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森林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如何共存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未解之谜。JanzenConnell假说被认为是解释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核心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自然天敌(如病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等)在成年树个体周围聚集,通过损害邻近同种个体的种子和幼苗,使得同种个体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不断跃进,自然資源的开发利用愈形迫切。际此新的更大跃进一年的开始,愿意談談个人对于发展昆虫资源研究的意見。昆虫財富的利用有三个方面:(1)昆虫产品,如重要工业原料蚕絲与紫胶;(2)昆虫体躯,如入药的斑蝥与冬虫夏草;(3)昆虫活动,如在农业增产有重大意义的传粉作用。天敌利用的目的是防除农林牧害虫,应用最广最久的当推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二十年来,昆虫的微生物病原体也逐漸被用于消除虫害,而最新的一种方法則是利用被射綫照射过的雄虫与雌虫  相似文献   

3.
古代战场上的铠甲武士使用盔甲用以防御敌人。昆虫世界中也有“铠甲武士”,最著名的当数甲虫,从陆生的象甲(象鼻虫)、金龟子、天牛、叶甲(金花虫)和飘虫到水生的龙虱、沼梭、水龟虫。洋洋洒洒有40余万种之众,成为昆虫中种类最多的大族。它们无不以坚硬的外壳来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天敌的侵袭,身披盔甲成为甲虫的惟一标志。不过,甲虫却并非昆虫中惟一的“铠甲武士”,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昆虫,它们的样子好像大飘虫,也有一个近似半球形的脊背,身体是椭圆形的,但它们比瓢虫更长一些,而且身上的色彩更艳丽,斑纹更硕大,更奇特。它们就是披挂靓丽盔甲的蝽象——盾蝽。  相似文献   

4.
在昆虫的世界里,许多种类的幼虫都有藏匿自己、躲避天敌的行为模式。它们往往在刚刚孵化出来后,就采取了这种让天敌找不到自己的生存策略。比如瘿蚊,它们一孵化出来就似乎在同自己的天敌玩一场做迷藏的游戏。这些幼小的生命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本领——改造植物!它们竟然能将寄主植物改造成虫瘿。所谓虫瘿,就是昆虫的幼虫为了隐蔽自己,用分泌物不断刺激植物的细胞组织,使寄主植物形成囊状或球状(图1~2),从而成为适合自己居住、对捕食者而言永远是没有“门”和“窗”的“房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寄主植物会产生毒素来阻止对自己…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农业产生的许多弊端,所以在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人们希望有一个能保全人类生存环境的农业。期盼通过扩大利用天敌作为防治害虫发生的手段,这种防治方法特别适合在设施栽培农业中进行,它已在北欧的设施栽培农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设施栽培农业发达的日本,亦有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措施,今后还得进一步扩大。以下是关于用天敌作为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情况。天敌作为生物农药的历史为了防治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利用天敌来进行防治病虫害,简称之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这…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曾经有过一次目击螳螂“单刀”捕猎的经历。对于昆虫来说,附肢似乎并不像高等动物的四肢那么重要,有的昆虫甚至可以靠脱落附肢来逃脱天敌从而保全性命。在幼年阶段,脱落的附肢也可能会伴随着蜕皮过程再生出来。螳螂自然也有这种再生的本领,意外地掉落一条行走足对  相似文献   

7.
许多植物对多数害虫和病原体具有抗性:如果它们没有自身的抵抗能力,自然景观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而可能更为荒凉.然而,昆虫和致病的微生物对许多农业和园艺植物确实带来了损害.选育抗虫植物或使用农业化学药品都可以防治害虫,但是,化学防治费用较高,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因而,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放在改良植物自身对昆虫侵袭的防御能力方面. 起初,研究人员观察到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具有使多肽有效地抵抗各种昆虫侵袭的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孢子形成期间产生δ-前毒素,并作为多分孢子内含物而沉积.只要敏感性昆虫吸入δ-前毒素,δ-前毒素就在这种昆  相似文献   

8.
大约90年前,欧洲的两位学者分别同时发现了一种杀灭细菌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通常会附着在一个细菌的表面,如同一艘飞船降落在月球的表面一样,然后,它们将自己的基因注射进细菌的体内,并在那里大量复制,直至完全控制细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这种微生物的发现者之一费利克斯.赫罗(Felixd'Herelle)是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学家。赫罗发现这种微生物具有神奇的力量,于是将它们运用于治疗传染性疾病,如霍乱和黑死病等。与此同时,赫罗也为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噬菌体(bacteriophage),它的意思是“细菌的掠食者”。然而,今天的科学家发现,噬菌体的作…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微生物凝集素种类及其来源生物类别、主要性状,如糖类专一性及它们与一些蛋白质、酶、抗生素等间的反应.讨论病毒、细菌、粘霉凝集素等的主要功能,凝集素在海洋细菌、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活动.文章着重阐述由细菌凝集素介导的凝集素吞噬作用及其意义和价值.最后文章认为对微生物凝集素(包括海洋微生物凝集素)的研究以及对其有益方面的开发已经并将继续有助于人们去探索水产养殖生物御敌机制、病害防治方法和人类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14,(5):65
<正>昆虫会不会睡觉?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昆虫需要睡觉。和植物或微生物不同的是,昆虫有中枢神经系统,是睡眠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的生理节律行为控制着昆虫的睡眠和苏醒。有些昆虫在夜间捕食。糖蛾幼虫就选择在夜间出来觅食,它们会在太阳下山后外出吃树叶,以躲避捕食者。床虱会在夜里趁它们的猎物(就是我们人类)熟睡之时享用美食。相反,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和夜行昆虫有完全相反的生理节律,蜜蜂就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因为被采蜜的花朵在夜间会合上。  相似文献   

11.
刘崇乐 《科学通报》1959,4(3):85-85
大搞昆虫资源以支援工农業建設,是当前的急务之一。开发利用昆虫資源应該兩条腿走路。增加虫产产量是直接增加国家財富的道路,而利用天敌消灭农林害虫則是间接的方法。以虫治虫的生物防除法,从变更生物羣落关系出发,能够根本消灭虫害,但是需要較長的时間。在这方面,目前国內的試驗多未利用引种的天敌昆虫,而經驗証明,外来的虫种效果较快较大。因此,去年在布拉格召开了首次会议商討天敌的国际交換問題,今年还將继续召开。虫产利用問題有生产和銷路兩个方面,因而研究工作也必須采取綜合的方式。以紫膠工作为例,研究膠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天然敌害,并摸清寄主植物的生理狀况和栽培技术,是为人工放养科学化找出基础;测定膠虫生長泌膠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不仅便利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是这个星球最早的居民,根据存在环境的不同分为土壤微生物、空间微生物、空气微生物、肠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它们个体微小,但在维持生物圈和为人类提供众多未开发的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昆虫是生物界中种群数量最多的类群,占动物界的2/3以上。而目前已知的天敌昆虫约有1000余种,如此大的类群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繁衍,不得不归功于它们奇特的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77,22(7):284-284
当前,农业害虫防治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但在长期使用中,导致了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杀伤了大量有益昆虫等弊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中利用昆虫本身所分泌的性信息素(亦称性引诱剂)防治农业害虫,这一新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的封面是一幅昆虫的图片,鲜红色的花朵,配以碧绿得发光的昆虫,再加上新鲜的露水,使得整幅画面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图中的昆虫叫螽斯,是一类能发出鸣声的昆虫,与蟋蟀、蝗虫、蝼蛄等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属  相似文献   

16.
百问百答     
正夏天到了,昆虫也逐渐增多起来。作为节肢动物中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你都知道哪些昆虫呢?它们的本领你了解吗?哪些动物和昆虫的关系最密切呢?昆虫又有什么有趣的行为呢?别急,2018年5月26日中科馆大讲堂《知识就是力量》专场讲座,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科研助理、具有丰富野外标本采集经验的张小蜂(本名张旭)老师带我们认识各式昆虫,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一起在昆虫的奇妙世界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交友     
《大自然探索》2004,(10):1-1
《大自然探索》的读者中有很多是自然爱好者尤其是动物爱好者,就像给我们写信的“瞌猪熊”和黄保坤。他们会提出很多关于动物、关于自然、关于环保的问题,我们将尽力作答,必要的时候也会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帮助解答。本期我们请到著名昆虫专家赵力为自称“瞌猪熊”(一个非常好玩、也非常难解的名字)的读者朋友解答有关昆虫的体型和颜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药物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药物在调制、包装、运输、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常因发生变质等问题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继发反应等。药物变质的原因大致有三种。(1)化学因素:药物相互之间或药物与辅料、溶剂、空气、水份及容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2)物理因素:如片剂在存放期间崩解性能的改变,乳剂发生乳析、分层,芳香水剂中挥发油的挥发逸散,某些散剂的共熔等;(3)生物因素: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导致药物霉变、腐败或分解等。就化学因素而言,氧化反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药物氧化变质的机理及其防止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昆虫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逆境中生存,从炙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到冰雪覆盖的南极荒原,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从生物总量的概念来说,人类的总量也是无法和无脊椎动物相比拟的:所有美国人的总量加在一起,还不及美国境内包括蚯蚓和蜘蛛在内的昆虫总总量的1/50。昆虫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它们已经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本领,蜻蜓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20.
美国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市农业研究中心的植物病理学家罗伯特·伊·戴维斯(Robert E.Davis)在1972年发现了一种可引起玉米矮小病的微生物。这是一种新型的原始微生物,样子象蠕虫,是螺旋形的。它被称为螺旋形蠕虫样体(spiroplasmas)。这种微生物是与细菌不同,没有细胞壁。从那时以后,戴维斯发现了一系列全新的螺旋形蠕虫样体。除玉米之外,它们已在其他的生病植物中发现,而且也在健康的和生病的昆虫中发现。此外,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