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伤又称为"工作伤害""职业伤害",包括工业事故伤亡和职业病两种情况。工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程序进行认定。劳动者在职场中遭遇工伤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规定,申请工伤保险赔偿。而申请工伤保险赔偿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是具体导致劳动者受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范事故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伤害.因此,工伤保险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被动的工伤赔付,工伤事故预防同样是工伤保险的重要内容.通过控制和减少工伤事故,才能减少经济赔付,降低保险成本,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工伤保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1996年国家劳动部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首次提出了“工伤保险要与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的要求。2003年5月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了“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的规定,从立法上赋予了劳动保障部门搞好工伤预防的职能。本文就如何搞好工伤预防工作,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一、进一步提高对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的认识1、搞好工伤预防是与国际做法接轨的需要依据国际劳工局对职业伤害的研究成果和要求,预防工伤事故是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国际劳工局1964年通过的第121号公约《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规定:“每个成员国必须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条例”。国际劳工局专家来华讲课时指出:工伤保险立法写入事故预防的规定是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但是,由于立法技术和语言载体的局限性,以及不同解释者的视域不同等原因,审判实践中对于具体的伤害事实是否属于工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适用,同案不同判现象屡有发生。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条例》第十六条等相关条文规定,对《条例》第十四条的理解与适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审判实践中解决适用标准不一问题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退休返聘职工发生工伤,能不能走工伤保险报销?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算工伤,那么"上下班途中"该如何界定?日前,人社部发布《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一些具体问题。丧葬补助怎么选?按照规定,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死亡,其近亲属可能符合两种待遇:  相似文献   

8.
姚根莲 《科技信息》2013,(11):464-464,487
工伤保险是针对工业化社会客观存在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所采取的保障劳动者社会权益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赔付是工伤保险的三大特征,因此,预防功能和康复功能是工伤保险的基本特征。工伤预防是通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职业健康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工伤康复是通过康复技术和服务设施,尽可能恢复和提高工伤职工的肌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从工伤预防的职能来说,预防是从源头上控制工伤发生率,减少伤残亡人数,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而工伤康复起到的则是通过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帮助工伤职工重整伤后生活或重返工作岗位,重新回归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一、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社会统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和完善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是针对工业化社会客观存在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所强制采取的保障工伤职工基本权益的一项社会保险。从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及建立工伤保险预防基金3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和完善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并支付医疗救治、事故救援、善后处理、险情处置等必要费用,并依法给予赔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死亡者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向其一次性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补偿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上存在的问题 1、从法律规定上,缺乏落实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工伤保险条例》把“促进工伤预防”作为立法宗旨之一,但在如何细化工伤预防措施,保障工伤预防落实没有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连线编辑部     
正编辑:职业病病人被认定为工伤后,享受哪些工伤待遇?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哪些?徐献徐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待遇包括:工伤医疗待遇、辅助器配置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伤残待遇等。劳动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时,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工伤医疗待遇的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条例》是在总结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先进理念,根据中国现实国情制定的,初步勾勒出了工伤预防一工伤赔偿一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但也应认识到得是,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本身仍不尽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伤保险制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从上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费用,用于安全教育和工伤预防。【释义】本条是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费用用于安全教育和工伤预防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上存在的问题1.从法律规定上,缺乏落实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工伤保险条例》把“促进工伤预防”作为立法宗旨之一,但在如何细化工伤预防措施,保障工伤预防落实没有具体规定,只在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煤炭企业是一种高危行业,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危险和意外伤害以及职工罹患职业病的现象经常发生。工伤保险的开展对社会、企业,尤其是伤病职工尤为重要。首先医疗救治、医学康复对伤病职工的生理健康给予了及时地帮助,适当的工伤补助金对他们从心理上给予了极大地安慰。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帮助煤炭企业分散了风险,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工伤保险不论是对煤炭企业还是员工自身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该文简要阐述工伤保险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意义,并就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针对某些问题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期,常德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畴,还进一步明确了老工伤人员统筹管理工作目标及因工染血吸虫病职工工伤保险工作。该文件的出台,不仅加快推进了高危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还为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提供了安全保障,力推全市安监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9日下午,长沙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举办2023年新业态职业伤害预防首场培训,来自滴滴出行平台的80名网约车司机参与培训。此次培训是长沙首次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开展的精准化职业伤害预防培训,针对网约车司机职业风险场景和职业伤害进行详细讲解,传授相关职业伤害预防知识,同时,向参训者推介使用“互联网+工伤预防”平台。  相似文献   

20.
兰建芳 《科技信息》2010,(22):I0053-I0053
劳动者的工伤以及由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工伤保险扩面的相关问题作了一个粗略的探讨,指出了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工伤保险扩面法律的一些措施,它们主要是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强制用人单位参加保险的执法力度,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等来切实推进工伤保险的扩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