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于阳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3):121-122
在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于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组织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团队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要让学习成为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生活内容、终身习惯,要不断完善组织中的个体,从而使得个人、团队、整个党组织都得到发展。在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学习型社会及其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认为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中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文化教育平台,探讨了图书馆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搭建面向学习型城市的文化教育平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要想获得新知,增长才干,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知识对他而言,至关重要。孔子及其弟子论学习的思想引起了我的深思,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全面发展。"标志着中国正式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这些新要求为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作为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骨干力量,电大必定会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借此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发展成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关系重大。通过丰富成人教育内容、拓宽成人教育办学渠道、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措施,加快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进程。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时代,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体系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学习型社会,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其各项职能作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树立“图书馆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加强法治与硬件建设是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组织”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系统提出的。他指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也就是说,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提出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机关、社团、企事业单位等都在努力把自己创建成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各级各类的基础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之一是具备充分学习资源和机会的教育体系,整合社会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就成为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的关键问题。学习型社会建设资源整合的战略重点是以系统论为依据,通过政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全面开发和合理配置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和学习资源。落实资源整合实践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持续性、灵活性、开放性等原则,而资源整合的战略对策,需要从突出政府的统筹角色、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依托各种学习型组织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方便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立体化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图书馆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雪强 《科技信息》2009,(33):I0354-I0354,I0256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支撑。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人的终身学习的最佳所在。图书馆要不断开创服务创新体系,拓展面向社会的服务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公共管理、学校、大学、工商、卫生、通信媒体和公民社会组织等都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利益相关者。要改善政府的监管,体现其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和连接所有学习场所、鼓励各部门共同提供学习机会、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创建中的合作与交流等途径,促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卜晓惠  于静 《科技信息》2007,(21):235-236
当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行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我们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选择: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此,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必须实现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实现资源型城市永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既要发展资源产业经济,又要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市民学习力,形成资源经济、人力资本、社会文明、环境优化的和谐发展.本研究以攀枝花市市情为起点,探讨了运用远程教育推进"钒钛之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性,以及"钒钛之都"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内涵、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力量、远程学习样板等问题,既为攀枝花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也为地级城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重要的学习场所。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中心环节。创建学习型家庭可以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层面展开,从而为构建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届红 《科技资讯》2012,(2):238-238
团队建设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团队的文化建设是组织管理的灵魂。学习型团队是学习型社会的基层组织,本文就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和学习型社会需求进行"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铁路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命脉。在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种实现形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型企业的构建中,涵盖诸多要素,其中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内涵,也是铁路系统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之一。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营造铁路企业学习氛围入手,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提出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创建学习型企业,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3):434-434
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世界管理大会曾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是未来世界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之一,认为"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所谓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前知识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潮流中,终身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而社区教育便是实现终身教育、构造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发达的社区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做好社区教育,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必须不断整合资源,开发满足社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细胞和重要支柱,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促进工作场所学习,为所有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增强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景和人生追求,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林建钦 《科技资讯》2012,(20):211-211
高中阶段虽然大部分还是应试阶段,但对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能力却是将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学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导数理论研读和高考常考知识的解读,引导学生的求学方法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0.
孔红蕾  朱军安 《科技资讯》2011,(18):197-19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为实施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支持,而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中心可依托地方经济优势,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从居民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和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