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不太遥远的太空,漂浮着这么一群大大小小的垃圾——它们分布在距离地面600千米到2000千米的环形带上,并且整天环绕着地球轨道飞行,这些多达3000多吨的太空垃圾都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对人类的太空活动又有什么影响呢?赶快让豆芽带你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2.
王莹 《大自然》2010,(5):10-13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不过,在恐龙繁盛的同时,地球上还生存着一群更为顽强的生物,这是一个更为繁荣而庞大的类群,它们不仅见证了恐龙的兴衰与灭亡,而且见证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轨迹。它们,就是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4亿年的昆虫。  相似文献   

3.
金铭 《青年科学》2008,(1):44-44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入住太空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有着闯荡太空的巨大野心,更有一些充满想象力的人,他们认为在浩瀚宇宙中玩跳伞才是最极限、刺激、令血液沸腾的事儿。虽然它们现在看来遥不可及,但却增添了我们了解太空的兴趣。以下20件有关太空生活的事情想必就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相似文献   

4.
在罗马尼亚的一块玉米地底下,发现了一座已封存了550多万年的洞穴,里面生活着48种动物,其中从未见过的动物有33种之多。这座名为Movile的洞穴,是一座活的生物馆,存在于其中的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生活在永久黑暗中的自给自足的生物群体,它们不像地球上其他生命那样,直接或间接依靠太阳的光能来完成新陈代谢,也不以消耗地表腐烂动植物作为生存的条件。它们是陆地上首批发现的不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的动物群体。这些长期生活在Movile洞穴中的动物群体,是从富含能量的岩石中获取能量,它们惟一需要从地面吸取的营养元素是氧…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一定的生活环境;反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一定的生物生存,即有一定的生物组合。因此,可以利用生物组合来推测古代沉积环境。生物组合类型就应成为“相”的标志之一。为了能更全面地反映古代生物群面貌,我们在确定生物组合类型时,不单应用了大古生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应用了微体古生物和生物化石碎片的资料,因为它们在碳酸岩中保存得最多,最好。 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隆林——田林一带四条剖面的生物组分的统计分析,初步划分出了13个生物组合类型。根据J.L.威尔逊的相模式,它们分别属于第5、6、7和8相带。  相似文献   

6.
正在地球上,有许多生物终其一生都居住在深深的山洞里,度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光阴。它们在千万年里与世隔绝,慢慢丧失了在外界生存的能力。我们把这些动物笼统地称为真洞穴生物,它们的眼睛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了退化。盲鱼就是其中一种。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极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学家日前宣称,他们正在开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可以将太空发射的成本降低十分之一,这种飞机有望在10年内问世。"这种飞机可以从跑道上起飞,直接爬升到太空,发射卫星后,自动安全地返回地球。我们公司对Skylon飞机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是住在乡下还是住在城市里,大家肯定都对种植不陌生,但你种过太空种子吗?2019年4月3日,安徽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启动了太空种子种植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活动缘起航天科技日新月异,其中有一项叫航天育种,它能让普通种子成为太空种子。种太空种子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航天育种技术,激发同学们对探索太空的兴趣和热情。植物在生  相似文献   

9.
6500万年前,我们这个星球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无法逃脱宿命的安排,突然间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然而,却有一小支鸟类的族群奇迹般地逃过了灭亡的厄运,它们将昔日的空中霸主——翼龙拱手让出的天空据为己有,并且成功地繁衍生存至今。 鸟类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它们由哪种生物演化而来?又是如何学会了飞行?这支恐龙时代的后起之秀历经了怎样的发展而最终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图解细胞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发现的,就有约20万种,而实际存在的物种,估计至少在1000万种以上。 从体长30米的白长须鲸(蓝鲸)到个体大小不足1/100毫米的细菌,这些生物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任何一种生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个个细胞,正如其名称中的“细”字所暗示的,通常都非常细小。然而,正是在这些非常细小的单元中,隐藏着生物得以生存的基本原理。在这大小不足1/100毫米的细胞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奥秘”。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电视画面上,许多同学看过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的情景。宇航员们犹如飘在空中的羽毛,又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飘来飘去,还能直接观赏太空景色。假如我们也能体验一把,那多么过瘾!太空游可以有太空游可以有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说,人类航天技术可以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当然也可以把普通人送入太空。所以,只要你身体健康,听从指挥,到太空旅游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王燕飞 《青年科学》2008,(Z1):32-33
大部分生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只有少数生物能够在缺水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存活。如果必须说出一种能够在地球上最恶劣和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那只能是骆驼了。骆驼可以仅用很少的水维持生存,可以忍受沙漠的酷热和严寒。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4.
虫虫危机     
目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恐怕一时难以说清楚。有人估计,地球上自从出现生命以来,可能共产生过25亿种生物,而如今地球上大约只有200万种生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昆虫之类的无脊椎动物。我们常说,昆虫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无处不在,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许多昆虫正在消失,它们正面临着一场虫虫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它虽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1%,但却有超过80%的陆地生物生存在里面,它就是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从太空俯瞰地球,森林的绿色与海洋的蓝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而在这个画卷的陆地之上,虽只有近31%的面积属于森林,但却有超过80%的生物生存在森林里。也正因如此,森林才有了"地球之肺"及"陆地生命摇篮"的美誉。森林——生命的摇篮覆盖在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其兼具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来都不孤单,即使在狭小密闭的太空舱中,也有生命跟我们做伴,那就是在我们体内生活的微生物。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大大拓展了我们的食物来源,而它们也与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整体。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远远少于它们对我们的了解。科学家正着手了解这一重要但又略显神秘的族群。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知识动漫》2009,(1):40-42
今天,天文学家可以借助先进的太空观测仪器对恒星进行细致观测,推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不过,天体观测的历史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许多文化建造了各种神秘的建筑,表明它们与地球每年绕日飞行存在关联之处。还有一些建筑显然考虑了星座和行星等天文知识。以下就是卫星拍摄到的这些古代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18.
曹立新 《科技潮》2005,(11):54-55
太空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的,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面的生活环境炯然不同,在与外界隔绝的飞船密闭舱居住,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是饶有趣味还是充满惊险刺激,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些什幺?他们怎样睡觉?怎样行走?他们可以洗噪吗?让我们来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相似文献   

19.
正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水对生命的意义从太空中看地球,会发现地球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而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如果没有食物而有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3个星期;而缺乏水的话,只能生存3天。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吕德金 《大自然》2009,(4):38-41
地球上的植物有30多万种,许多植物的名字和它们的特征有关。了解植物中文名字的内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植物,更能加深我们对植物各方面特征的理解。下面就从植物的器官形态、气味或味道、习性特征、用途传说等方面,浅谈植物中文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