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自然》1992,(1)
在神农架林区官封乡政府对面的铜陵河畔,有一个岩洞,每年第一声春雷刚刚响过,洞中便会涌出大量的无鳞鱼,这便是名闻遐迩的官封鱼洞.官封鱼洞的洞口阔仅三米许,隐蔽在一块斜插地底的巨大岩石下边,周围绿树成荫,其洞道深藏在鸾英寨(传说为唐朝薛刚之妻纪鸾英扎寨的地方)腹内,终年流水不断,平时无鱼出没,唯有每年第一声春雷刚刚响过,才会出现涌鱼现象.至于  相似文献   

2.
天下名泉奇泉众多,各领风骚,但你也许还不知道向外“喷”鱼的鱼泉吧?在河北和北京交界的著名的野三坡风景区就有一处山泉,因为每年的谷雨前后,总有大量的鱼会从喷涌的泉水中争先涌出,场面甚为壮观,因此流出泉水的洞就被当地人称为鱼谷洞。或许因为自古就有鱼从泉内涌出,也有当地人叫它为“鱼古洞”的。说它是鱼泉,一点也不夸张,这是因为每年谷雨前后,这种鱼就会顺着泉水大量涌出,最多时可达上千斤。那么这是一种什么鱼,它又为什么会从洞里“流”出来呢?  相似文献   

3.
鱼“钓”鱼     
墨西哥鱼类学家发现一种会“钓”鱼的鱼。 此鱼的头盖骨上长着一条2米长的细肉带子,带子的顶端有个骨质的钩子,钩子会发出鱼儿爱闻的腥味。“钓”鱼时,它藏在洞中,放出“鱼钩”,便可“钓”到鱼吃。当它遇到大的对手,则会授人以柄。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淡水鱼就达800多种.七十年代后期,在岩溶洞穴中又发现三个盲鱼新种:无眼平鳅(Oreonectes anophthalmus)、个旧盲条鳅(Noemacheilus gejiuensis)、裸腹盲鲃(Typhlobarbus nudiventris).除上述三种外,据某科普文章报道,在四川省兴文县兴晏乡天泉洞中亦发现没有眼睛的"玻璃鱼",但研究报告未见发表.我国岩溶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各种岩溶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十分发育,南方各省岩溶地区的地下河及溶洞比比皆是.我国的地下动物一直引人瞩目,但对它们的研究目前尚属于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山洞奇鱼     
在我国的鄂西山地、秦巴山区、太行山脉、鲁中南山地及京西燕山北麓,有大量石灰岩发育。这些地区不但有很多著名的岩溶洞穴,还有为数众多的岩溶泉或裂隙泉,常年有泉水流出汇入山溪。作者早就听说每年春暖花开时节,伴着雷雨天气,在上述地区有一个奇特景象出现:成群结队的鱼象是约定好似的,随着潺潺泉水,从洞中鱼贯而出;大鱼在前打头阵,小鱼在后,秩序井然,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此时,滚滚的雷声合着哗哗的雨声和隆隆的水声,仿佛也  相似文献   

6.
张勇 《科技资讯》2006,(5):86-88
黔桂铁路贵州段站前2标峰洞四线大桥位于峰洞车站内,是为穿越车站内溶蚀洼地岩溶塌陷区而设计的。本文介绍在岩溶塌陷区钻孔采用的“套内钢护筒、补水、回填堵漏”的处理方法,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流失采用“加澡导管埋深、加大初存量、勤观测”的方法进行处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供处理同类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普定县岩溶发育,洞穴较多,已发现有石器、骨化石、烧骨、灰烬物的洞穴有后寨的穿洞、白岩脚洞,化处的哈煌洞,朵贝的长青洞,小窑的红土洞,鸡场波的龙洞等,列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有穿洞,白岩脚洞及红土洞。穿洞古文化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约4公里的一座孤峰上,海拔1260米,孤峰与谷地相对高度87米,洞口距谷地地面万米,洞长对米,南北对穿,最宽13米,高9米。1976年南京大学岩溶队在穿洞发现骨化石、烧骨、灰烬物和作为染色物的红土矿,1978年贵州省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岩溶洞穴普查中也发现穿洞。1979年3月,南京大学岩溶队对…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溶洞和溶蚀裂缝是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是沿碳酸盐岩裂缝还发育一系列溶蚀孔洞,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中称其为缝洞复合体。根据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的分布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岩溶型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且成因类型不同:在表层岩溶带沿着节理或裂缝发育,在渗流岩溶带沿着构造裂缝发育,在径流岩溶带沿着溶洞周围环状和放射状裂缝发育,在断层周围沿着诱导裂缝发育;节理和裂缝是岩溶水流的通道,在节理或裂缝交叉处、以及穿越岩溶带的可溶性较高的岩层处形成溶蚀孔洞,以致缝洞复合体形成。缝洞复合体在岩溶储层内是连接不同储集空间的桥梁,也被认为是大中型岩溶缝洞的雏形,对它的识别和评价有助于岩溶型储层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
塔中45井区奥陶系礁滩体储层、塔中83井区鹰山组储层受岩溶作用以及断层交汇的多重影响,孔缝洞体系中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断层交汇部位是本区油气的注入点。油气沿断层交汇部位运移受岩石的破裂作用、断层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断层的多期活动和断层的内部结构4个因素共同控制。基于碳酸盐岩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断层输导的岩溶缝洞体系基本模型。复杂孔-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分析油气在岩溶缝洞体系中运聚过程的关键,断层交汇平面上增加了岩溶体系作用范围,垂向上更易沟通多层岩溶缝洞体系,油气成藏表现出受断层交汇及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体系联合控制的差异运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处于勉略宁地区鱼洞子群原岩恢复、成岩、成矿时代、古大地构造位置展开论述,并将矿床(点)地质特征与我国典型鞍山式铁矿进行对比论证,认为,鱼洞子群“源”、“时”、“位”、“相”等成矿条件优越,是一个良好的寻找鞍山式铁矿靶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上亿年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溶洞和裂缝,成为复杂的储集体,位于该隆起中心部位的塔河油田就是在这样的储集体内发现了上十亿吨的石油储量。针对缝洞成因及其空间展布问题,通过对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考察,精细分析研究区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提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划分方案,并且定义出每个岩溶带缝洞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建立缝洞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不同岩溶带缝洞充填物性质,为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描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形洞螈     
彬彬 《青年科学》2010,(9):32-32
被称为“人鱼”的洞螈,寿命可长达100多岁。关于洞螈的长寿之谜,科学家们至今未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动压办—变容岩溶机理,以探讨碳酸盐岩缝洞系岩溶作用和特征。作者认为构造水平应力场主要拉制缝洞系岩溶强度和分布,缝洞系岩溶作用是造成天然气储层异常高压和天然气富集程度较分散子地质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岩溶或称“喀斯特”,它是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膏、岩盐层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溶洞、溶沟、裂隙、暗河、石芽、漏斗、钟乳石等奇特的地面及地下形态的总称。土洞是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岩溶地区由于有溶洞、暗河及土洞等的存在,可能造成地面变形和地基陷落,地下水的渗漏和涌水现象,使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我区大部分地域内均分布有一定范围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石等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由于长期的地下水活动,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及地形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区土洞的成因分析与工程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兴伟  刘靓 《甘肃科技》2010,26(5):133-134
土洞是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特殊的岩溶形态,概述了土洞形成必须的三个条件:一是空间条件溶蚀洞隙;二是物质条件粘性土层;三是水动力条件岩溶水渗流场。采用举例例证分析了土洞的成因机制:冲蚀、淘空,潜蚀、搬运。并总结近年来施工经验,简述了土洞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地下水波动致使上覆盖层中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而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清虚洞组”中产有包括软躯体化石在内的特异埋藏化石群,三叶虫是其中的主要类群.本文描述的叉尾虫科三叶虫有2属2种1相似种2未定种:副合格拟油栉虫Olenoides paraptus,湖北拟油栉虫O.hubeiensis,横宽拟油栉虫(相似种)O.cf.transversus,库廷虫(未定种)Kootenia sp.1,K sp.2.Olenoides的丰度、分异度较高,其中O.paraptus和O.hubeiensis2个种均见于上覆地层凯里组,O.cf.transversus与产于凯里组的O.transversus很相似,两者组合特征相似,说明凯里组叉尾虫科主要分子Olenoides层位已下延至“清虚洞组”.Olenoides的出现,不仅为“清虚洞组”的三叶虫组合及生物地层提供了新信息,也为叉尾虫科三叶虫在“清虚洞组”至凯里组形成期间的分类及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论证在北衙灰岩地区建设尾矿库的可行性,通过对北衙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以钻探、高密度电法、EH4多种勘察手段验证,其岩溶主要受控于张性断裂,库区无张性断裂通过,库区岩溶发育一般;通过对库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分析,地下水位变动和地表雨水入渗对库区岩溶塌陷的动力作用有限,引发库区岩溶塌陷的动力可能为尾矿渣堆渣体荷载,通过对洞体稳定性计算,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库在堆渣荷载状态下,不会引发库区下伏岩溶塌陷.这为尾矿库的选址、设计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在岩溶地区建设Ⅱ类场尾矿库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远涉 《科技潮》2002,(9):31-32
岩溶洞穴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岩溶峰林神奇秀美,洞景迷人。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岩溶景观的代表。岩溶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碳酸盐的分布。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此外,在鄂西、湘西、川东、山东、山西及浙江、河北、北京、辽宁等地也有分布。广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典型的峰林地形主要分布于岩性较纯的灰岩地区,以桂林、阳朔一带为代表。桂林80%以上的溶洞都发育在较纯的泥盆系融县灰岩中,如七星岩,芦笛岩等。除形成峰林外,还形成峰丛、弧峰和残丘。在华南东部也有岩溶分布,如广东西北部肇庆七星岩,是突于西江平原之上的峰林。湖南南部道县、江华等处,也有比较低矮的热带峰林。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龙岩市区一建筑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工程勘察结果,分析了溶洞、土洞强烈发育的覆盖型岩溶区不均匀地基的工程特征和岩溶土洞的空间分布及稳定性,基于地基稳定性评价和验算,探索出符合当地实情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岩溶区地基处理方法,即采用大直径的冲(钻)孔灌注桩或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桩端持力层选用7中风化灰岩;对洞径较大、埋藏浅的土洞经直接挖开后用级配好的砂、碎石进行回填,再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处理;对于埋深较深难于开挖的土洞,进行预钻孔并填砂再进行旋喷处理;研究结果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