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方思想史乃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形而上学导致了存在的遗忘和物的消失。在对西方形而上学对物的规定展开批判的基础上,海德格尔剥离了西方思想对物的形形色色的遮蔽。从早期的此在、中期的艺术作品到晚期的语言的倾听,构成了海德格尔通达物性自身的、不断切近的思想道路。对海德格尔来说,走向事情自身,就是走向存在自身,也即走向物性自身。只有倾听语言,让物作为物,才能通达物性自身,进而实现诗意的居住。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界,尼采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本文是围绕尼采是否是一位形而上学家和尼采是否摆脱了西方形而上学这两个问题而展开论述,具体分析了尼采对待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态度,然后得出了尼采一方面的确反对形而上学、但另一方面他又试图制造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颠覆不仅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早期的哲学创设,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三大领域的批判也消解了专制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基础,进而使得民主的观念和思想一直或隐或现于西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真正意义的科学哲学诞生以来,科学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从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到批判理性主义主张的恢复形而上学,再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将形而上学内化于科学哲学之中,历经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史上科学哲学与形而上学关系的理论发展轨迹,是理解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走向的重要一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科学哲学的发展必将是与形而上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核心,一直都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每一位哲学家都无法避免地要论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通过这本著作来反思当代形而上学,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转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近代西方科学文化背景。不论何时,在具体科学的研究中都不能否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作用及其合理性,在辩证思维方式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郭晓君 《科技资讯》2014,(6):221-221
西方传统哲学在历史的流变的过程中于公元前四世纪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而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中所确立的理论形式,在古希腊时期主体性的萌芽则为形而上学的转向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两千年的主导形态,它与西方神学、西方古典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认识水平的发展,其内在矛盾在近代呈现出来,产生了所谓的形而上学的近代危机,如何挽救这一危机,各思想流派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其中以实践和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希腊早期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探索体现了生命原则,在想象的支配下,他们的本体论论断只是在不断毁灭与生成的世界找到支撑点,并依托这个支撑点体验生命.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变成了科学,成了僵死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因而,他的形而上学具有了反生命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任景辉 《科技信息》2007,(36):199-200
在西方理性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形而上学逐渐得到了完成,即价值之思逐渐取代了存在之思,最终使人类思想处于一种无根状态之中。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所进行的形而上学批判,正是基于价值与存在之关系而进行的。本文正是试图以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体察为背景,通过对价值思想的发展历程和自身性质的剖析,来展开海德格尔的反虚无主义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1.
蒯因用现代逻辑工具构造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本体论承诺学说,把本体论重拾回哲学的殿堂,此理论有相当的贡献,但其局限性使其应用起来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2.
在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论及哲学危机、终结的背景下,列维纳斯认为上述危机-终结论都是在奠基于"存有"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可能性的穷尽。但哲学首先并非是本体论的,他者先于自我,负责人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先于本体论。所以,已有的哲学危机论事实上反过来为哲学向他者的升越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形而上学注重于抽象的理性和实体,追求绝对,遗忘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发现了人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感性活动)而自我创生,达到了对生存历史性的真切领悟,揭示了现实历史的本质,呈现了前概念、前逻辑、前反思世界,从而在存在论基础上跃出了知识论路向,颠覆了整个柏拉图主义,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开启了立足于现实生活过程的生存论哲学境域。  相似文献   

14.
徐复观对孔子"仁"的诠释贯穿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1955年之前,他承继熊十力的思路,融合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释仁;从1955年开始,他切断仁与科学宇宙论的联系,同时又对仁作了本体论化的解释;1970年代以后,他指出仁的性格不是超验的,而是历史的、实践的,这才割断了仁与超验本体论的联系,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消解。这一过程是徐复观对熊十力学派本体观由承继到批判的演变过程,并能说明他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哲学形而上学由现象世界的考察而导向关于存在之终极实在性的思考.所谓现象的"真实性"问题实质上原于事物存在与时间关系的追索.事物总是在时间中呈现出流变性,因而流变性本身便被视为存在的现象,由此而导向关于永恒不变的实在性或真理本身的思考.对柏拉图哲学关于世界的二重区分及其消解的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以此为基点而论述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之建构的特点.以"道"为元概念的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在建构上不存在二重世界的区分与对立;中西关于"永恒"概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差异.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及其对中西民众之文化与生活理念的影响,亦作了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16.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8.
反形式论的思想核心是非中心、非确定性,它是后结构思想家们反思启蒙现代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诸如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等)的必然结果.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巴特的批评实践、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在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体现了怀疑、批判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概念思维、中心情结、主体主义等的共同特征.后结构思想的破坏性实践中孕育着重建的契机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形成了实在论哲学到理智哲学的过渡,正是因为这种中间性,使毕达哥拉斯的“数”哲学具有了明显的神学与科学两重特征。文章将分析“数”哲学这种双重特征的内在同构性及其积极意义,并阐释“数”的形而上学意蕴,进而说明现代西方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忽视了“数”的形而上学性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20.
三江是个县名,全称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属广西柳州市管辖。侗族的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与其他少数民族占山而居、依山建房不同。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临水而居。因此,凡有侗族聚居的地方就必然有桥,许多桥上还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走马,又可避风挡雨,所以又称风雨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