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偶联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荆复配体系相似,在一定的混合比范围内出现了液晶区和双水相区。偶联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及其与传统表面活性荆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此体系中液晶相、双水相的独特性质。此外,溶液混合比的变化对溶液的流变性及导电能力的影响很大。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以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溶液内部胶束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溶液的混合比影响着胶束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及电导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性质,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理论及发展现状,指出了它在油田化学中应用的成效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标题二元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了两纯组分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常数。为反映混合吸附时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利用实验数据得到了该体系的β^σ(π)函数式。以Siddiqui和Franses的方法求出了不同摩尔比二元混合溶液的γ、Гt和θ值,其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4.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胶束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Blankschtein等建立的表面活性系统的分子热力学模型,预测了十二烷基硫酸钠(C12SO4Na)和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混合水溶液无外加盐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及在外加NaBr浓度为0.1mol/kg时C12SO4Na和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混合水溶液的cmc,与实验值比较,预测结果令人满意。计算了C12SO4Na-C12TAB混合溶液在无外加盐和外加1.0mol/kgNaBr时的胶束化自由能,并与该溶形成双水相系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合成了3种季胺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nH2n-(CH3)2NC12H25,2Br^-1(n=3,4,6),测定了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并得到临界胶束浓度(CM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单头基单尾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偶联表面性剂具有很低的CMC和很强的表面活性,联接基因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王仲妮,邹志琛,周武,张万泉,李晓林(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50014,济南;第一作者30岁,女,讲师)自六十年代初,Coakill(英)及Hoyer[1](美)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发现了其极...  相似文献   

8.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
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自发地在空气一水界面形成了一个静电偶极层,不同液面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得液滴能够浮在液面上.表面的振动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分布趋向均匀,从而液滴可以漂浮更长时间.实验结果证实,静电力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随着溶液体相浓度的改变,表面浓度呈现不连续的变化,并观察到平台现象,直到临界胶束浓度,反映了表面浓度这一宏观量的量子化.这种现象可归因于稳定的表面二维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单一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丙烯酰胺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级反应的热动力学动力时间变量法,研究了阳、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NaHSO3为单组分引发剂的丙烯酰胺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1.
醇对SDS-CTAB-H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双水相相图,考察了温度和外加盐溴化钠对双水相区域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了双水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SDS或CTAB过量的两个区域形成双水相,属于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类型,温度升高导致双水相区域扩大,溴化钠的加大使双水相区域扩大并向混合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入溴化钠后,对CTAB过量区双水相的平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分相速度。  相似文献   

13.
双水相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根据Flory–Huggins理论建立的双水相体系的数学模型,此公式和实验结果相吻合。并分析了热焓、混合熵的对体系相行为的影响。这一模型为选择恰当的双水相分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双水相体系的构建变得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四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22H45N(CH3)2C2H5Br(二十二烷基乙基二甲基溴化铵),C22H45N(CH3)2C4H9Br(二十二烷基丁基二甲基溴化铵),C22H45N(CH3)2C8H17Br(二十二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铵),C22H45N(CH3)2C12H25Br(二十二烷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并考察了其对Rh-TPPTS[TPPTS:P(m—C6H4SO3Na)3]催化的水—有机两相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添加含有疏水长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反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用聚乙二醇(PEG)/磷酸钾双水相抽提技术分别从天冬氨酸粗酶、商品纤维素酶和脂肪酶中分离纯化出天冬氨酸酶(Aspartase)、纤维素酶(Cellulase)和脂肪酶(Lipase)。研究了PEG分子量及浓度、磷酸钾浓度、蛋白质含量、pH、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分配系数,酶活回收率和分离效果等参数的影响,并设计出双水相体系抽提三种酶的相组成系统。  相似文献   

16.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丙烯酸甲酯、不同的长链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及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及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类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AMC)。实验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C10-DAMC、C12-DAMC、C14-DAMC、C16-DAMC)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5℃时,γCMC 分别为28.3、27.1、34.7、41.0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4×10-3、9.6×10-4、3.8×10-4、1.3×10-4mol/L;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47.3、41.6、36.2、30.7。合成样品显示出优良的乳化、润湿、泡沫及耐硬水洗涤等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王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56-2958
实验室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记作14-4-14.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即目标产物,并且具有优越的表面活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4-4-14对大港油田原油-水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产物能有效降低原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可以将界面张力降低到10-4数量级,适合做表面活性剂驱油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丙酮/(NH4)2SO4双水相萃取体系对分离槐米中芦丁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优化,并把28.57%的硫酸铵溶液与等体积的70%的丙酮混合溶液,调至pH=9形成的双水相,两相的体积比(V上/V下)是1.62。【结果】萃取体系的上相中芦丁含量达到95.92%。【结论】丙酮/(NH4)2SO4双水相萃取体系分离芦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N,N-二(十四烷基)-N,N,N,N-四甲基-2-羟丙二胺二氯化物(简写为G_(14)Cl_2)与对羟基苯甲酸钠(PHB)混合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在添加盐存在下,所有的体系均出现剪切稀化现象;随着PHB浓度增加,一维胶束的增长发生,溶液的黏度增加.混合溶液的零剪切粘度与PHB浓度曲线上有最大值出现,之后粘度降低,最大值黏度的降低来自于胶束的枝化.动态流变测量显示粘弹性的体系符合Maxwell模型,具有单一结构松弛时间(τ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