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格物致知”是朱熹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历来研究者们对之训解颇多。上世纪30年代,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下卷)的评论中,从为学方法论角度,质疑朱熹的“格物致知补传”思想之合理性。而实则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本身是与其理学本体论相呼应的,其所要格之“物”主要是“日用问应事处”,即是人伦日用之事物;致知之“知”主要是对“至善”之所在的认识,即是明乎先天已存在于己的儒家的道德之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工夫最终所要达到目标仍是为人寻到先天存在的道德伦理价值.以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准则。从而认识论工夫与修养工夫两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格物致知”自在《大学》中作为道德伦理修养的命题提出,经“二程”、历朱子学到阳明学,其内涵有了很大变化:在程颢、程颐那里,“格物”即是“穷理”;朱熹则认为“格物致知”即是要探究自然界即伦理道德 现象以求内在规律,在他看来,这内在规律也即“仁义礼智之总名”;“阳明则是把我“心”之“良知”推致到事物上,事物就有了“理”,一切事物之“理”,皆有我心推演出来,从而解决了朱子理论一人无法格尽天下之物和所格之理与心中之理无法统一的矛盾。朱子学与阳明学中格物致知观有很大不同,但都服务于各自的理论体系、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本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的经验积累为例,从"启动、选拔、训练、赛前、赛场、赛后"六个阶段对大赛总结。依据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中心、以"双师型"队伍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政行企校"互融为保障的教学改革思想,加快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被收集在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之中。选用这篇文章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和代景抒情、欣赏文字名著的能力,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根据此教学目的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实践"六步"课堂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该文的象征意义,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实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最终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和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提高中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格物致知”这一传统命题的评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格物致知”应有新的内涵,“格物致知”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注重实践,认识我国国情,善于识别各种谬论和伪科学,增强抵制“和平演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庄周认为人生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不断"体道""游物"的过程。"物"一词在庄学思想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庄子》一书"物"字出现约300余次。倘若以此为观测点,可以寻出庄周是通过以"不累于世"和"不靡于物"为审美之维,以"以道观物"和"万物一马"为形上审美之思,以"彼物皆化"和"与物同游"为通达审美之境的人生哲学智慧。选此视角旨在为理解庄周审美人生哲学提供一个参照,同时意在为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获得某种启示义。  相似文献   

7.
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了孔子的圣人观,认为圣人全知全能,凡人难以企及;以陆王为代表的心学家继承了孟子的圣人观,认为圣凡之异在于能否"发明本心"。对圣人不同维度的认识,导致了两派在成圣方法与成圣体验上的差异:程朱一系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知识完备是道德修炼的重要途径,追求"克己"意志;而陆王一系则强调"发明本心""立乎其大""易简功夫""致良知"等,强调"求乐"体验。整体看来,他们"成圣论"的核心都是道德教育,对当今教育依然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明初理学家薛瑄的教育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朱学,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他以“复性”作为教育宗旨,以“知性”为教学内容,并提出了“格物致知”、“自我体认”等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鲜明地体现了明初朱学教育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格物致知方面,程朱的格物致知关注的是见闻之知的增加,而薛瑄格物致知以知性为目标,重视涵养;在为学途径方面,程朱是主敬、致知并重,然薛瑄更关注主敬;在性方面,程朱把性置于理之性,并有性即理之说,而薛瑄把理置于性之下,而有理即性之说。薛瑄的复性说简化了程朱理学的程序,把形而上的理置于易于把握的性之下,提高了穷理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是理学的新发展,也是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在薛瑄复性思想的构建中,《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易》开辟了儒家视野中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既完成了对先秦儒家形而上的构建,也为儒学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薛瑄的性与复性说学正是其理论体系形而上的构建,《易》以宏大的形而上体系,独特的宇宙生产模式,为薛瑄性体构建、复性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是薛瑄复性说的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先来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无有远近幽深",指《易经》对君子"将以有为、将以有行"的求问,"无有"就是一点都没有的意思;"远近"一方面可指空间距离的远近,另一方面也可指时间上的距离,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朝珠算大师程大位在《算法统宗》里,就一类名曰“物不知总”的古算问题-“孙子问题”,用诗雇形式对其解决作了描绘从比较辨析的角度,对上述解诗诀了探按,以阐释程大位对“物不知总”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学、宗教、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目前,全国各地彝族对支格阿鲁文化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究竟该怎样利用和开发支格阿鲁文化资源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只有经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运用,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的笔记小说,由于时代较远、词汇难懂,使之无人问津。《唐摭言校注》的出版,为研究此书提供了便利。然而古籍校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书中有个别词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接受视野是复杂的,接受方式是暗喻性的,接受心理反应是丰富多彩的,接受目的则表现出积极劝世的特点。同时,脂砚斋借助于《红楼梦》的阅读和评点最终实现了自我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  相似文献   

16.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直”是高频的形状形容词,在传统词汇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理论以“直”为个案考察形状形容词“直”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结构关系,旨在初步建立汉语形状形容词的逻辑语义模型及理解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尚“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巫术风水文化、农耕文化和道儒禅尚清哲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士人具有浓厚的尚清意识,并把尚清意识融入到生活中,逐渐衍生出清居的文化现象。《长物志》是明清之际清居思想的完善和总结,渗透着中国传统士人尚清的理想境界,把中国的尚清审美趣味推向高潮。书中“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审美原则对当代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物志》囊括了晚明士大夫房清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总结了艺术欣赏思想,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怡情悦性,艺术欣赏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完成人格修养的塑造.欣赏者想要欣赏艺术的美,就要有外在的“物境”和内在的“心境”的条件.艺术欣赏还需一定的能力,欣赏者要具有“真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祁韵士《西陲竹枝词》中诗下自注进行归类后,分析其在再扩充诗歌容量的基础上,反映西域民俗、释物、与史实互证等中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