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色理性与主题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主题意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指导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成为革命战争文学主题意蕴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17年文学中,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唯有《百合花》别具一格。作者将革命立场、人性情感、人道主义情怀和女性视角融为一体,高度真实地表达出作者面对年轻战士那美好生命的夭亡而生的复杂、沉痛的心情。该作品思想意蕴也就变得复杂多样:它既是一曲军民鱼水深情的赞歌,又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还是一曲哀悼美好生命死亡的挽歌。这三层意蕴同时存在,交织一起,共同构成该作品的多重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陇东革命歌谣是中国革命歌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陇东民众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之作。陇东革命歌谣实现了民间形式与革命主题的完美统一,实现了文艺的大众化,实现了在革命与传统、主流与民间、雅与俗之间的无缝对接,成为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一种成功的文艺形式与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受“五四”精神哺育的知识分子,柔石的作品从自悯、悯人情怀到拯救意识的凸显,再到革命的呼号,清晰地折射出了知识青年由人道主义转向“左翼”立场的心路历程。这种转换是世界革命文学的影响、革命青年的激进理想,以及理性效用的追求使人道立场让位于革命话语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它是抵御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前哨阵地,在战略进攻阶段,它又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前哨和尖兵。以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是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前进基地。大别山根据地和大别山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6.
性爱描写是郁达夫小说的鲜明特点。郁达夫小说性爱主题在揭露政治黑暗、控诉社会不公时 ,又往往是和反帝反封建的意义、人道主义的思想、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及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联结在一起的 ,它是特定历史与时代的产物。这也正是郁达夫小说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福旺 《科技资讯》2012,(12):170-170
红色文化是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发起,由当时的进步人士,个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一种文化。一直以来,红色文化都是我国文化的导向。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是先进的导航文化。它蕴含丰富的革命献身精神;蕴含着厚重的民众历史文化;蕴含着积极奋进的思想;也蕴含着先进文化导向的思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9.
<正> 长篇小说《人啊,人!》是一部思想政治倾向不好的作品。它集中宣扬了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小说以鼓吹人道主义的大学生(后来的教师)何荆夫同反人道主义的 C 城大学党委书记奚流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人性的沦亡和复苏为主题,展开了故事情节。它反映的历史背景很广泛:五十年代的整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活困难、“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的粉碎“四人帮”、清查运动和不正之风,所有这些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作者都进行了描写、概括,可以说它的故事情节是在一九  相似文献   

10.
《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从对日瓦戈医生、安季波夫、拉拉等形象的分析入手,围绕革命战争伦理、家庭伦理、爱情伦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小说中体现的革命战争年代里俄国社会的伦理悲剧,从而展现作者对俄罗斯革命战争年代的人道主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既有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还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恶势力的压迫的悲剧女性,也有不为感情所累,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理想,投身革命热潮,实现人格独立的知识女性;既有表现革命的新女性,也有光彩照人的女兵形象。他们通过对蕴涵着时代色彩的女性话语的书写,表达了这一群体对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领域,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作家主体性的日益张扬,更具人性深度的创作面被开掘,阶级、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逐渐为人性的抒写所取代,"人的回归"主题得到了愈益鲜明的体现,其经历了从隐性显现到狂欢表演,最终走向正常表达的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具体分析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总体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抗战文学将日军描绘为"鬼子"的形象.新时期文学强调人道主义和人性化书写,新时期的抗战文学开始走出十七年文学"鬼化"日军的思维模式,从人的角度塑造日军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有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又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恶势力压迫的悲剧女性,也有不为感情所累,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理想,投身革命热潮,实现人格独立的知识女性;既有表现革命的新女性,也有光彩照人的女兵形象。他们通过对蕴涵着时代色彩的女性话语的书写,表达了这一群体对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茅盾在革命文学论争期间鲜明地体现着“为小资产阶级写作”的思想,他的小说作品熔铸了大革命失败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消极、悲观的情绪,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的梳理和反思,成为茅盾这一时期思想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革命文学”论争后期,茅盾的创作视角不再拘泥于小资产阶级,而是向工人、农民和民族资本家等拓展,展示出更深广的主题和丰富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芦花荡》与西蒙诺夫的《蜡烛》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从表面看,由于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及作家素质的不同,它们带给阅读受众的审美体验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两篇文章又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从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细节刻画、主题表达四方面对这两篇中苏反法西斯文学的名作进行鉴赏性比较。  相似文献   

17.
《红日》是一部“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小说在激烈且规模宏大的战场描写中成功塑造了一批解放军的英雄群像。然而,即便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在英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女性也不容忽视,巾帼不让须眉,从花木兰就开始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得到延续。文章试图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对于《红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过程中文本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