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上海市2005~2015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成长五个维度评估两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采用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发展情况以及两类子系统之间的复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序度波动上升,两业之间的协调度呈现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演化趋势,协调水平总体平稳上升,但仍存在较大协调空间。  相似文献   

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试图运用系统论思想 ,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概念 ,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发展过程 ,对有效建立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规划与调控的综合集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城市承灾经济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承灾子系统中,基础经济要素对城市承灾能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利用系统协同思想,将防灾减灾投入经费与GDP、保险密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对"减灾投入-经济产出"关系作为承灾能力中经济要素协调度的构成,建立了经济承灾子系统综合协调度计算式.针对已有的协调度量化计算方法的不足,联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n)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求得系统协调度,对大连市经济承灾子系统近十年的协调发展情况作以分析.计算得出的大连市的防灾减灾投入经费与GDP协调度和保险密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协调度值都不高,导致大连市经济承灾子系统综合协调度偏低的结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小样本数据的模型进行的协调性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并对辽宁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倒u”型曲线:2000年以前,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由初级协调向高级协调转化;2000年以后,两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5.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的核心是协调度模型.通过分析现有应用较为广泛的协调度模型,总结了模型的本质,并由此推知:系统理想协调状态的确定,在整个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围绕其本质,引入欧式距离,构建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并依此提出一种定量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现有评价方法中时常被忽略的系统理想协调状态的定量分析,作为评价的前提步骤.最后,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系统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经济 -资源 -环境”(Ec- R- Ev)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调控问题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该复合系统的小波网络模拟模型及协调度模型 ,提出了自适应优化控制算法 ,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与仿真运算 .  相似文献   

7.
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各交通方式也都在不断完善各自的运输网络。但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子系统,各运输方式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定量化地研究了1995-2004年度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效度,详细分析了两两运输方式之间及综合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找出中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调的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混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天津市 1 988-1 998年间经济发展状况为例 ,对区域“经济 -资源 -环境”( Ec-R-Ev)复合系统的系统协调及混沌控制进行研究 ,建立其整体协调度优化模型 .并采用优化方法与混沌特性分析相结合的自学习方法 ,在系统优化目标和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从而实现对区域“经济 -资源 -环境”系统的基于协调的混沌控制 .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异特征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福建省67个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禀赋条件、投入产出状况和环境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水平的能值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县际差异,并根据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结果划分为强协调发展型、较强协调发展型、较弱协调发展型、不协调发展型和极不协调发展型5种空间模式.探讨各模式的发展特征与生态经济协调状况,为促进农业生态区划与目标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4,参12.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界壳的协同演化测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问题,提出了城市抗震防灾多道防线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城市抗震防灾的防御界壳理论. 在此基础上,利用防御界壳群之间的交换率为控制变量,引入Lotka-Volterra方程建立了城市抗震防灾多道防线演化模型,分析了多道防线的竞争互补与协同演化的动态机制. 根据序参量的确定原则,选取多道防线系统中序参量,建立了城市抗震 防灾多道防线协同演化的测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南通城市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系统. 结果表明,2005年南通抗震防灾综合 防御系统出现了竞争异化特征,系统协调度降低到0.62,之后通过调整各道防线的投入比例,系统协调度恢复了先前水平,并向着更为协调有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持续系统协调度的分析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是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和灰色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与模拟预测模型,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以及预测进行实证分析。表3,参7。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耦合协调度计算的主观性、揭示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状态,通过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评估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了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机理;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建立了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基于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收集全国不同地区14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样本数据,分析这些项目中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从项目维度看,目前多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耦合协调度在0.609与0.761之间,处于初级或中级协调水平,个别项目耦合协调度低于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从区域维度看,南、北方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使用意愿、推广力度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非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时间.基于结果分析,进一步提出营造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转化的良性生态,完善现有精益施工能力培训体制.研究结果为实现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良性耦合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ESE)子系统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建市以来(2004-2008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同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依据研究区城镇用地远期规划控制标准,利用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各区县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陇南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处于基本集约向较集约过渡的状态,城市用地尚存较大挖掘潜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受到抑制。②全市城镇用地理论可挖掘潜力1 181.56 hm2,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陇南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辅助决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性,指出经济与环境协调标准并非是点标准而是区域性标准,并从阐明环保投资与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特征出发,提出经济环境协调标准,给出了依据这一标准的辅助决策模型用于分析不同时空的经济环境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是基础,协调是关键;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的永续、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PREEST系统模型,首先构建中国经济、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在1980~2000年期间的综合发展状况。同时,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指教计算,对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就中国经济、资源系统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维灰色模型进行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用两种方法计算山东省农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对农业生产结构建立了多维灰色协调模型GM(1,6),并进行了协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农业生产结构灰色综合模型,最后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将大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了解其子系统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协调福建省农业PRED系统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空间分异及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农地利用效益协调诊断模型、协调度测算模型和协调度变化预警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测算了各地市2002~2007年农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变化趋势指数和协调度,并以2007年为起始年对协调度未来变化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各地市农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都呈增长趋势,但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总体上没有明显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有增加且增长幅度差别不大的地市协调度较高,增长幅度差别较大的适中,两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度较低;预计未来协调度警情除少数地市处于重警层次外,其余处于轻警层次。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若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雁  王慧炯 《系统工程学报》2006,21(2):184-191,215
本文目的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方法用以分析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发展的问题与政策.首先建立了“投入—系统转换模型—产出”的分析框架,又把系统分为硬、软系统2类.再应用了系统工程的层次观点,建立了宏观与微观经济的概念框架.定义了广义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美国、欧盟等有关物流,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的经验,结合能源供应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