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监测刀具磨损状态,建立了一个基于功率传感器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C-支持向量机(C-SVM)相结合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模型.通过功率传感器采集切削过程中的电流和功率信号,采用PCA对采集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选择对刀具磨损状态影响最大的主成分作为C-SVM的输入样本,实现对刀具磨损状态的准确识别.通过数控车床切削实验表明,即使在较少的样本条件下,该方法仍然有效,并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重分形理论,采用改进的盒计数法计算了切削加工过程中声发射(AE)信号的广义分形维数,得到了不同刀具磨损状态下AE信号的广义维数谱,分析了广义维数与刀具磨损量之间的关系.以广义分形维数以及切削加工参数为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采用遗传学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对刀具磨损量进行预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刀具磨损量,平均预测误差为001mm.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机械切削加工中刀具磨损量的实时监测精度,运用极限学习机建立刀具磨损监测模型,提出一种引入虚拟蜂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对极限学习机随机产生的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阈值进行优化。采用时域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铣削加工中的切削力信号、振动信号以及声发射信号的时域特征和内禀模态能量比,从中选出对刀具磨损敏感的特征作为监测特征。利用建立的监测模型计算得到刀具磨损值,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极限学习机能够准确地预测刀具磨损值,且具有更简单的网络结构,同时改进后的蜂群算法也表现出了更好的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LS-SVM建立刀具磨损预测模型,描述铣削过程中输入向量(进给率、切削速度、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切削时间及磨损位置)和输出向量(刀具磨损)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引入Kalman滤波技术,建立LS-KF模型,考虑加工条件及环境变化引起的刀具磨损量的变化,结合刀具的实际磨损量更新LS-SVM的预测结果,并用该更新结果调整训练模型,以使更新后的刀具磨损量能够反映出由于加工条件及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刀具磨损的变化,提高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用实验验证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LS-SVM模型和LS-KF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且LS-KF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车削加工中刀具磨损时声发射信号的谱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FFT和ME方法获得了AE信号的谱阵图.分析表明,刀具磨损量与功率谱主峰值具有相应的依存关系;对于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加速度、声响信号的谱阵图分析,亦得到相类似的变化规律;运用AE信号的谱分析方法,是探寻刀具磨损评估参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刀具寿命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加工效率,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了车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模型,可用于预测多种切削条件下任意时刻的刀具磨损量,从而推导出刀具寿命模型.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对车削加工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车削优化模型,并采用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最优切削参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高温镍基合金GH4169车削参数优化中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磨削过程中砂轮磨损难以直接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特征优化融合的随机森林(MFOF-RF)算法,以实现砂轮磨损的准确预测.对外圆纵向磨削中采集的功率、加速度和声发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获得平均值、有效值以及峰值频率等多个时域和频域信号特征.以统计学指标为评价标准,对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调优,确定了最佳的砂轮磨损信号特征组合.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预测砂轮磨损,MFOF-RF模型提高了信号特征与砂轮磨损的相关程度,预测误差降低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刀具磨损声振特性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车削加工中刀具磨损的切削声信号和振动信号进行了功率谱多参数分析,在诸多影响参数中,滤波功率谱值之和随刀具磨损量VB的变化规律最为显著,且谱散度分析对处于正常磨损阶段的刀具磨损程度估计与预报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于监测刀具磨损的声发射(AE)特征优选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合理选择声发射信号特征以实现实时监测刀具磨损量。利用模糊聚类特征优选方法对声发射传感器特征信息进行优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模糊聚类优声发射特征的一般结论。给出了声发射信号的模糊聚类优选方法的优选特征,并在实时检测刀具磨损量的实验中得到验证。实验表明,利用模糊聚类特征优选方法能有效地对刀具磨损监测中的声发射特征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0.
车削过程中刀具磨损和破损状态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床主电动机功率法和声发射(AE)法来获取切削过程中发出的刀具磨损和破损信号,建立了刀具状态试验系统.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功率信号的自回归时序模型,在提取作为刀具磨损特征量的模型参数时考虑了切削用量的影响.针对刀具破损时功率信号时域幅值变化的随机性,提出用延时方差法来处理功率信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针对切削过程中发出的AE信号,采用时频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反映刀具破损的特征量,最后利用2个并行的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ART-2实现了刀具状态的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5-氯水杨醛与酪氨酸缩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Schiff碱配体(5-氯水杨醛缩酪氨酸),将其与过渡金属Cu(II)、Ni(II)以物质的量1:1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并采用IR、UV、电导率、差热一热重等现代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软件仿真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介绍了Quartus Ⅱ图形仿真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剖析了16位ALU的设计和实现,展示了仿真平台作为实验教学工具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1-(2-噻唑偶氮)-2-萘酚(TAN)螯合物,于Shim-pack CLC-CN柱上,用含甲醇-四氢呋喃-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5)-乙醇(60:19.8:19.8:0.4 V/V)溶液作流动相,并用分光光度检测器于570nm处进行检测,发展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铜(Ⅱ),镍(Ⅱ),钴(Ⅱ)的方法.此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其绝对检测限分别为:铜(Ⅱ)1.8ng,镍(Ⅱ)1.8ng和钴(Ⅱ)0.6ng.在测定条件下,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视频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发展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双NIOSII软核架构的新型视频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设计中传感器芯片选择的是CMOS图像.传感器OV7640,由2个NIOSII软核和相应外设构成的SOPC系统负责接收高速视频数据,缓存及打包进行网络传输,其中2个NIOSII软核分别负责采集和网络传输,双核并行协同工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说明了SOPC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流程、软件调试和双核之间的共享与通信.本系统选择Altera提供的NIOSII开发板作为验证平台,调试结果表明本视频采集及传输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远程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含水乙腈萃取精馏分离丙烷/丙烯的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乙烯生产工艺中丙烷和丙烯的分离进行了研究 ,提出以含水乙腈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新工艺。选择合适的汽液平衡模型 ,利用 PRO/ II软件对原有工艺和新工艺进行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工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工艺和新工艺精馏塔板进行设计 ,塔板选用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多溢流复合斜孔塔板。新工艺对于丙烷和丙烯的精馏分离有一定的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黄河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铅(Ⅱ)、铜(Ⅱ)、镉(Ⅱ)的液—固界面交换吸附作用,得到一系列E%-pH曲线,曲线均为正S型.结果表明:①重金属离子铅(Ⅱ)、铜(Ⅱ)、镉(Ⅱ)在水体中主要以 M(OH)+ 形式存在,与黄河泥沙在液—固界面发生一价阳离子交换反应; ② 3 种金属离子在天然黄河水 pH 值范围内(8.0~8.5)与黄河泥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均达到75%以上,绝大部分离子被黄河泥沙交换吸附; ③在体系中加入0.2 mg·L-1的组氨酸,3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率均有所增加,且 E%-pH曲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表明一定量的组氨酸对3种金属离子与黄河泥沙表面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 ④比较 3 种金属离子的 E%-pH曲线可知,它们与黄河泥沙交换吸附作用的大小顺序为:Cu (II) > Pb (II) > Cd (II).  相似文献   

17.
邢芸  张锐 《甘肃科技》2010,26(12):25-27
主要通过解析ERP概念,介绍了ERP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组成以及ERP与MRP Ⅱ的区别,说明ERP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DDS的多功能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思路,它能够输出较高精度的正弦、余弦、三角波、锯齿波和方波五种基本波形.借助Quartus II开发软件和MATLAB软件对设计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及修改方便快捷、系统稳定、可靠性较高等特点;如充分考虑ROM的结构及函数值的规律,可得到较高精度的函数值计算器.  相似文献   

19.
黄坤海  张义德 《科技信息》2007,(18):238-239
本文介绍了基于Nios II的CCD图像测温系统的实现方法。具体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包括用ADV7180对CCD图像进行A/D转换,SOPC的自定义用户逻辑的设计,基于Nios IIIDE的系统软件程序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20.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具有光稳定性好、较宽的波长范围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等优点,以罗丹明116为底物,与水合肼反应合成荧光探针R116H,它对Cu2+具有高效选择性,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荧光增强的方式探测到1.0×10-6mol/L的Cu2+。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Cu2+与R116H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