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虽然只出现过三次,但是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社会语用学中顺应原则的角度,我们通过对刘姥姥的会话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发现,刘姥姥特别顺应空间语境和人文语境,能根据说话当前的语境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这体现了刘姥姥高超的会话技巧,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善于言辞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人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其复合性与多义性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刘姥姥自然纯真,知恩图报的人格价值是对男权话语背景下传统人格的分庭抗礼,是对儒家思想,世俗人格价值的解构与反讽。刘姥姥真实纯朴的人格彰显的是作者对“童心说”、“真情说”的体认与肯定。  相似文献   

3.
乡村老妪——刘姥姥是具有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典型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她的平民身份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贵族身份格格不入,却同时扮演着贾家的受惠者与施恩者的角色;她诙谐风趣的气质和举止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几近成了“幽默”的代名词.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以刘姥姥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合理性根源,即刘姥姥受到贾府上下人等如此欢迎(黛玉、妙玉极少数人除外)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正>瞧!中国流动科技馆匆匆跑来,喘着粗气,红着脸,递给同学们一张邀请函。她来到安徽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啦,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去开开眼界……同学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一路小跑到展厅。哇,一进去,看到这么多展品,大家都愣住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啊!玩这个?玩那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一位三年级的同学抓耳挠腮,表示不知所措了呢。  相似文献   

5.
重点与非重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给刘姥姥引见凤姐之前,这样介绍她的主子: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儿。周瑞家的这段话,有褒有贬,显然褒是重点,是以崇拜得意的口气说的;贬非重点,是以遗憾的口气顺嘴带说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把《刘姥姥进大观园》纳入了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了解鸿篇巨著《红楼梦》的一个很好切入点.文中由于个人的身份、修养、性格各不相同,他们的笑也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文学巨匠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也表现了作者对每个人给予的不同情感.让我们逐一来分析每个人"笑"背后的不同意蕴.该文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笑"字入手,去分析不同人物的"笑"所包含的丰富意蕴,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和作者赋予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本名叫《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的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揭示了西方《红楼梦》译本的诸多不当之处,比如把林黛玉这个名字译成"放荡的女人",刘姥姥信了基督……  相似文献   

8.
平儿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平儿的:“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事实上,在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中,平儿也是这样一种地位——王熙凤的心腹,同时又是一个和凤姐共侍一夫的通房大丫头。  相似文献   

9.
文琦 《科技智囊》2006,(12):84-85
平儿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平儿的:“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事实上,住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中,平儿也是这样一种地位——王熙凤的心腹,同时又是一个和凤姐共侍一夫的通房大丫头。  相似文献   

10.
<正>"哇,这几个是什么水果啊?我以前都没有见过!"好在水果货架上都有名称、价目标签,小土豆一一看过去:嘉宝果、菠萝蜜、榴莲、山竹、黄龙果……好久不逛水果超市的小土豆,此时竟觉得自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见什么都觉得稀罕!小土豆一边看一边问妈妈:"这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吗?原产地是哪里?好吃吗?……"嘉宝果是桃金娘科常绿灌木,因果实的形状和风味与葡萄很像,又被称为"热带葡萄"。树高可达12米,百年  相似文献   

11.
“三”字艺术是中国小说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形成我国文学艺术不可磨灭的民族特色之一。请看:《红楼梦》以络绎相继的多回目的浓墨重彩放手写“刘姥姥”的“三”进荣国府,从一个乡下老妇人的眼中揭出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豪华奢侈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内外矛盾,真是蔚为奇观。《西游记》以同样的放纵笔调,用三个回目的大幅度写出了孙悟空的“三”调芭蕉扇和摇曳于多回目中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前者在兔起鹘落的恶斗中把耶正攸分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响起,《红领巾之声》又如约与大家见面。《红领巾之声》是什么?《红领巾之声》谁来讲?《红领巾之声》讲什么?请跟随小记者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红领巾之声》。《红领巾之声》初印象一下车,一幢高高的大厦映入眼帘,大厦外墙上镶嵌着8个大字——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好不气派!《红领巾之声》录播室位于大厦7楼。小记者走进录播室,感觉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3.
正那时月暗星密,丛竹偎依,星光点点照射在竹上,竹影相连,好似一位老人仰望星空。后院里,我望着姥姥:她望着天空,抬头仰面,与那竹影相似。姥爷走后的七八年间,姥姥经常去市场买竹,到后山种竹。吃过晚饭,她就躺在躺椅上望着那些竹,脸上流露期许和满足。"姥姥,您为什么还种竹呢?后山都快满了。"我忍不住好奇地问。过了好久,姥姥才回答:"你姥爷生前最爱竹。  相似文献   

14.
文琦 《科技智囊》2007,(1):82-83
在《红楼梦》中,有两位老人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风趣幽默的刘姥姥,还有一位就是荣宁二府的当家人——贾母。贾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情节也多是和家里的孩子们吃喝取乐,但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一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宝,今天姥姥不在学校门口等你放学,你去学校隔壁的老年大学找我吧。姥姥要参加县里的广场舞大赛,下午要排练节目。"姥姥开着小轿车送我上学时,在路上告诉我。退休后,姥姥更忙了,每天上书法课、声乐课、舞蹈课。姥姥说,她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因为要烧饭、放羊上不了课,没能很好地学习语文、数学,更别说学习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每次和我说起这些,姥姥都很伤感,我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情 这次有幸听到我市青年教师风格展示活动中启东实验小学李伟忠校长教学的《姥姥的剪纸》一课,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在教学全文的最后一小节也就是第13小节时:  相似文献   

18.
雪夜奇谈     
《奇闻怪事》2014,(5):28-29
##正##一、风雪夜大山里,傍晚时分,冷风飞卷,飘着雪花。一个人在家的张姥姥,看到屋里的木柴不多了,就起身去院子里的柴垛取柴火。张姥姥抱着一抱柴火准备回屋的时候,忽然发现从柴垛后面露出来一角红色的裙摆。张姥姥好生奇怪,转到那柴垛后面一看,原来是一个俊俏的红衣姑娘,手里拿着几根柴火躲在那里。那姑娘应该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想拿几根柴火去点火取暖,看见张姥姥出来了,就躲了起来。张姥姥心想,几根柴火算什  相似文献   

19.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3,(10):84-84
并非只有中国人喜欢去富人家吃拿卡要,世界人民都"打秋风",只是没这词而已。中国人,什么字都往雅了谈。比如上门吃拿卡要,叫做"打秋风"。米芾札里有词,日"打秋丰",想来意思很顺:人家秋天丰收啦,你上门去打两把,和"打土豪"差不多。但"打秋风"听来就风雅了。《儒林外史》里,张静斋拉着刚中举的范进去县令处打秋风;《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实质也是打秋风。  相似文献   

20.
正小主持人:两条腿什么意思?是这一次讲课的内容吗?滑板又是什么意思?主讲老师:写作文也像人走路一样,得用两条腿向前行走,一条腿叫"看",一条腿叫"练"。看,就是阅读,阅读别人的作品。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里安排了许多阅读课文,这些指名要阅读的课文,尤其要认真阅读。除了这些,还得阅读其他作品,如一些文学名著的少儿读本、科普读物等。练,就是动手写。一个人阅读多了,肚子里有了货,就想写,就想模仿,三模仿两模仿,慢慢就有了你自己的作文,就有了自己风格,就有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