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刈割及放牧对牧草生长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青海环湖区高寒草甸草场刈割及放牧对牧草的补偿性生长效应,发现轻度刈割和中度刈割后牧草为超补偿生长,重度刈割后为欠补偿生长;轻度放牧条件下可显著提高牧草总产量,中度放牧条件下基本能保持牧草总产量。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典型草原地带羊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过11年不同时期刈割和不同轮割研究结果表明,在羊草的抽穗期(6月23日)、开花期(7月8日)、结实期(8月2日)、结实后期(8月16日)和果后营养期(9月12日)刈割,对羊草在群落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羊草生物量、密度、高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有趋势是波动式地下降。随着刈割时间的后移,羊草生物量的分层结构呈现叶量上移,而茎量下移,对割草有利,它的N、P含量逐渐下降,在生长旺盛期K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一年三次刈割苜蓿高度生长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苜蓿在生长季内三次刈割各苜蓿高度生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茬高度生长呈“S”型增长,并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确定了各茬苜蓿高度生长最大速度值和两个时间特征值,此外,不同茬次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呈明显差异,二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最快,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所用的时间最短;同一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在不同年度的差异不明显,该研究为苜蓿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勇 《安徽科技》2003,(12):27-27
近几年,各地种草养畜发展较快,农民把草当粮种,以草换肉,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如果能正确掌握牧草养畜技术,必将对提高种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种草,舍饲养羊工作的不断深入,牧草深加工变成了牧草种植后的必须工作。牧草通过深加工,便于贮存和运输,保存了营养,提高了价值,为规模化舍饲养羊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能较好地保证牧草的全年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6.
刈割频度和强度对红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不同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对红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刈割四次的总产量显著大于年刈割两次的总产量。在年刈割四次的情况下,刈割强度以增量影响不大,在年刈割两次的情况下,如刈割强度大,则产量高。在分别处理中黑麦草产量变化不明显,红三叶产量变化明显,且其变化主导着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营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一茬最高为7473.8kg,耐,第三茬3827.9kg/hm^2,第二茬2316.2kg,雠。粗蛋白(CP)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下降趋势,第三茬与第一茬、第二茬差异极显著(P〈0.01)。酸性洗绦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刈割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农区紫花苜蓿的栽培和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将甘肃省建设草业大省和牧业强省目标的逐步实施,种草养畜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头戏。目前许多地区,由于人工种草中占95%以上的紫花苜蓿的栽培方法落后,管理粗放,极大地限制了苜蓿饲草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本文试图总结紫花苜蓿的栽培和利用技术,为农区群众种植和利用紫花苜蓿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典型草原地区轮休与连年刈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白音锡勒地区割草场群落主要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轮休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248.59g/m2,其中禾草占52.91%,羊草(Leymuschinensis)占30.15%,连年刈割的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216.28g/m2,禾草占53.04%,羊草占29.75%.1989年轮休割草场地上生物量为180.90g/m2,禾草占52.32%,羊草占33.01%,连年刈割的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170.74g/m2,禾草占50.37%,羊草占32.19%,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1984年轮休的割草场为56、2.781,连年刈割的割草场为48、2.558.连年割草使群落结构向旱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典型草原地带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经过11年不同时期刈割和不同轮割研究结果表明:在羊草的抽穗期(6月23日)、开花期(7月8日)、结实期(8月2日)、结实后期(8月16日)和果后营养期(9月12日)刈割,对羊草在群落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羊草生物量、密度、高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趋势是波动式地下降.随着刈割时间的后移,羊草生物量的分层结构呈现叶量上移,而茎量下移,对割草有利;它的N、P含量逐渐下降,在生长旺盛期K的含量增加,至后期下降.一年割两次(6月23日和9月12日)、一年割一次、割二年休一年、割一年休一年和对照(均为8月16日)5个处理,羊草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羊草生物量、密度、高度均随刈割次数的增多而有不同程度下降,并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羊草生物量的分层结构,随刈割次数的增多而层次减少.羊草N、P的含量有随刈割次数增多而增加的趋势,K的含量有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刈割利用一次的情况下,大麦,小黑麦和冬牧70黑麦草有良好的粮饲兼用能力,刈割对其种子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它们在农业三元结构推广上和解决春季表饲料缺少,草畜季节不平衡这一矛盾中有极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刈割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刈割频率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动态及种间相容性的影响,刈割频率效应主要表现在夏季,高频率刈割明显提高了草群中白三叶组分比例,而对黑麦草具有抑制作用,尽管3个白三叶供试品种对高频率刈割的反应存在着差异,虽然春,秋季刈割频率效应不显著,但其变化趋势仍是,高频率刈割白三叶组分比例高于低频率刈割。白三叶品种对春,夏,秋各季混播草地组分种群生长动态部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两种刈割频率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播种时期及刈割对牧草奇可利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可利在整个生育期中可以刈割3次,刈割的奇可利总产量明显提高,1播期即5月播种的奇可利产量高于2播期(6月播种)的产量,适时早播可以提高产量;刈割有利于提高粗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0cm、5cm、10cm和15cm四个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试验处理,对“黑土滩”上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人工草地混播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成为减少种,早熟禾则为增加种,西伯利亚蓼成为侵入种;人工草地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可保持“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柠条对外界的扰动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或剩余枝条产生大量的萌蘖枝.本文对柠条刈割处理分6种:对照(CK),去除主枝长度的30%,60%,去除主枝分枝数的25%,50%,100%.刈割处理植株当年生枝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100%RSN处理没有开花结果,其他处理植株籽粒生物量、果荚生物量和所有刈割处理叶生物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籽粒氮质量分数、果荚氮质量分数、一年生枝氮质量分数与对照相似,但生长后期叶片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除100%RSN处理外,刈割处理植株在座果期根系氮质量分数低于对照,表明植物将大量的根系储存的氮供应地上组织生长.在果实采收期刈割植株根系氮质量分数迅速增加,可能是根系固氮能力或吸收能力增强的结果.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刈割植株向地上组织氮的输出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蚂蚁是内蒙古典型草原节肢动物群落的重要成员,其筑巢活动对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结构有重要影响.2012年设置全季节放牧(T1)、春牧秋割(T2)、秋季刈割(T3)三种处理,并以不利用为对照(CK),连续放牧和刈割7年后,于2019年研究了蚂蚁筑巢对放牧和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在排除放牧和刈割扰动的情况下,蚁丘密度为1....  相似文献   

18.
刈割是农牧交错带主要的草地利用方式,为探究刈割对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刈割强度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增加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在中度刈割强度下,土壤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6.505;刈割能使Simpson指数增加13.89%~19.44%,在轻度刈割强度下土壤细菌的Simpson指数最高达到0.004 3。盐渍化草地的土壤细菌优势类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刈割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并且在中度刈割强度下相对丰度值最低为21.09%;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在中度刈割强度下丰度最高,分别为25.95%和11.35%。土壤因子(硝态氮、全碳、碳氮比和水分)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刈割可能通过影响土壤全碳驱动土壤细菌中优势类群的改变,进而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豆科牧草的属种组成、生长习性、饲用价值及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豆科植物17属64种.这些豆科牧草的生长型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有52种,占总种数的81.25%;水分生态型中各类中生种类有53种,占总种数的82.81%;大多数种类对典型草原和丘陵草甸草原生境的适应性良好;优等和良等牧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刈割条件下的人工草地羊草叶片的再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组织转化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草地上不同刈割起始时期、留茬高度以及刈割频率对羊草叶片伸长率、萎蔫率、发生率和枯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刈割起始时期之间,刈后第一周至第四周叶片伸长率和发生率差异均显著(P<0.05),叶片萎蔫率和枯死率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刈割次数间除第一周叶片萎蔫率差异显著(P<0.05),第四周叶片萎蔫率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各参数差异均不显著;留茬高度间除6月份刈割处理第一周、第二周叶片伸长率差异极显著(P<0.01),6月份刈割处理第四周叶片伸长率、第一周叶片发生率及8月份刈割处理第四周叶片伸长率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各参数差异均不显著。最佳刈割时期和最佳刈割强度要综合多种因素来确定,根据本实验结果,仅就叶片的再生动态角度考虑,6月份开始刈割,留茬高度8cm,叶片再生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