缘杂交、回交等技术将野生种染色体引入到玉米骨干自交系中,然后限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并再生出大批植株;研究了基因型和培养基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体细胞再生植株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以不同烷氧链-O(CH2)n--(n=1,4,10)连接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表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性质与连接卟啉和蒽醌的链长有关,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构像平衡对蒽醌插入DNA程度的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两个肥力水平下,研究杂交种的敏感度,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库源性状与单株粒重关系,并对杂交种耐肥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铁单12、吉单180、农大108等在高、低肥条件下均有较高产量,敏感度较低,适用高肥投入地区,也适用于贫瘠土壤的地区.在高肥条件下,选育杂交种应选育茎秆粗状、植株较高、穗粒数多、百粒重大的品种,并适当限制其穗位高,限制其秃尖率.低肥条件下,注意选育穗较长、穗粒数多、茎秆粗壮、干重较大、叶面积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七个杂交组合及与其亲本自交授粉后1d,3d,7d、10d四个时期胚胎中蛋白质含量增长速度不同。授粉后1d胚胎中蛋白质电泳谱带分离清楚,分子量为94,000~67,000的蛋白带较少,而在67,000~43,000和40,000~20,000范围内的蛋白带分布集中。在分子量大于43,000的蛋白带中,杂交胚的某些蛋白分子量大于或介于自交亲本,在43,000以下的,杂交胚中某些蛋白分子量介于或小于自交亲本。授粉后10d大分子蛋白带有所增加,杂交胚胎中总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和玉米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交双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