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洛阳城市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源;提出运用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引导城市的有序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具体情况,对洛阳城市的建设规划做出了改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9):164-166,171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研究洛阳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紧迫且必要。洛阳现有的文化产业品位不够,缺少文化设计、市场策划和文化策划,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并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的洛阳城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其水系主要分为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两大部分.伊、洛、瀍、谷构成了洛阳城的自然水系系统.此外,在城内以洛水为主干兴建了许多渠道,在洛水北岸有漕渠、泄城渠、写口渠,在洛水南岸有通济渠、运渠等,还南引伊水与运渠相通.同时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在所开四段运河中,有三段的衔接处均在洛口,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的全面建立,给洛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具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称的洛阳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在总结洛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洛阳具有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特色,探讨了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对于提升洛阳城市软实力、塑造洛阳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洛阳民办博物馆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发展形势喜人,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规划滞后、馆点分散、知名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建议洛阳采取措施,统筹规划,依托市博物馆建设博物馆集群,打造集展示展览、研究品鉴、学术交流、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区,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民营博物馆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规模也不断提高,城市越来越成为整体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和评估生态现状,为后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十分必要。文章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的生态类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重建自循环型生态系统的优势;在现代城市迅速扩张与工业大发展背景下,从洛阳城市建设带来的农田生态破坏、河道廊道生态破坏、森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时空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解析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的时空变化,探讨这一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方法 采用出土墓志和文献资料分析、数据统计及动态分析等方法.结果 发现隋唐洛阳里坊住宅呈满天星斗与局部簇群状分布,具有发展和分布两方面皆不平衡的特点.结论 里坊住宅的发展和变化蕴含着与该时期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的信息.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的发展及分布变化,是人地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龙 《科技资讯》2006,(20):139-140
中国的古代城市几乎都起源于河流流域,但是又有很多的城市因为河流的作用而没落,河流究竟与古代城市有着什么关系呢,此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了河流与古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既承认了河流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又没有把河道的自然条件去片面的夸大。  相似文献   

9.
古代开封城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史,开封的兴衰都与河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代开封城的发展,既得益于河流,又受害于河流。一言以蔽之,河流兴则开封兴,河流衰则开封衰。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正呈现开放性和全方位的新特点,而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尤为突出,形成了中原城市群中的“金三角”。郑州、洛阳、许昌的相邻区域,历史上已存在经济融通与渗透的关系,当今应着力于三市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郑、洛、许三市城市层次、产业层次、竞争能力、发展后劲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洛阳伽蓝记》讲述了洛阳城的前生今世,不同朝代意象叠相交映,交相迸发,形成丰富的时空层面。迁邺是《洛阳伽蓝记》的时空临界点,杨衒之再三将事件的结局定格为迁邺,然而再不言迁邺之后果。《洛阳伽蓝记》构建了奇特的多维世界,各路神仙鬼怪在洛阳城轮番出场,并行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城市环境灾害不断出现。河流和湖泊作为城市发展的血脉,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从而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因为人们的环境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被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因为各自身份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行为取向,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研究城市居民在城市环境问题中的多重身份,并探究赋予他们身份背后的逻辑显然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W市XS河为例探究与河流污染有关的城市居民的不同身份,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淮河上游地区为研究范围,运用实地考察、历史文献和GIS技术,分析从秦代至今2200多年来城市与河流的关系,揭示城市与河流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选址多在河流沿岸或干支流交汇处;第二,历史上城市分布呈现从北往南发展,北部城市数量多,城市分布密度大,南部数量少,分布密度小;第三,秦至西汉时期城市数量增长速度快,东汉至魏晋时期城市稳定发展,至南北朝时期城市数量达到顶峰,之后一直到元代,城市数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明朝城市数量有所恢复,呈现出现代城市的分布形态.清代以后城市数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南京市地理和历史资料和近年来南京城市内涝报道大量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以南京市33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考察与调研,从城市建设中河流变迁和城市内涝的相关性角度出发,分析南京城市内涝灾害区域特征及其和城市河道变迁的关系,探究南京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注意到城市河道的建设问题,希望能对解决南京内涝灾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居住地,生态城市建设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六安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 的调查以及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对六安生态城市建设的功能和意义,提出了修复六安 市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农贸市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东营市中心城农贸市场发展规划为例,对中小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模式、分类标准和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河南、创新型洛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原崛起”和洛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河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中原崛起”和洛阳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科研平台建设为主体,大力构建科研支撑体系,不断增强知识创新能力,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代丧葬是整个社会文化基因之一,主要包含的思想文化有:孝道,对死亡的尊重,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由丧礼所折射出的思想文化,在河洛大地延续至今."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之所以影响天下"兴废".产生于洛阳的思想与文化使然.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结构理论的角度审视,甘肃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评价对于落实本区域"十二五"规划有着战略意义。以甘肃省14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重力模型、断裂点理论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该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势,并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城市处于要素集聚发展时期,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尚不完善,发展层次悬殊,核心城市与区域副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域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超大城市超前发展、大中城市发展不足、小城市层次过低;调适城市空间体系现势的策略只能逐渐满足整合发展要素、缩小发展差距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6,(3):424-430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