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兼爱"思想作为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兼爱"思想忽视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道德调和;"兼爱"思想具有明显的"圣人立言"、"圣人代言"的特征。这种道德建设模式,由于圣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者,对社会救助工作极为重视。其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是“兼相爱,交相利”,救助内容主要有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特殊救助等若干项目。希望由此建立一个兼爱互助,和平友善,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要求有一个真正的全球式的关怀——普遍平等之爱,墨子的"兼相爱"伦理思想为最终实现全球的公平、正义、富裕和幸福提供了思想资源。本文首先论述了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兼相爱,交相利",然后分别介绍了其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交流方面的伦理思想,最后阐述了全球化为墨子国际伦理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墨子哲学思想核心是兼爱, "兼"的整体性的内涵就意味着我与他人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就决定了我必须没有等差地去"爱"所有的他人,并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奋斗.而实现爱利他人的根据和保证则是" 天志"与"鬼神".  相似文献   

6.
马璐妹 《科技信息》2009,(36):I0146-I0146
墨子把社会混乱的原因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提出用"兼相爱,交相利"的治国之道。他主张人人平等的爱、人人平等的仁义观点,反对侵略战争,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今天,重新审视墨子学说,对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的社会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广泛。墨子本人也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天志》中),如若得以推行,则“譬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但是,在笔者看来,“兼爱”理论的提出,却恰恰暴露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代言人的虚幻和脆弱,它使得墨子很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都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秦汉之际,墨学突然中绝,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非攻”、“交利”、“救小”等思想被人类遗弃达数千年之久。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潮的21世纪,重读《墨子》,对完善并重构中国文化的优秀内核,重塑中华民族崇尚理性、热爱科学的健全人格,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爱”、“利”、“权”、“行”四个方面对墨子的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墨子的生态思想不仅源于生活的体验、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的影响,而且体现在"节用""节葬""非乐"的节俭观以及"非攻""兼爱"等和谐观上。同时,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以及未来要求等三个角度看,弘扬墨子生态思想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详细地从“义”、“兼爱”、“非攻”的合理性等方面探讨墨子的“非攻”观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保卫祖国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渝 《世界知识》2010,(8):63-63
<正>在古代,中国先贤墨子就曾倡导"兼爱"、"非攻",不"攻伐无罪之国"。然而,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无辜平民为攻击目标的自杀式袭击事件,却一再触痛人们的神经。3月29日当地时间早7点56分和8点40分左右,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和  相似文献   

12.
何芳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1):118-124
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瑰宝,他不仅在理论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理想画卷,而且也指出了具体匡正社会的方案和措施,其“兼相爱、交相利”道德理想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尚贤”、“节用”、“非攻”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子思想的空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政治主张上和他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上。墨子社会政治主张的主体思想是“兼爱” ,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是“游说”。这种思想模糊了阶级界限 ,超越了社会现实 ,缺乏科学性。但墨子空想思想的人民性 ,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玲 《科技信息》2009,(12):112-112
墨子,姓墨名翟,出生于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墨子提出的“兼爱”“三表”思想是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的指南针;墨子的“尚同”“尚贤”思想是服务型政府完善政绩考核体制、人员任免机制的催化荆;墨子“节用”“节葬”思想是推动公众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助力器;墨子“非攻”“救守”思想为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阐释"美"字的含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论述审美功利性的内容和意义,结合墨家思想审美功利性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墨家代表作《墨子》中"唯贤是用,以天为法,兼爱天下"的政治观念,"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强本节用"的经济观念,"博大精深,实用辩证,修身治国"的文化观念,"不义不战,攻守有道,防患未然"的军事思想,最后分析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存在的不足,借此全面考察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  相似文献   

16.
从墨子关于“物”的定义 ,探讨了其有关宇宙的物质观 ,“有”与“无”的存在论 ,以及其关于物质不断分割后所得到的微粒“端”的思想。中国古代科学如果沿着墨子的微粒思想走出去 ,也许近代科学会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史上,先秦诸子文化资源并未真正从积极的意义上整合过。全球化趋势为诸子文化的阐释提供了全新的语境。在新的文化视野下,老、庄建立在对“道”的神秘和宇宙无穷的理解意识基础之上的认识论,孔、孟以仁义之学为基点的伦理思想,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宗教理念,正显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些思想精华的互补与整合,对内可提升民族的精神品格,对外可与世界文化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8.
墨子学说的伦理思想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并以"天志"、"明鬼"及"非命"作为实现"兼爱"和社会公正的手段,包含有明显的宗教伦理思想,其宗教伦理思想具有不可否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兼爱经济学     
兼爱哲学在墨子原来的理论系统中:可以是政治思想,可以是社会思想,也可以是理论思想,但与经济思想无关。从已发表的墨子研究专书或单篇论文来看,也无人将兼爱哲学牵上经济思想加以讨论。然而人文现象是整个的,只因为研究的方便,才分门别类的命名,或为政治的,或为经济的,或为法制的,或为伦理的,以及其他无数的门类,如此已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学术研究需要分门别类,可是门类(学科)一分,研究者往往局限于该门类的范围和对象,忽视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性和影响性,研究结果往往见树不见林,看不清事实的真象,这已是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