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没有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新型农民的内涵,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塑造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2.
浅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县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客观实际,分析农村的实际状况,浅析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冯洁  刘兰 《信息化建设》2006,(10):58-59
一部电话,一张网络,托起农民致富梦.浙江电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和“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综合资源优势,让各地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还帮助农民朋友们大步迈向小康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科技参考》2007,(8):26-27
2007年以来.葫芦岛科技部门围绕科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农民需求,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民从科技进步中得到实惠、增加收益为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措施,为此,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工程”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四个丁程。  相似文献   

5.
程孙荣  王长海 《科技信息》2010,(34):I0072-I007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的法律意识主导着农民的建设活动,可以说农民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因此农民的法律意识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顺利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本文基于这一观点,首先分层次阐述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其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应当具备“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培育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成为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走产业增收之路。而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成为了新农村建设话题中的一个焦点,本文以农村现实为基础,同时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对新型农民的认识和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长江 《科技信息》2011,(33):311-311,327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农民是否成为主力军,是否发挥主体作用,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充分调研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有个“市民信箱”非常方便实用。而在上海的近邻浙江,一个名为“农民信箱”的网上咨询、买卖平台,也愈来愈引人关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行动纲领。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背景,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新”系统工程,并提出加快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主体是农村基层组织,要从带头人、领导班子、党员等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建立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政府对直接参与建设的主体要全方位、多形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而主体面对多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出路,实事求是才有对路,科学和谐才有未来.只有建立追求“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协调、和谐的农业文明,才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陈宝增 《科技资讯》2006,(15):210-210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最近,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写进我们的“十一五”规划中,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无疑要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先哲告诉我们:衣食足而知礼仪,而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关键在于农民的素质,因为,一个人的收入是与他的致富能力相一致的,农民要富裕,首先必须提高素质,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增收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并构画出了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但是建设社会义新农村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它极大的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就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新疆农民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塑造一代新型农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农村的农民与全面健身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新农村农民健身的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开展培训,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使培训能真正服务农业、农村让知识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屯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确定为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屯造林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村屯绿化工作对建设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民教育培训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于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农民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剖析了甘肃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春青  王晓亮 《科技资讯》2012,(28):243-243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加速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维的新型农民队伍,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军。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训方式、拓宽培训视野、提升培训标准、跟踪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