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林以区域性皆伐作业为主的采伐方式,研究皆伐干扰对林地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为开展灌木林生态采伐理论奠定前期基础。在对照设立皆伐和未采伐两组样地上,按照空间格局分析技术中多样点、小支撑的取样原则,用土钻取样地表层(0~15 cm)土样,实验室测定土样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碳的含量;运用SPSS和G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如下:受皆伐干扰的样地养分含量高于未采伐样地,受皆伐干扰的样地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升高最为明显,平均值为未采伐样地的1.47和1.12倍。两者表层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均能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皆伐扰动并未使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度降低,空间自相关性引起的异质性占总异质性的75%以上;采伐干扰使磷、钾养分的变程减小(分别降低26.5%和27%),林地养分呈现出中小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得出:对沙柳灌木林进行区域性皆伐的抚育措施,可使林地的土壤环境得以改善,利于沙柳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湖南侧江西沟草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运移和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等问题.2009年该区降水较多,导致2010年7月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7m左右,但仍有干层存在.经过18个月的水分入渗,在2010年11月土壤干层基本消失,干层恢复的年降水量要大于400mm.该区土壤水分比黄土高原运移缓慢,干层恢复较为缓慢,土壤水分恢复的深度小,水分聚集在土壤的上部,这些特点是该区冻结期较长和蒸发作用较弱造成的.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发育表明该区正常年大气降水一般不能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干层的存在指示在降水正常年土壤水分具有负平衡的特点,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条件下具有正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豹子洞水库流域土壤形成、演化及分布和土地利用的分析,提出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面源污染物的控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晋西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为背景,对当地有代表性的植被(乔木类小叶杨林、灌木类沙棘林和柠条、油松-小叶杨混交地及撂荒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对5种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6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不同类型植被的平均土壤水分含量高低依次为撂荒地油松-小叶杨混交林沙棘林柠条小叶杨,且总体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恒定的变化趋势;其中乔、灌木的土壤水分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50 cm~220 cm之间,而撂荒地在320 cm处出现最大值,5种植被类型的最小值大都出现在0~20 cm的表层土壤。最后,根据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分布分层的定量分析,将土壤剖面划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 cm~200 cm)、次活跃层(200 cm~300 cm)和相对稳定层(300 cm~600cm)。因此,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在进行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依据因地适宜原则,实行乔-草或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肖邦 《海峡科学》2014,(8):18-21
该文根据水库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以南平政和昌岐洋水库为例,阐述了水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干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问题.研究表明:西安蓝田12龄杨树林和梧桐林地下1.8~3.6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为9.2%~9.4%,形成了发育弱的长期性土壤干层,这表明土壤干层分布已到达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地区;草地与麦地土壤含水量正常,无土壤干层发育.分析得出:降水量较少是土壤干层发生的主要原因,黄土层的厚度和地下水的埋深大小对土壤干层也有影响.在年均降水量为600mm左右的条件下,土层厚度大于6m或地下水埋深大于6m的中龄人工林下,一般都有土壤干层发育.  相似文献   

7.
水库蓄水初期库底土壤对水质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水库——瀑河水库为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模拟水分别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了库水中氮、磷、COD、重金属等组分的特征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总氮、总磷、COD、重金属的浓度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且模拟水中的浓度变化小于蒸馏水中的变化;但从整体趋势看,各组分源于土壤的含量较低,对库水水质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岳阳市城市饮用水库选址中,金凤水库土壤中总砷含量出现了严重的地球化学异常。本就金凤水库土壤中砷严重偏高是否会对库区水体产生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金凤水库的水能安全饮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太原地区果树林地的土壤干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市窑头村和柏板村人工苹果树、枣树、梨树以及桃树林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果树林地地表以下0 cm-70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太原市果树林地200 cm-400 cm土层干化现象比较普遍.同一树种,树龄越大,干层发育越强.同时,地形是形成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梁峁地比平川地干化严重.太原地区降水量较小,重力水带分布范围小,深度浅,不能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深层土壤水分,这是果树林地易发生土壤干化的主要原因.虽然枣树比梨树、苹果、桃树林耐干旱,但从梨树、苹果、桃树林地干化均不严重分析,在该区发展这四种果树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半干旱区,属于典型的高寒沙地,是青海省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乌柳是当地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树种,乌柳林的稳定性是其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研究夏季乌柳林的水分来源以分析它们在半干旱区能否维持稳定性。【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夏季4个林龄乌柳林的水分来源,比较乌柳林的木质部水分与各潜在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确定7月乌柳林主要利用的水源。【结果】不同林龄乌柳林可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或地下水。其中,2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 cm的土壤水,占总水源的75.5%; 10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7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73.9%; 20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50~7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67.7%; 30 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69.6%。随着林龄的增加(从10 a到30 a),乌柳林对地下水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结论】乌柳林通过调整水分利用策略来适应共和盆地的半干旱气候。利用稳定的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有助于长期维持乌柳林稳定性,建议将乌柳作为高寒沙地和其他半干旱地区退化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柱离子交换包法,研究了苏北地区不同连栽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状况及耕作措施对二代杨树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代次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氨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较为一致,二代林土壤的氨化速率和一代林相比,并未出现明显的降低,有的月份(4、7月)甚至高于一代林。二代林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明显低于一代林,尤其是在3、4、5月份。耕作措施虽然增加了二代林土壤氮素年氨化量、硝化量和矿化量,但由于也相应地增加了年淋溶量(约占年矿化量的49.15%),因此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反而低于免耕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地形下的差异,综合评价地形对麻栎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人工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麻栎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划分为平缓坡地、阳坡凹地、阳坡凸地、阴坡凹地和阴坡凸地5个类型,分别测定了5种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15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筛选并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地形下的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地形中,阳坡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阴坡凹地pH、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阴坡凸地土壤容重最小。阴坡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高,且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pH、容重、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地形中,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依次为阳坡凹地(0.533)>平缓坡地(0.511)>阴坡凹地(0.510)>阴坡凸地(0.495)>阳坡凸地(0.482)。【结论】在本试验地,地形通过改变土壤pH、有机质、土壤容重、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等5个关键指标,影响了麻栎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其中,阳坡凹地土壤质量最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咸阳长武苹果林地和麦地春季土壤含水量的测定,讨论了该地区人工植被春季0~6 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点及对水循环的影响等问题.结果显示,咸阳长武地区中龄苹果林地春季土层剖面的含水量从上向下均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趋势,主要耗水层位是100~310 cm,而麦地的土层含水量由上向下呈现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主要耗水层位是0~120 cm.春季麦地土层平均含水量较苹果林地通常高3%~4%,但第1层较苹果林地低,第2和第3层较苹果林地高,尤其是第3层含水量更高.研究表明,该地区春季麦地尚无干层发育,苹果林地130~310 cm土层已零星分布有厚度较薄发育较弱的干层,如果年降水持续不足600 mm,该地区将发育较为广泛的土壤干层.苹果林地土壤干层的出现部分地切断了大气降水向深层的入渗,使大气降水不能正常补给地下水,从而影响该区水分的正常循环.为保持苹果林基本正常的生长和土壤水的正常运移,应避免严重的土壤干层出现,严格控制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林龄阶段人工林土壤腐殖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以云南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化学分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研究手段,对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造林时间增加,土壤p H呈下降趋势,造林年限增加27年,土壤p H下降0.6个单位.幼林阶段土壤C,C/H高于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而土壤N,H,C/N随造林年限增加变化不大.各林龄阶段表层土壤C,N,C/N,C/H普遍高于表层以下土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土壤HA和F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及官能团组成,主要含有酚羟基、芳香基、脂族烃基、羧基等基团.从造林年限变化趋势看,从幼林到成熟林阶段,土壤表层H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香类物质增加,说明造林年限增加土壤HA结构变得复杂.土壤FA随造林年限的变化特征与HA相似,但其表层(0~20 cm)土壤中羧基含量增加十分明显,说明表土羧酸类物质有随林龄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引起造林后期土壤p H下降的原因之一.从剖面深度看,随土层增加,土壤HA和F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呈降低趋势,而芳香类物质含量增加,说明人工林深层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表土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河柳Salix chaenomeloides Kimura。垂柳Salix babylonicaL。和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木材结构。柳属植物木材结构属于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溧水林场25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对象,对6年前实施了弱度(25%)、中度(45%)、强度(65%)间伐的各处理样地土壤酶活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酶的提升效果不同.弱度间伐在10月和12月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在12月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余以中度间伐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而言,中度间伐可提高林地土壤酶活性,促进马尾松对林地养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积累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田不同连作类型黑杨人工林根际土壤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代、第二代连作I 69杨和I 69更替连作三代林林地土壤中均含有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酸、香草醛、阿魏酸、肉桂酸5种酚酸类物质;第二代和更替三代林土壤中酚酸总含量分别是第一代林的13787%和6418%,差异显著;5种酚酸物质中阿魏酸含量逐代降低,苯甲酸和肉桂酸含量则逐代增加,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含量则表现为更替三代林低于二代连作林。外源引入酚酸物质后,5种酚酸对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均有影响。微生物数量随不同酚酸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对羟基苯甲酸各浓度处理对真菌、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唯独对纤维素分解菌为刺激作用;香草醛各浓度对放线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阿魏酸和肉桂酸对纤维素分解菌均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宽窄行(2m×1.5 m+8m)栽植模式下,分析了间作紫花苜蓿(M1)对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和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4a后,纸浆林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较间作棉花、小麦宽窄行栽植模式(M2)增长了6.04%、2.53%、13.33%与12.07%,较传统纸浆林栽植模式(M3)增长了28.18%、26.47%、70.00%与10.27%;M1、M2、M3处理下,0~60 cm各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与间作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3种模式之间比较,M1、M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高于M3;在比较经济效益后发现,M1模式4 a的总净收入最高,达到78 043.56元/hm2,较M2、M3分别提高了3.97%和38.73%.因此,可以在相似立地条件地区大规模推广间作紫花苜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东台林场5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在2012年6月设置了不同施肥处理(N、P、K复合肥,T1; 有机肥,T2; 生物炭,T3; N、P、K复合肥+生物炭,T4; 有机肥+生物炭,T5; 对照,CK),并在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每2个月1次共进行6次重复土壤取样,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SMBC、SMBN、SMBP)的影响。结果显示:①5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但对SMBP的影响较小,仅T1处理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 ②在0~10 cm土层仅T5处理显著降低了SMBC与SMBN的比值,在≥10~25 cm土层各处理SMBC与SMBN的比值均未显著下降,而在≥25~40 cm土层T1、T2、T4和T5处理的SMBC与SMBN的比值均显著下降,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N供应能力的改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T4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杨树人工林SMBC、SMBN和SMBP的含量,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有效N的供给,因此T4处理即N、P、K复合肥+生物炭可作为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