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应用地质地貌学野外考察方法,测绘洛河及支流剖面图,绘制吴起县1/10 000地貌图与滑坡、崩塌分布图.考察中发现吴起县城建在洛河深切曲流的河谷里,城市空间狭窄而不连续,易遭洪水袭击,斜坡稳定性差,易于发生滑坡、崩塌.因此,认为吴起县城市建设必须做好洪水、泥石流、滑坡防治措施,解决人类工程,防止日益加剧的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冯瑞 《科技资讯》2014,(30):213-213
宁夏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以来,极大的促进了宁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对于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多的是依照育林数以及退耕还林耕地数来衡量,但是退耕还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很难有明确的衡量。该文基于黄家河的产流,对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从河水的产流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做了评估。主要通过最大暴雨和最大流量之间的对比,分析两者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展开分析。希望能对退耕还林的评价提供一个量化思路,促进退耕还林更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12年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选取9个对粮食生产影响比较密切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粮食生产因素进行关联度大小计算,研究了影响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关联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起县近50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50年(1968年缺测)的每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吴起县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在1987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冬季上升了1.3℃;突变后比突变前年降水量减少,尤以秋季减少明显。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该县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2004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研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等计量经济模型,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净影响。短期的收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林业和养殖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替代收入来源;外出务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退耕还林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显著。长期来看,资产积累是决定农户生计状况和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目前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力、物质、自然、社会和资金5种生计资产较低,制约了生计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促使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及发展,保障政策效果和可持续性,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除了实施直接补助外,需要更加关注农户资产和生计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正确处理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方法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退耕还林进展情况的回顾,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影响,寻找应对的措施。结果退耕还林的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使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建设尤为重要而迫切;封山禁牧的推行,使得传统的放牧形式受到挑战;同时,国家提供的钱粮补助也为调整和发展主导产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赢得了宝贵时间,生态条件的改善也优化了农业生产环境。应对措施就是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烧柴问题。结论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产业化建设又是确保退耕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巩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二者一定要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统计预测中的几种方法对成都市的粮食产量作一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何文鑫  徐玉霞  马凯 《河南科学》2019,37(12):2002-2009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赤峰市1951—2018年来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3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三者皆呈上升趋势,其中气温上升幅度较大,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上升幅度较小,波动的振幅相对较大.利用气象、农业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1987—2018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总产量、玉米单产的影响.气候的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度起伏波动以及日照时数的波动增加均会影响到赤峰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因此,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促使赤峰市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农业部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认为:退耕还林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对退耕还林功能发挥的机理进行了论述,为退耕换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创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若干问题,从实例出发,分析了建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验,阐述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太原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完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管护经营不善、缺乏强劲后续产业等问题,提出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及发展后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本文选择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康保县,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的半结构访谈法,开展生态工程实施对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以求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使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牧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农户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有所改善.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本文就基本口粮田建设与生态补偿政策完善两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分析相邻的鄢陵、尉氏两县耕地压力指数来探讨中原粮食主产区1999-2010年耕地压力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县域自然资源状况相同,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相似,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结果有所差异.鄢陵县1999-2010年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呈现先降后增的V字型变化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情况相呼应,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V字型,整体来看耕地压力不大;而尉氏县1999-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也呈减少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1999-2007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降低的趋势,2007年后又有上升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变化,但变动幅度很小,绝大部分年份都处于大于1的数值,表明耕地压力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耕地数量、人口数量、粮作比、复种指数的变化和农业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选择河北省坝上高原沽源县对农民生态工程认知和成效评价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在5个自然村进行人户问卷调查和村民集体座谈,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荒地造林种草是当地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根据实证调查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限制牲畜数量,围封禁牧与休牧是农民优先选择的生态措施;农民希望政府再延长退耕补助期限.笔者提出了若干关于当地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原理。本文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征,对四川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出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广 《甘肃科技》2009,25(2):5-6
介绍了西和县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以及实施退耕还林取得的建设成效。探讨了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发展对策,对西和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崇阳县耕地内部结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趋势、耕地利用程度、耕地资源增减变化流向、耕地空间相对变化和耕地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崇阳县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有所下降;(2)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突破限制;(3)耕地质量保护重视不够;(4)违法用地处理难度大。最后,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晋  陈春丽 《江西科学》2006,24(5):356-359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进行分析,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工作等级划分、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