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软玉和其他产地典型软玉的取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WDXRF等手段对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贵州软玉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透闪石为主,次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方解石,此外还夹杂了少量类质同象替代物;而铁的混入是影响贵州软玉颜色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典型产地软玉类型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长乐沿海风成沙沙色与红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长乐东部沿海潮间带和陆上风成沙分布区实地取样调查,以及时颗粒表面特征的观测和实样化学分析等,查明了区内风成沙颗粒成分和形成环境对沙色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沙源与沙色变化的关系,沙色分布规律,无色颗粒红化作用的起因及红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乐东部风沙地貌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长乐县东部发育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这些海岸沙丘以及长乐东部风成沙覆盖的沙地分布区是该县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和经济开发区。本文阐述了海岸沙丘的类型和特点,风成沙的成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海岸沙丘和风沙地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软土不同沉积环境导致的工程性质的差异,选取了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和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州段两个地区的典型软土,通过两个地区软土的总体指标和具体断面指标的分析,主要研究了软土的沉积环境、黏粒含量、矿物成分和p H值对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是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在碱性条件下逐渐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以黏粒为主,黏土矿物成分以伊蒙混层为主;与连云港海相软土不同,苏州冲湖积相软土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茅山和天目山地区,以粉粒为主,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含水量低于LY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灵敏度高于LY软土.  相似文献   

5.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主要是在强劲的NE向向岸盛行风的作用下,潮间带沙向陆地运移、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多为近对称,峰态窄到很窄。风成沙的搬运方式单一,沉积物中跳跃组分占绝对优势。由于沙源、岸线方向、发育阶段、原始地形、植被条件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程度、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该区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在不同岸段及不同相带内均有一定差异。这些具有不同粒度特征的风成沙是海岸风沙沉积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6.
灰霾天气下煤矿区气溶胶单颗粒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能谱的透射电镜(TEM-EDX)分析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的类型和成分,并重点分析矿物颗粒的酸化机理及其在大气化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M_(10)主要包括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碳质颗粒以及一些混合颗粒等.其中,矿物颗粒共有4种类型:原生不规则矿物,以粘上、碳酸盐为主,主要来源于地壳;核-壳结构矿物,为原生矿物与酸性气体反应的产物;规则矿物,以大气中直接结晶析出的K_2SO_4和CaSO_4为主;球形矿物,主要为表面覆盖一层水膜的(NH_4)_2SO_4.二次反应生成的矿物颗粒,不仅受SO_2和NO_x排放量的影响,还与PM_(10)的化学组成以及空气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开挖土遗址模拟坑出现的析白物病害,使用常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距遗址墙壁不同深度和距遗址上表面不同高度可溶盐的成分及其含量;应用XRD和SEM分析了矿物及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遗址表面易溶性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盐胀系数较大的硫酸钠,微溶盐为硫酸钙.随着距离遗址表面深度的增加,可溶盐以氯化钠、氯化钾为主,微溶盐硫酸钙的含量很少,且盐分分布与水分运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沙漠地表沉积物矿物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不同地貌地表沉积物样品中的矿物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沙漠地表沉积物中轻矿物平均质量百分含量为89.45%,变化在32.57%~98.43%,且不同地貌表层沉积物的轻矿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轻矿物成分成熟度指数Q/TF的平均值为1.65,变化范围是1.43~1.82,沙丘沉积物的轻矿物成分成熟度指数高于其他地貌类型。柴达木盆地沙漠地表沉积物中重矿物平均重量百分含量为0.82%,变化在0.11%~4.24%,以不稳定矿物为主;重矿物特征指数中ATi指数平均值为68.82,GZi指数平均值为80.91,ZTR指数平均值为2.15。研究后认为,柴达木盆地沙漠中沙物质的来源途径为:1河流冲、洪积作用将高山剥蚀产物带入盆地腹地,后经风力吹蚀、分选形成沙漠;2察尔汗盐湖退化后的湖相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在西北风的强烈作用下"就地起沙",沉积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9.
隆昌北须二段储层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分选中—好,磨圆度中等,多为次圆—次棱角状,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局部呈线接触、点接触、凹凸接触;以孔隙—接触式、加大—孔隙式胶结为主。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渗透率平均为1.2733mD,属特低渗致密储层。沉积相带、矿物成分、砂岩粒度是影响该区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渗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裂缝,是储集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城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矿物组分和理化性质, 探究其矿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16.5%~73.5%)和石英(22.0%~81.2%)为主, 随着深度增加, 不同样地的沉积物中钾长石、黄铁矿和石盐等矿物含量存在差异; 2) 表层沉积物中, 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矿物(44%~76%)、高岭石(0%~40%)、绿泥石(0%~24%)和伊利石(2%~21%), 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 3) 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与表层沉积物基本上一致, 与沿海区域没有植被的珠江口和大亚湾等地的沉积物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主要受盐度、总硫(TS)和总有机碳(TOC)影响, 其黏土矿物组成则主要受pH值、盐度、TOC和沉积物粒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 5种不同的加料顺序 ,并改变混砂时间 ,研究了混砂工艺对粘土湿型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型砂各性能均随加料顺序和混砂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当型砂中不含煤粉时 ,采用先干混后湿混的工艺 ,型砂性能较好 ;当型砂中含有煤粉时 ,采用原砂和水先湿混 ,然后再加膨润土、煤粉的混制工艺 ,型砂性能较好 ;煤粉的介入与未加煤粉时比 ,除透气性外 ,其他各性能均有提高 ;随混砂时间延长 ,各性能均呈上升趋势 ,当混砂时间为 8~ 16 min时 ,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他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涡管排砂箱型沉砂池,用以排出进入渠道中的泥砂。模型试验和原形观测的结果表明,这种沉砂池具有排砂比较高,排砂时水砂比较小,且适用条件广,投资较经济的特点,目前已在新疆巴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借助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弱胶结油藏的岩石学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原地应力、生产压差等因素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的影响,并对防砂技术和措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弱胶结砂岩地层,地应力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某些方位地层先于其它方位地层剪切屈服、出砂,因此,对这些方位进行选择性避射将有助于防砂和延长油井开采寿命;当井筒内压力保持不变时,随着油藏压力衰竭,射孔孔眼发生剪切屈服、出砂的可能性增大;当地层压力恒定时,随着开采压差的增大,射孔孔眼发生剪切屈服、出砂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将膨润土湿型砂和CO2水玻璃砂分别进行机械法再生,再按不同比例混合,用CO2水玻璃工艺研究了再生砂的主要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膨润土再生砂对CO2水玻璃再生砂的影响不大,随着膨润土再生砂比例的增加,混合再生砂的终强度缓慢降低,而800℃的残留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合芜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合芜高速公路三期工程约2km软土地基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袋装砂井及砂垫层联合使用的处理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很好,提高了地基强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到稠油油藏,虽然会大幅提高油井的产量,但实际生产中过度出砂或者过度防砂都会带来各类问题。为了在出砂生产和防砂之间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油井适度出砂,需要一套出砂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持续有效显示出砂信息,为出砂生产和防砂提供最优的策略。通过对国内外出砂监测技术的调研,总结了出砂监测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出砂监测的主要设备,分析了监测信号的处理方法,指出了出砂监测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油气井筒出砂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和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同样伴随出砂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针对国内油气井筒出砂的研究现状进行三个层面介绍,分别为出砂的理论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出砂预测方法和出砂防治措施(机械挡砂、化学固沙、携砂管理和综合防砂)。通过研究分析业界专家的出砂理论和实验结果,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油气井筒出砂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目前油气井筒出砂亟需解决的技术重点在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方面,同时要推动出砂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针对异常地层和复杂井况形成成熟的应对措施,提升单井产量和开采效率。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为井筒出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最大沙粒堆积率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增大,沙粒速度和风速在跃移层内都有明显增大,而沙粒体积分数在近床面却有所减小,但离开床面一定高度后,沙粒体积分数几乎不受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勇  曹鹏飞  龙华  郑洪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512-4514,4524
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技术在国内外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机械防砂失效后需要耗费巨资进行大修拔绕处理,同时化学防砂将大幅度的降低油井产能。为了克服这两类防砂方式的不利影响,提出尾追涂敷砂管外充填防砂工艺,将具有增产效果的管外充填防砂和便于后续措施施工的涂敷砂防砂相结合,在6口井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使得油田在防砂理念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