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是1994年6月—7月、1995年6月—7月和1996年5月—6月对三清山蕨类植物调查采集后整理而成,共记载蕨类植物34科71属179种(包括7变种1变型),采用秦仁昌教授(1978)对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编排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及标本鉴定,基本搞清了贵州芸香科、卫矛科、冬青科、猕猴桃科及葡萄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芸香科药用植物16属52种11变种1变型,卫矛科8属45种1变种1变型,冬青科1属25种2变种2变型,猕猴桃科3属15种8变种1变型,葡萄科8属35种12变种,其中1变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32种7变种1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3.
贵州古树名木的植物区系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海  张超 《贵州科学》2006,24(3):31-39
贵州自然分布的古树名木有161种,隶属于52科100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8科18属29种;被子植物43科81属131种.在对这100属的植物地理区系分析后得知:1.世界分布1属;2.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14属;3.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间断分布3属;4.旧世界热带分布2属;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4属;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7.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13属;8.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19属;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4属;10.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3属;11.温带亚洲分布为0;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1属;13.中亚分布及其变型为0;14.东亚分布及其变型10属;15.中国特有分布15属.对贵州自然分布的161种的地理分析得知:热带亚洲分布12种,热带亚洲-热带大洋州2种,北温带分布1种,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1种,东亚分布23种,我国特有分布的有122种,其中4种为贵州特有.  相似文献   

4.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生物走廊带维管植物名录(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生物走廊带是高黎贡山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的部分.考察共收集维管植物2门103科233属327种5亚种23变种2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6科34属50种4变种1变型,被子植物87科199属277种5亚种19变种1变型.文章记载了从蕨类植物门到被子植物门蝶形花科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西部栅藻属(Scenedesmus Meyen)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栅藻属(Scenedesmus Meyen)是Meyen在1829年建立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报告过的此属植物约有370余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中国已报告的有55种、31变种和6变型.为了配合《中国藻类志》的编写,我们从1980年10月到1984年11月,在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林区、兴山、长阳、五峰、宜昌市、房县、宜都、当阳、恩施市(县)、利川、竹山、宣恩、武当山和十堰市等14个县、市和区进行了多次的采集,共得标本764号.经过初步鉴定,得到概藻属植物24种、12变种型和3变型,其中我国新记录1种和5变种.湖北省新记录19种、6变种和2变型.  相似文献   

6.
指出产品结构变型主要有纵向布局结构变化和横向布局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在装配模型层次化的基础上,将顶层基本骨架作为自顶向下设计建模时传递信息的纽带,以Pro/ENGINEER为技术平台,提出适应快速变型设计要求的装配模型的建模方法,从而实现产品的变型设计和系列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隅,东部与青海省、南部与西藏自治区交界,总面积450万公顷。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地势高亢、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是我国高山无人区域之一。该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2科121属330种(含亚种、变种),其中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被子植物有31科120属326种。对其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北温带分布及变型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变型的比重最大,这是由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植物区系的温带属性所决定的。在其他分布区类型中,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和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分布次之。再次为温带亚洲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和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比重最小。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旧世界温带及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最多,其次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东亚和北美洲的交流最弱,与热带没有交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嘉陵江河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河岸带共有维管植物77科201属328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2属21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7科188属306种;(2) 生活型组成主要以草本和灌木为主;(3) 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多样,科共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属共14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种共15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4) 科、属的优势现象比较明显;(5) 河岸带区系呈现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记载了鄂东地区野生和栽培的毛茛科植物14属50种11变种2变型。在野生种中,发现了7种2变种1变型为湖北分布的新记录。本文对本科植物的开发利用,为湖北植物区系等项研究提供了部分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浙江竹林面积大,种类多,商品量大,经济效益较高,并已形成一套经营特色,使竹子生产成为浙江林业特色。就目前来说,浙江竹类资源的优势与潜力,主要在于竹种资源的开发。浙江原有竹种94个,28个变种变型,引入外省竹种51个,16个变种变型。目前保存有145个种,44个变种变型。比美国、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蝶类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安徽省蝶类资源及其分布进行深入研究,2001—2004年间对省内的蝶类资源作了进一步考查,共发现安徽省蝶类新记录23种另2型,其中有2种在《中国蝶类志》及《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中未见记载.据统计,安徽省目前被记录的蝴蝶种类为12科157属309种.  相似文献   

12.
安徽蝶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对安徽蝶类多样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对安徽各地的蝴蝶进行了野外考察和鉴定,通过调查已知安徽蝴蝶12科128属215种,其中63种为安徽省蝶类新记录,对其进行区系分析,得知安徽蝶类以东洋界种类为最多,两区共有种和古北界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安徽省辖区淡水蚌类资源及其种类分布,利用徒手捕捞或(和)机动船拖网的方法采集安徽省辖区各地不同水域的蚌类,参考有关文献进行种类鉴定.从安徽省辖区16个城市采集蚌类3 007只,经鉴定共有12种,隶属于1科10属.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短褶矛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淡水蚌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地区的种类分布存在差异,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徽齐云山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云山有种子植物948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于125科,466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13种;双子叶植物104科,367属,752种;单子叶植物17科,90属,183种。在齐云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含有14分布区型类型和11变型。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170属,热带成分占165属,除去世界分布属,两者所占比例80.3%,说明本区植物区系主要由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组成。世界分布种有195种,占总种数20.5%,特有属有12个。  相似文献   

15.
2015年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安徽省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安灰蝶Ancema ctesia为安徽省新记录种.简要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雄虫成虫图片.该次发现希望能为进一步发现安徽省蝶类新记录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北坡蝶类资源和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2年8月对万家乡天目山北坡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的蝶类12科91属148种蝴蝶,其中3种是安徽省新纪录种,分别是锦瑟蛱蝶Seokia pratti(Leech)、蓝丸灰蝶Pithecops fulgens Doherty、小黄斑弄蝶Ampittia nana(Leech).并对天目山北坡蝴蝶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区系成分中东洋与古北种混杂,东洋种占较大优势,这与天目山位于我国东部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区的中心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十余年来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50种新的植物分类群,包括1新属、1新组合、31新种、1新亚种、14新变种、2新变型,其中景天科7种、百合科5种、唇形科5种、马兜铃科3种、禾本科7种、其他植物23种.并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及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等,对其中部分新种的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讨论安徽植被带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安徽省境内各个不同典型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统计结果,提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巢湖至马鞍山一线;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庐江、铜陵、宣城至广德一线,这两条线恰与安徽省干湿度 K= 0 .9 和1200m m 降水分布线相一致。在皖西叶集至舒城,两条植被地带分界线是重合的;而在江淮东南部地区,两条植被地带分界线之间出现了一定宽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植被过渡带  相似文献   

19.
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被保护物种生存环境的分析是探知该物种灭绝和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手段.2002年9月间,作者在参加南陵县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生境的考察工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南陵县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作为对象,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体以及人的活动.在安徽省南陵县二个官方指定的保护点中长乐点尽管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三大生境基本要素都较为理想,但因为没有足够的栖息地因此这里并不适合野生扬子鳄种群的生存.比较而言,如对楂林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环境进行一定的人工修饰,此地应该有着较为合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丝藻科植物10种,为中国首次记录,标本均采自安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