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面对这种挑战,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宋俐 《山西科技》2005,(6):30-30,32
档案数字化对传统档案学理论、标准、保管方法、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挑战.要认真解决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应对档案数字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数字化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在我国,房产管理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作为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制度的载体和依据,房产权属档案管理是房产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绝大部分城市的房产管理部门都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发证,并采用局域网、数据库技术对登记信息进行管理,但实现房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地方并不多。就我市而言,各部门的房产权属档案管理虽然也采用计算机管理,但计算机只是作为档案目录检索的辅助工具,并未完全发挥其主要性能和作用,且各部门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并未做到信息互用,信息共享。目前房产权属档案管理基本上采用人工整理、纸质档案上来保存、人工查找、人工更新与计算机检索并存的工作方式,房产权属档案的这一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市房产管理要求,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替代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实现房产权属档案的数字化,是我们目前将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建设的数字化也提上了日程,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论述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及步骤。同时指出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直面这一挑战,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要求,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8.
王颖  靳朗  王强 《科技咨询导报》2008,(28):161-16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一这就是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建立起一个融档案保护与档案信息处理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近年来,我们疾控档案部门在信息现代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信息现代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9.
付煜 《科技信息》2008,(11):294-294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在阐述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必要性基础上,继而提出了四条建议性措施。笔者希望这些基于个人工作实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对我国的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同时也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素质修养,提高业务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渗入各行各业,作为信息"收集者"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行列.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对当代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出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素质4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柳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4,(33):150-15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进程,档案信息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不但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传统的手工处理管理模式已不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旨在通过对档案管理中数字化的应用分析,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罗敏华 《广东科技》2007,(8):156-157
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同时,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进一步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给档案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贾丽丽 《科技资讯》2007,(9):177-17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客观上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强烈需求。因此,必须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档案工作搭上科技快车,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质档案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地质档案建设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明显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档案建设的科学化与高效化,为我国地质勘探与开发有序进行创造了条件。本文将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利用与保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表现新时期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利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挑战和机遇,推动档案现代化管理,才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为出发点,分析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挑战和机遇,柞动档案现代化管理,才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9.
民生档案是各级涉民部门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一旦丢失,将给国家和当事人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民生档案的价值更加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契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大势所趋,便于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档案在高校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一方面给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安全风险。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现状,设计一套符合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安全增强方案,保障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