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一功能梯度压电带粘接到一不同的功能梯度压电材料上的反平面裂纹问题.假设功能梯度压电带包含一裂纹垂直于界面,其材料性质沿着裂纹方向变化.分别考虑不可渗透型裂纹边界条件和可渗透型裂纹边界条件,运用Fourier变换-奇异积分方程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数值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显示裂纹几何性、非均匀材料参数β和γ对应力和电位移强度因子以及能量释放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垂直于双材料非完美界面的裂纹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垂直裂纹到达两种材料界面时,其进一步的扩展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线性弹簧模型模拟两种材料间的非完美界面,用能量释放率作为描述裂纹扩展的参量,结合有限元方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提出了一种垂直于双材料非完美界面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能量释放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界面参数对能量释放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沿裂纹法线方向的界面参数对能量释放率影响更大,存在上、下临界的界面参数,当界面参数大于上临界值或小于下临界值时,能量释放率达到极值,基本不受界面参数的影响;当裂纹在较软材料内时,能量释放率随着裂纹逐渐靠近界面而减小,反之,能量释放率增大;能量释放率随材料二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外载荷及裂纹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外载荷及裂纹长度越大,能量释放率的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3.
功能梯度压电材料的非均匀材料特性将导致标准J积分失去与路径无关的特性.为此,提出了修正J积分来计算裂纹尖端的能量释放率,该修正J积分在功能梯度压电材料中具有与积分路径无关的性质.以功能梯度压电板的平面问题为例,给出了一些数值算例以说明修正J积分在计算功能梯度压电材料能量释放率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J积分得到了一般条件下双材料界面裂纹的能量释放率(SERR),并按照裂纹尖端法向应力为0和Ⅰ和Ⅱ型耦合量JⅠ,Ⅱ为0的条件得到了应变能量释放率的Ⅰ型和Ⅱ型分量.其应变能量释放率分解的结果表明,轴力和弯矩都会产生Ⅰ型和Ⅱ型应变能量释放率分量.  相似文献   

5.
为求解含裂纹功能梯度板的动态能量释放率,提出了基于非均匀有限元法的虚拟裂纹闭合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开发了动态载荷作用下功能梯度材质的哑节点断裂单元,编写了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MAT和UEL,求解了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含裂纹功能梯度板能量释放率分量.对不同形状因子下的中心和倾斜裂纹功能梯度板的动态能量释放率分量进行了求解,并转化为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与差分法作比较.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动态载荷作用下功能梯度材质的哑节点断裂单元具有精度高、简捷方便、裂尖无需使用奇异元或特殊单元和子程序通用性强等优点,为工程师求解动态断裂参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预置裂纹对水力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利用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虚拟裂纹闭合技术计算能量释放率,借鉴PFC参数标定的思想,提出一种依据水压与裂尖能量释放率的关系反演材料断裂能的方法.将此方法计算出的断裂能作为材料参数,得到的起裂水压模拟值,与相关文献及水力压裂试验值对比,误差均不超过7%,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水压注入预置裂纹时水力裂缝的力学行为,采用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分析了围压应力和预置裂纹初始倾角对水力裂纹起裂与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岩石内斜裂纹,在水压作用下发生拉剪破坏,水力裂纹朝向裂纹前端拉应力等值线距离裂纹尖端最近的方向进行扩展,该方向径向切应力为0;相比于地应力,预置裂纹倾角对水力裂纹起裂水压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应主要通过改变注射角或者选择45°~60°的天然弱面进行压裂,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压电材料的电弹性断裂问题,考虑到电量对断裂的影响,用裂纹尖端场和裂纹围道积分计算了裂纹沿任意方向启裂的能量释放率.以最大能量释放率为启裂准则,结合PZT-5H压电陶瓷材料,分析了电位移载荷对裂纹启裂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电位移载荷能促进或抑制裂纹的启裂,并使裂纹产生偏折或分叉,其作用效果与施加的电位移载荷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Ⅰ型裂纹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法和损伤能量释放率的概念,推导出一种用于描述裂纹尖端邻域内损伤场与断裂场的耦合效应参数:损伤型能量释放率.运用双G模型理论,应用ANSYS仿真分析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把得到的损伤型能量释放率结果与损伤断裂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盖下拱坝工程有限元模型,将人工底缝前沿损伤型的能量释放率、平均损伤、能量释放率以及损伤能量释放率4者随水位变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说明该参数可以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耦合效应.此外,建立了该参数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电材料的电弹性断裂问题,考虑到电量对断裂的影响,用裂纹尖端场和裂纹围道积分计算了裂纹沿任意方向启裂的能量释放率。以最大能量释放率为启裂准则,结合PZT-5H压电陶瓷材料。分析了电位移载荷对裂纹启裂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电位移载荷能促进或抑制裂纹的启裂,并使裂纹产生偏折或分叉,其作用效果与施加的电位移载荷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将能量理论应用于异种金属材料扩散焊接头界面断裂韧性测试的可行性,并应用双悬臂梁试件测试了(A3+Cu,A3+LY12)几种材料组合扩散焊接头界面的临界裂纹能量释放率。结果表明,异种金属材料扩散焊接头界面裂纹能量释放率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板厚的组合有关,通过材料性能和几何尺寸的合理匹配,可以优化界面抗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能量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下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热屈曲行为。屈曲临界条件由里兹法得到。在临界条件中,由于材料属性和温度的耦合效应,临界温升通过迭代算法求得。文中讨论了两种温度梯度形式以及物性温度相关性对临界温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组分参数只在一定小范围内对临界温升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结构尺寸参数的影响更大;在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热屈曲分析中考虑物性温度相关性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将大大地高估临界温升;若采用抛物型温度场来代替实际的热传导温度场,临界温升在陶瓷含量较多且壳厚较小的情况下,将可能被低估,而在金属含量较多且壳厚较大的情况下,却可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功能梯度热压电带拼接功能梯度材料中裂纹对SH波的散射,借助Fourier积分变换,将所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对偶积分方程,运用Copson方法将对偶积分方程变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材料梯度参数,温度,波数等因素对标准动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边界元方法的广义Kelvin解对功能梯度材料中的裂纹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在对裂纹的评价中采用了多域法和八节点面力奇异边界单元,并采用层离散化方法用来近似功能梯度材料,计算出了不同条件下功能梯度材料中币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4.
根据Williams级数位移场,仅考虑弹性模量E为坐标的函数,通过改变裂尖奇异区微单元刚度集成方式,推导建立了功能梯度材料薄板平面断裂分析的广义参数Williams单元新格式.结合含中心斜裂纹和边界裂纹的功能梯度材料薄板,分析了弹性模量E的分布形式、裂纹倾角及裂纹长度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且高效求解带裂纹功能梯度材料薄板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当弹性模量E呈单调变化且其梯度与荷载方向平行或垂直时,分别会使中心斜裂纹两个裂尖的I型或II型应力强度因子值产生差异,而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倾斜角度的分布规律并不受弹性模量E的分布形式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热栽荷下功能梯度材料中裂纹对SH波的散射问题.借助Fourier积分变换,将所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对偶积分方程,运用Copson方法将对偶积分方程变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材料梯度参数、温度等因素对标准化动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压电理论 ,研究了功能梯度压电板条中的电渗透型运动裂纹问题 .利用Fourier积分变换方法 ,将混合边值问题化为对偶积分方程 ,并进一步归结为易于数值求解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 .通过渐近分析 ,获得裂纹尖端应力、应变、电位移和电场的解析解 ,给出裂纹尖端场各个变量的角分布函数 ,并求得裂纹尖端场的强度因子 .结果表明 ,对于电渗透型裂纹 ,功能梯度压电板条中运动裂纹尖端附近的各个场变量都具有 - 1/ 2阶的奇异性 ,而且与固定于裂纹尖端的运动坐标有关 ;当裂纹运动速度增大时 ,裂纹扩展的方向会偏离裂纹面 .  相似文献   

17.
基于剪滞理论,提出一种称之为有限子层剪滞模型,研究了轴向拉伸复合材料正交叠层板的横向基体初始开裂问题;求得了横向裂纹扩展时的应力重分布;算出了相应的应变能释放率.根据能量准则,预测了此类复合材料的初始破坏应变,得到了与现有实验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fabrication of multilayer Al(Zn)–Al2O3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Al2O3 was investigated. Al and ZnO powders were milled by a planetary ball mill, after which five-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samp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hot pressing at 580℃ and 90 MPa pressure for 30 min. Formation of reinforcing Al2O3 particles occurred in the aluminum matrix via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was accomplished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ery analyses were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ecimens. The therm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s for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of layers wi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ZnO contents were 667 and 670℃, respectively.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fabrication of Al(Zn)–Al2O3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composites with precipitation of additional Zn in the matrix. Moreover, nearly dense functionally graded samples demonstrated minimum and maximum hardness values of HV 75 and HV 13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在压电材料平面问题复变函数形式的通解的基础上,推导了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统称为强度因子)的一般表达式。提出了用裂纹面上的位移和电势来推算强度因子的方法,并用有限元实施计算。以无限大压电介质中的Ⅰ型(即张开型)裂纹问题为例,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做了比较。进一步又计算了含有边界裂纹的紧凑拉伸试件以及三点弯曲试件的强度因子、能量释放率和断裂荷载,与已有的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并对以机械能释放率为判据的断裂准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