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实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核查和评价是国家林业局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核查和评价工作为决策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和科学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工程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目前采用的核查结果评价系统对工程人工造林的主特性评价不具体,其核查结果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外业核查和全国数据汇总实践经验,在全面分析当前工程评价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核查评价指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退耕还林工程核查结果评价系统。同时利用黑龙江省核查结果对新、旧两套评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并分析了新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根治风沙危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这项工程是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重、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和扶贫工作。榆阳区是国家首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示范县(区)之一,是全市退耕还林工作的重点县(区),工程实施一直得到各级各界的高度重视,实施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丽哲 《科技潮》2009,(8):43-4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以粮食换生态”的重大决策。延庆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6万农户。目前退耕地保存面积达到7.8万亩,保存率为93%。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从2002年起将沙化、瘠薄坡耕地的退耕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至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8万亩,为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在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退耕还林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考核办法》,设立了连通三级的《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前一轮退耕还林从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始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退耕地造林66.89万hm2。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国耕地不少于1.125亿hm2,2007年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作了调整,2007年~2013年暂停退耕地还林计划任务安排,要求各省摸清耕地底数后,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治理25°以上坡耕地。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重新启动。作者参与全省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经历10余年、2015年参与完成了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质量督察、2017年3月参与完成了"甘肃省林业厅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察",作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提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榆林科技》2006,(4):F0003-F0003
林业局是神木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林业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全县林业发民用工业规划,植树造林、林木种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开发以及以植树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工作。共辖12个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368名。直接经营国有林地148.3万亩,九八年以来,在局长刘国富的带领下,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机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是以政府行为对自然资源的栽培过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后续产业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资料,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取得的成效、带动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848.94亿元·a-1,相当于工程自实施到2015年的总投资.6项功能的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和营养物质积累.各市(州)生态效益价值量排序为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兰州市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金昌市嘉峪关市.说明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真实地反映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彰武县是辽宁主要贫困地区和风沙危害的重灾区,2001年成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2002年末,在彰武县开展风沙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对风沙区退耕还林(草)地的气候因子、地表植被、土壤性质、风蚀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观测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气候因子不断改善,植物种类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过渡,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防风蚀均有影响,其中乔灌草模式退耕防沙效果最好.得出各模式防护效果的基本规律:乔灌草模式>乔草模式>乔木模式>经济林模式>对照区农耕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乐都县退耕还林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贺福荣 《科技信息》2013,(2):515-515
<正>一、鼠兔危害基本情况自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德国援助造林项目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到2011年底,全县新增人工造林面积67.6万亩,平均每年以5.2万亩的速度递增,林草植被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局部地区因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草是牵涉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政策性极强的工程,是联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认真总结、探索、研究和推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榆阳区十三个乡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退耕还林草实施中的作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家林  杨一辉  王平 《科技信息》2010,(17):J0362-J0362,J0360
2002年-2007年,南昌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8320公顷,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工程实施成效以及实施中的主要做法,指出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清娟  杜丽影 《科技信息》2011,(8):I0339-I0339
退耕还林工程的简介,包括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原则、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退耕还林工程取得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榆林科技》2006,(2):I0001-I0001
榆林市退耕还林办成立于2003年,内设退耕还林工程服务科、退耕还林工程技术科两个科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近八年来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践取得的工作经验、体会和感受,给出了工程优化对策与技术措施,对当前开展的“建生态市、创园林城”活动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临汾市200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镇巴县的启动和实施,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4万亩。然而,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新幼龄林内鼠害问题逐年凸显出来,危害日趋严重。经2004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县退耕还林和天保公益林造林地林木不同程度受到鼠害的危害,面积高达6.9万亩。受害严重的兴隆、田坝、巴庙、  相似文献   

19.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2000年以前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达75万亩,居重庆市所有区县之首。2000年以来,已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42.0625万亩,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称号。2008年以来,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全县还需坡耕地退耕还林30万亩。  相似文献   

20.
王盼红  徐俊杰 《科技信息》2009,(32):I0094-I0094
风翔县作为西部首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试点县之一,9年来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做到了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民生活需求的有机结合。但仍存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的认定争议多、基层工作经费短缺、部分农户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凤翔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当地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文认为,风翔县应从完善现有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引导机制,增加农户收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等方面入手,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