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基基础工程是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桩是地基基础中最常用的基础形式。在基桩检测中,基桩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其中不乏Ⅲ、Ⅳ桩,这些基桩无法直接使用。不但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整个工程的工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文将会针对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归纳一下各种检测中数据异常的特点与缺陷的相关性,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考虑负摩阻力基桩检测承载力取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浅述了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的机理与条件,负摩阻力的时间效应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基桩检测过程中不可能产生负摩阻力;综述了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分析指出目前常规的基桩检测方法对于具有负摩阻力基桩的承载力的确定是偏于不安全的;对基桩检测中单桩承载力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考虑负摩阻力的基桩承载力计算关系式,这对基桩检测关于承载力的取值问题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超声波法基桩无损检测的基本理论,检测方法和判据标准,以及在河南某跨河大桥基桩检测项目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铁路和公路不断兴建,桩基础以其诸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桩基础作为隐蔽工程,其质量检测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基桩动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填补了静力试桩的不足,促进了桩基工程发展的需要。基桩动测技术,根据作用在桩顶冲击能量是否使得桩土间产生塑性变形,分为高、低应变两类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低应变基桩检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它适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也可以对桩长进行核对,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评估。基桩动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它不仅涉及建筑工程、地质学、材料科学而且是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这一技术,是搞好基桩监控和检测的有效手段。2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当满足入射波长大于桩径、桩长大于桩径即:λ>D、L>D时,基桩可视为一维弹性杆件。我们在桩顶施以激振力时,基桩中将被激发出弹性压缩波,这一纵向弹性应力波具有波的特性,遵循波的传播规律,它以速度C沿桩身向下传播。根据一维波动理论我们知道,弹性杆中的波阻抗是表征介质材料在动荷...  相似文献   

5.
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铁路和公路不断兴建,桩基础以其诸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桩基础作为隐蔽工程,其质量检测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基桩动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填补了静力试桩的不足,促进了桩基工程发展的需要。基桩动测技术,根据作用在桩顶冲击能量是否使得桩土间产生塑性变形,分为高、低应变两类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低应变基桩检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它适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也可以对桩长进行核对,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评估。基桩动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它不仅涉及建筑工程、地质学、材料科学而且是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这一技术,是搞好基桩监控和检测的有效手段。2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当满足入射波长大于桩径、桩长大于桩径即:λ>D、L>D时,基桩可视为一维弹性杆件。我们在桩顶施以激振力时,基桩中将被激发出弹性压缩波,这一纵向弹性应力波具有波的特性,遵循波的传播规律,它以速度C沿桩身向下传播。根据一维波动理论我们知道,弹性杆中的波阻抗是表征介质材料在动荷...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负摩阻力发生的条件,比较了基桩荷载长期作用的实际工作状态与静载试验条件下荷载短时间作用的工作性状之间的差异.分析表明在静载试验条件下基桩的负摩阻力是不可能发生的,指出常规的静载试验对于带负摩阻力基桩的评价是偏于不安全的.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带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的正确评价方法,并提出了设计与检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桩基工程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基桩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讨论了基桩检测技术与地区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受地区条件制约下基桩检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基桩是将桥梁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的重要传力构件,其桩身的健全性将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特别是成桥的在役基桩,经过反复的冲击荷载(如车辆冲击等),其健全性更不容忽视。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在役基桩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明确了在役基桩在激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在‘双速度法’基础上提出了侧壁低应变检测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桩身波速的标定以及对桩身健全性判定,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侧壁低应变检测法在在役基桩检测方面的检测精度高,为在役基桩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桩基自平衡试验方法是在传统基桩荷载试验方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阐述试验原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在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准确得到了基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试验机理正确、设备安装方便、限制条件少等优点,已开始被业内检测人员所使用,同时提出了在试验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设计、试验和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铁道部重点工程——延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基桩检测项目,介绍了声波透射法的应用,并对声波透射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基本理论、检测方法及判别标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桩基础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航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2):117-118
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发生钢筋笼上浮是较常见的问题,其对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对桩基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复合地基群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最新研制的三堆大型模拟试验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3组模型试验,试验研究了群桩与单桩复合地基在应力场、位移场等方面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明显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正摩阻力低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沉降高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存在差异沉降.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图12,表3。参10.  相似文献   

13.
王保军  周同和  郭院成 《河南科学》2012,30(9):1271-1275
通过对复合地基作用机制的分析,讨论研究了复合地基侧向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复合地基侧向土压力的计算,应根据复合地基增强体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柔性桩复合地基,可采用复合土层复合模量法,即以复合方法计算出的复合土层强度指标,代替原地基土强度指标的方法;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应采用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方法,选择基础底面桩间土作用的附加应力,作为该平面位置的超载值.  相似文献   

14.
复合栽体夯扩桩作为一种地基工程新技术正受到重视,但其设计施工技术国内尚无系统研究.针对其在上部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不均匀地基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路桥梁下部灌注桩的缺陷,围绕桩基质量监督问题,从人工挖孔桩强风化岩承栽力的判定、中微风化岩承栽力判定、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桩基质量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广阔的应用。由于城市地下状况比较复杂,如何让线路顺利通过且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桩基托换技术是解决这一城市建设施工难题的重要手段。监测伴随桩基托换的始终,在桩基托换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成绵乐(成都—绵阳—乐山)高铁下穿成昆(成都—昆明)铁路桥的工程实例,介绍桩基托换监测技术在穿越地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条件下,邻近桩基水平位移随时间逐渐发展的问题,结合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引入三维分数阶Merchant黏弹性模型来描述软土的蠕变特性,采用对应性原理和Laplace积分变换方法,求得附加应力的Mindlin时域解;第二阶段将桩基看作Pasternak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将所得附加应力加载在桩基上,建立桩基的变形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考虑桩基剪切效应及桩土剪切层厚度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域解. 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最后,对三维分数阶Merchant黏弹性模型参数(剪切模量、体积模量、黏滞系数、分数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所得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桩基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桩、锚、喷三结合支护深基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深基坑支护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现的难易程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结合当地条件及周围环境,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土层锚杆,并在支护桩外侧的桩间设水泥旋喷桩,桩、锚、喷三结合支护深基坑是具有开拓性和实用性的方案,其效果明显。本文从设计计算到施工过程以及荷载试验均作了详细介绍,并谈了施工体会。  相似文献   

19.
泥岩地基中的锤击打入桩,经常出现承载力异常问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补强处理,造成材料浪费和工期拖延,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迄今为止尚未查清出现问题的原因,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泥岩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岩,因其浸水易软化、受挤压易变形等特点,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承载力不足的现象。本文归纳了现阶段泥岩地基锤击打入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明确了泥岩的基本工程性质,结合青岛地区泥岩桩的工程实例分析了泥岩中打入桩的工作机制和破坏模式,总结了动力打桩造成的泥岩损伤、泥岩桩的室内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泥岩地基动力打入桩的承载力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考虑到未来泥岩地区的发展及桩基工程的实际需求,针对泥岩的现场取样技术、泥岩桩的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基加固处理中应用广泛的碎石桩易于在桩顶发生鼓胀变形破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优化复合地基形式,即散体材料-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用极坐标轴对称问题对散体材料-混凝土桩进行Vesic圆孔扩张压力求解,并由此推导出桩间土体内摩擦角φ=0和φ≠0时散体材料-混凝土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已有试验,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对该新型桩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