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玲 《创新科技》2013,(8):46-47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几十年来发展的难得的机遇,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重新发掘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价值,认识中原文化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原文化在未来对中原、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把河南建设成为中部区域文化中心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核心区和世界人文意识的精神的家园,从而使河南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地和世界新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太极舞·序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焦作地处中原,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是古代著名的“三河”地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驰名中外的太极之乡,享有“太极故里”的盛誉.太极拳承载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景和思想历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同时表现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推动与促进作用.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动力,传承与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地处中原,北宋以前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也比较丰富。如何挖掘、整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并赋予现代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国家政治之轴、民族文化之轴、文化思想之轴、建筑艺术之轴与生态文明之轴等多重价值为一体,是北京历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一张耀眼的"金名片".研究中轴线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分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更加丰富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内涵,探索面向未来依托中轴线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人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5.
河南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的文化"代言",是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利器。河南传统工艺美术以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美感散发着蓬勃的活力。本文通过透视河南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同时对河南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等相融合的开发思路,以推动河南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伏牛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伏牛山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众多信息,其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原文化的根基所在。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演变规律,对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一直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以挖掘与整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线,在伏牛山文化圈基础理论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研究、地域文化与文献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9.
论河南民俗文化与河南民间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时代承传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悠久历史文化在民间的积淀.同时也反映了中原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郑州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战略核心支点"的引擎,是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枢纽作用"成为战略核心腹地的支撑。面对河南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和中原经济区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良好机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文化资源和河南灿烂悠久文化资源,从宣传推广文化资源、多方联动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吸引游客等方面,助力"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人到底得罪了谁?"这成为笼罩在每一个河南人心头的梦魇,反观河南人被妖魔化的十年之痛,媒体都做了些什么,值得反省和深思。本文试图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探析妖魔化河南人的动因和背景,以求解重塑河南形象之法,助力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河南曾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体育文化遗产也同样丰富多彩,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文化遗址、墓葬、碑刻,古体育建筑、场地、器材等,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方面对河南省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但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创新文化、重塑文化.大型纪录片<河之南>以"朝圣"者的姿态,运用大历史的视角,以影像代笔,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记录,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河之南>从"文化反思与文化叩问"、"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塑"等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原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方文献学、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方法,以苏轼在中原为个案、人地关系为视域,在明清时期特定历史坐标中,探究和梳理苏轼中原宦绩以及诗文在中原地区传播的基本路径和承载的人文价值,厘清东坡文化在中原文化中的合理定位,从中似可窥测和勾勒出明清时期华夏文明传承的标准"样本",对于今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郊区包括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平谷等八个区和密云、延庆两县,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境地.而京郊现有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植、采摘、收获等原有休闲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文化需求,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势在必行.京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保护遗产、发挥遗产价值的需要,也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黄蓉  孔琼  马婷 《科技信息》2014,(10):178+18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中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积淀,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民族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国家的传统,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骄傲。作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外宣至关重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有利于中国人对文化有更深的领悟,提醒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同时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  相似文献   

20.
正三星堆文化是悠久的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它由古代西南地区人民创造,随后与中原文明相互融合,最终共同组成灿烂的华夏文明。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会,宣布新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